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古诗教学初探|古诗主题教学课型

时间:2019-07-21 04:58:3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编者有意识地把同一主题的古诗,放在同一单元中教学,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角,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它们被安排在了一课。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在教学中,我根据两首诗的特点对其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的诗歌教学框架,即以惜别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一.研读文本,确定主题
   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赠汪伦》一诗展示出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人乘船正要离开桃花潭的时候,好朋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来送行,他踏地为节奏,边走边唱边挥手。这幕送别的情景出乎诗人的意料,使诗人感动不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别的画面:柳絮如烟,繁花似锦,黄鹤楼下,长江之畔,诗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离去。孤帆渐渐消失于天边,长江之水依然浩浩荡荡滚滚东去。
   细细咀嚼,便能深深体悟到朋友间的难分难舍之情。继而从主题出发,上下延展,左右逢源,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丰满立体的主题――“依依惜别情”。
   二.构建意境,拨动情感心弦
   在教学《赠汪伦》时,利用故事引入意境。“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或配以音乐,或配以多媒体画面),他们不自觉地跟自己的生活经验取得联系,发挥想象,建构起诗的意境。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明显感到,孩子们之所以想学古诗,在开始阶段大部分是被古诗中的故事、意趣吸引了。在“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与新课标精神暗合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借助意象,解读内心世界
   以诗为媒,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在体会离别之情的基础上,接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对学生来说自然驾轻就熟。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作者把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一江春水。“自古多情伤离别”、“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作者正是把自己这种真挚感情融入那“悠悠江水”中,那“孤帆碧空尽”里。
   四.主题构建,延伸拓展
   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感受。相似主题的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比较朗读中,再次引领学生在情绪场中共同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从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历程。此时,同一主题――依依惜别情已经紧紧地建构在一起。
   欣赏一首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李叔同先生作词的千古绝唱。(大屏幕广播乐曲《送别》,创设一种送别的情景。)我随着乐曲有感情地朗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出示送别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继续体会离别之情。
  
   苏锋,教师,现居山东日照。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