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疑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9-06-20 05:08:0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疑是学习的起点,学习的开端,学习离不开“疑”,只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获得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质疑 标题 关键词句 文本空白 标点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29-01
  质疑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是作者或编者根据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来深思熟虑而成的结晶。质疑关键词句,能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能突出事物特征,能加强论证的严密性,提升说理的力度。质疑文本空白,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诱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生成新的意义,引导着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质疑标点或能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能突出事物特征,能加强论证的严密性,提升说理的力度。质疑课文难点,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达到化解难点、平缓坡度的目的。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
  那么质疑在阅读中有什么作用呢?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提出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教师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氛围,创造促进学生质疑的空间,鼓起学生质疑的勇气,使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1质疑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是作者或编者根据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来深思熟虑而成的结晶。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标题提出问题,既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般说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质疑:(1)题目有何含义?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能否另外拟一个标题?理由是什么?(3)标题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例如:在教《石壕吏》一课时,学生提出质疑:“这首诗的题目叫‘石壕吏’,为何写吏的部分少,写老妇的多,和内容似乎不太适合,题目是否改为‘石壕妇’更为适合?”对于学生这一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在学生处于“愤悱”之时,我因势利导进行点拨,领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诗的意境,明确了这首诗题为“石壕吏”,而内容写老妇的多,但无一不在写官吏的凶狠残暴。
  2质疑关键词句
  文章中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情感的升华,离不开关键词句的叙述和铺陈,因为关键词句或能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或能突出事物特征,凸现说明的准确;或能加强论证的严密性,提升说理的力度。因此,教者若能引导学生对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关键词句加以质疑,定能层层推进,巧妙地将阅读引向深入。那么,如何把握关键词句并加以质疑呢?关键词语,是指叙事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实则匠心独运的词;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其他文章中与中心密切相关且用得好的词语。关键句子主要是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隽永深邃的句子,表达生动的句子,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子。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一句鲁迅先生说的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为问题的思考起点,进行质疑:“这句话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就这句话沿着不同角度进行思索。
  3质疑文本空白
  西方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作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既然如此,质疑问难,启迪心智,可在文章空白下一番功夫,动一番脑筋。
  阅读童话《七颗钻石》时,可以这样质疑:“文章中说,小姑娘在找水途中倒在地上睡着了,她可能做了一个很美的梦,请问,她此时做了一个什么梦?”在学习了《始终眷恋着祖国》后,可以如此启发质疑:“假如你是站在码头欢迎钱学森回国的一员,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对文本空白的质疑,不仅促使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召唤着读者的阅读期待,诱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逐渐填补文本空白,生成新的意义。对文本空白的质疑探究,还引导着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愉快的对话。
  4质疑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是言语主体借以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在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乃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特殊标点符号或能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或能突出事物特征,凸现说明的准确;或能加强论证的严密性,提升说理的力度。
  在阅读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难点质疑,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达到化解难点、平缓坡度的目的,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总之,质疑需要引导,需要鼓励,需要培养,在不同的质疑声中每个学生定会有阅读能力的提高。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