【“红门”久留之地?】 华彩网真红门

时间:2019-03-03 04:46:4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在大众看来,艺术家这个身份往往是神秘、鹤立独行的代名词。其实,艺术家与普通人一样,也渴望着归属感,而提供这种归属感的落脚点,便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   
  过去,当你问及福州1艺术家喜欢在哪里创作,人们会指指北峰,或是想到闽侯,亦或是金山。不过,最近福州这种艺术格局有所变化,一个由20位青年艺术家联合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自发改造的艺术群落――“红门”艺术区诞生了。
  据了解,位于福州1仓山区长安山鳌头凤岭路26号,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新华创意园(“红门”艺术区)是仓山区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对于为何叫“红门”?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校长刘炜英告诉记者,这里早年是省军区汽车连旧营房,很多红砖、红字。而今后这里将诞生许多艺术结晶,可谓“又红又专”。所以,经过反复琢磨,大家觉得用“红门”这一昵称,既有寓意又亲切,因此取名为“红门”。如今园区很多设计也采用“红”这一元素。
  对此,“红门”园区艺术家牵头人李晓伟教授表示,一年前,艺术界朋友不谋而合,都想“拯救这片废墟”。如今,园区的原生态得到最大限度保护,比如当年汽车连的标语、大炉子、红砖、房梁、屋顶等。
  目前,“红门”已吸引了20个工作室入驻,涉及陶艺、漆艺、油画、国画、水彩水粉、雕塑、摄影、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民间剪纸、动画、插画、藤艺等艺术门类。入驻艺术家均为高校教师,其中不乏博导、教授和省内外知名艺术家。未来,“红门”还将邀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动漫学院院长林超进园组建个人工作室,进一步提升园区品牌形象。
  那么,是什么吸引了艺术家来到“红门”?未来的“红门”能否成为北京798和宋庄的福外翻版?
  
  “这里是属于纯艺术的地方”
  
  “与福州其他文化创意园区有所不同,
  ‘红门’的定位更加艺术化。”在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校长刘炜英看来,园区在将艺术与产业有机结合的同时,着重为入驻园区的艺术家和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提供艺术创作、交流、展示的空间,为周边大中专院校的艺术类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基地。
  据了解,园区规划建有功能齐全的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新华艺术园区网站、“红门”艺术园区露天展览馆、新华艺术交流中心(“红门”美术馆)、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传统工艺美术对外交流实践基地等。而园区未来将不定期的举办艺术展览、艺术沙龙、艺术论坛以及艺术培训等活动也是吸引一大批年轻艺术家人住的重要原因。
  “中国艺术家有群居的习惯,北京一直有圆明园、东村、通县,音乐界也有东北旺、树村、霍营这样的社区,这样便于他们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同时有艺术社区的地方一般画廊扎堆儿,这样也让不善交际的艺术家可以便利地推广自己的作品。艺术家希望大面积改造老厂房,而且开始的时候房租相对也便宜,福州有了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自然也都喜欢。”身为陶瓷艺术家的创意园副主席、秘书长刘经锋说道。
  “到福外后,我想马上找一个工作室,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都非常好,很适合安静地创作。”来自杭外I的中国美院硕士生郭方明告诉记者,有时自己会在这里喝喝小酒,看看电影,找找创作的灵感。
  “这里是属于纯艺术的地方,即使以后离开福州,这个工作室我依然会保留。”郭方明说道。
  “不仅仅是福州的艺术家在这里建立了部分工作室,厦门、泉州以及漳州的艺术家们也对‘红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至于能否成为福建的‘宋庄’,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园区副主席、秘书长刘经锋说道。
  那么,除了“红门”自身良好的“艺术气质”与学术氛围外,喜欢扎堆艺术区与艺术家们的“工作室情结”是否又有着某种关联?
  
  “工作室情结”
  
  “跟其他行业一样,搞艺术的人,也愿意扎堆,我们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朋友。”一位扎根宋庄的艺术家说道。
  在过去的采访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艺术家在感慨:“谁能告诉我,我们的落脚点是哪儿?”
  在大众看来,艺术家这个身份往往是神秘、鹤立独行的代名词。其实,艺术家与普通人一样,也渴望着归属感,而提供这种归属感的落脚点,便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
  早期,艺术家还没有工作室的概念,创作主要集中在家中。你会发现,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艺术家的巨幅作品非常非常少。因为小尺幅的作品符合“公寓艺术”的特点,画了以后可以储存可以展示,所以说,空间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尺寸,也决定了当代艺术强势或是弱势的身份。
  进入21世纪工作室时代之后,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形态和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有很多高成本大制作的作品出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地位,也从边缘逐渐变成整个亚洲的主导。
  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家的工作室可以让艺术家独立于画廊、美术馆、评论家。在一些懂得运作的艺术家那里,他们的工作室甚至可以机构化和公司化。他们的工作室中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学术展览、联系媒体以及市场运营。而部分艺术家的工作室整体装饰布局甚至比一些画廊还要好。他们的作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已经是一种终极展示。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北京的宋庄。
  
  落脚点是哪儿?
  
  “2000年过后,现代艺术更火了,画家村也火起来了。”―位画家表示,在现今的中国,艺术的发展总是一拨高潮接着一拨低谷,2000年后的高潮,让“画家村”、“艺术区”成了火热的概念。而在众多“艺术家群落”中,宋庄也成了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从原来单纯的艺术家居住性聚集形式,逐步发展为原创艺术家、画廊、批评家和经纪人等共同形成的艺术集聚区。
  目前的宋庄是一个工业建筑和民居错落分布的村落,村落内拥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宋庄美术馆、东区艺术中心、上上美术馆和部分艺术家自建的特色工作室,近十家画廊沿小堡商业街一字排开,大部分艺术家以租住闲置工业厂房和民居为主,建筑外观整体显示艺术村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艺术家与爱好者的目光。
  宋庄火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想复制第二个,第三个宋庄。然而往往那些为艺术家主动划定范围,向他们招手示意的“园区”最终没有打动艺术家的心。因为宋庄是一个偶然,是一个艺术家群体自发的结果。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福外I“红门”的发起与当年成都北村艺术区的成立颇为相似。与“红门”由众多学院派艺术家发起一样,位于成都新都区西北村的北村艺术区,也是依靠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为后盾,由艺术家利用现有的大框架厂房改建而成。当初入驻者包括发起艺术家,来自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和居住在成都的艺术家,以及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艺术家。而北村艺术区更是因汇聚了著名油画家何多苓、刘勇以及众多青年艺术家而声名一时。
  不过,“北村艺术区在去年初就已经解体了”,曾经的北村艺术区村长、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勇在今年年初曾经有些无奈地说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福州艺术家告诉记者,这些自发而聚的艺术家群落,一旦面临农村土地重新规划、拆迁,便只能选择迁移。“拆迁一迁徙”的套路成为艺术家们经常要面对的无奈选择。不过,在众多“画家村”拆迁的进程中,也曾出现过成功拒迁的个例,那就是现已声名遐迩的大山子798艺术区。但798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且798现在名气大房租贵。
  没错,城市建设需要配合拆迁、艺术区周边环境发生改变、火热之后房租看涨、重商业轻艺术,这些都导致了艺术家或主动或被动离开那些亲手打造的艺术家园。
  不过,虽说这样,艺术家们依然热衷寻找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家群落”,就像是“红门”,目前已经成了一群艺术家的落脚点,至于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