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发白不透明正常吗 [中国加息仍不透明惹全球市场猜测疑云]

时间:2019-03-09 04:37:1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尽管落后市场预期良久,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决定加息了,时间就在10月19日晚间。这也是自2007年底至2008年底人民银行连续五次降息以来中国首次对基准利率做出调整。   
  央行此举目的何在?
  
  从中国内地到海外市场,投资者均对加息进行了不懈的解读。有的认为中国央行旨在打击通胀,有的则认为针对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这些理解似乎都没有错,但是从长远看可能缺乏新意,因为海内外经济学家们早在2009年就扯着嗓子嘁,中国需要加息了,当时的理由同样是控制通胀与房地产泡沫。
  的确,与上半年形势所不同的是,这次官方的确没有再强调所谓保入之类的目标,这让人感觉似乎当局有抑制通胀与地产过热的冲动,但遗憾的是,决策者们并没有对加息理由多作解释。目前唯一让人觉得有条理的是,加息之后公布的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高达3.6%,这个涨幅超出官方此前宣传的目标,但如果目标是加息、抑通胀,央行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此次加息幅度不是此前的27个基点一一尽管这个基点值本身也一直令人困惑。
  此外,如果真的只是为控制通胀与房地产,央行又为何要以加息如此剧烈的形式向市场发出信号,而且为何不在年初进行――从时间上看,如果当时采用加息措施,更符合市场预期,也更能体现央行政策的及时性,但现在,可能获得的实际调控效果有限,因为房价已经涨了,而且通胀也持续上升了。更何况,在面临海内外一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情况下,央行自己加息岂不是更助推了热钱流入?
  还有一种较新的解释是中国可能通过加息释放允许GDP增长放缓的信号。如果这种解释为真,那么中国的政策制订者可能真的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政策,但这真的是中国政策制订者们希望向全球发出的一个信号吗?相信市场大多数人仍然没有答案。
  国际资本市场在中国加息之后的表现也体现出对这种信号的矛盾解读。加息消息传出时,中国和其它亚洲股市已经收盘,因此对中国加息反应最敏感的是国际外汇市场。我们看到,当天市场出现了迅速下跌,但随后几天却再度收复失地。
  一度受冲击最厉害的是那些依赖中国出口产品的国家。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宣布加息当天,美元兑加元和澳大元均升值了1.8%,兑南非兰特升值了2.4%,甚至连欧元周二早间也出现了走软。在股市方面,美国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当天下跌了165点,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下跌,尤其是石油和黄金。这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允许经济放缓增长的担忧。
  但老外们很快发现,自己可能过于高估中国GDP放缓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而且可能觉得中国的加息并非向外界发出的减缓GDP的信号。中国目前充其量不过是―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对海外商品的需求尽管处于不断增长过程中,但要达到左右全球资本市场的地步。可能尚需时日。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GDP增长放缓,未必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如果考虑到消费对中国GDP的驱动作用不到三分之一,那么投资者的恐慌更是没有必要。
  事实上,仅仅一天时间,国际资本市场便又出现了逆转,投资者对于美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的预期再度上升,从而推高了全球市场价格。例如在香港,恒指经历10月20日小跌之后马上在21日收复了失地。
  
  加息不透明引发市场波动
  
  学者们可能会说这些投资者真是非理性的,金融学教授可能又会把这些机构投资者说成是具有“羊群效应”。但是有一点,这种用金钱堆出来的市场趋势至少说明了大部分机构的心理意向。和动嘴皮子或是笔杆子进行理性预测的经济学家不同,在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来判断一个政策所包含的潜在影响力。如果当局希望他们进行理性投资的话,那么是否也应该释放出一个更为明晰的信号,而不是一个劲地对投资者们说:你猜猜,我到底想要做什么?
  遗憾的是,现状是我们仍然还得猜测这些中国政策制订者们的真实意图。那么我们不妨就大致猜测一下。央行的政策可能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说加息是为了控制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其实事情可能会简单一些。因为从去年底到现在的所有的分析师报告均是针对这一措施而讨论的,大体来说,加息反映出通胀和房地产市场已经高至当局不得不出手的水平,那么接下来,各个行业可能会各自发展。
  有人担心,如果是为了控制通胀,加息则有可能是以连续的形式进行,这看上去似乎会回收市场流动性,但是投资者也不能因此就对大市流动性失去信心,毕竟在2007年以前的连续八次加息,都没能控制住大市的流动性增加――这次央行加息只有0.25个百分点,更难看出其回收流动性的决心,而且不要忘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海外热钱的涌入也会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如果说央行加息真的是反映中国允许GDP放缓的信号,那么我们这些小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这个信号?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更需要动一番脑筋。
  回归到基本面来说,如果GDP放缓,对于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每股盈利增长可能下降,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不再便宜。在目前流行的估值法中,市盈率一直是比较受到重视的一个指标,而市盈率里的“盈”,便是每股盈利,如果这个指标下降(即分母值变小),那么以现有市场价格评估的股价或是股指便会偏高,这意味着价值投资者会把这部分投资尽快获利变现,市场会出现较大调整。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测算,中国GDP若下降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上的每股盈利增长则下降10个百分点,比所有的国家都要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里又有70%是重工业,重工业的一个特点是固定成本非常之高,收入稍微低一点,利润就会大跌。另外,目前中国股市里银行业的比重过大,其利润占到整个股市的50%,而银行本身是非常依赖杠杆的一个行业,杠杆率非常强,这种结构性因素不变,就会出现GDP降一点点,盈利增长却降很多的情况,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大挑战。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