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度”的把握】

时间:2019-05-12 04:49:4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数学课堂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而课堂练习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托。事实上,课堂练习设计的好坏与否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但是,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关注,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率,至于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效、练习的内容是否丰富、练习的类型是否多样等却很少得到关注。主要表现在:由于目标不明确导致练习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层次不清楚导致练习设计缺乏递进性;由于训练形式的机械化导致练习方式缺乏多样性等等。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堂练习设计的“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练习层次讲究“坡度”
  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做到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发展。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具有一定坡度的练习。首先为基础性练习:①解释生活中一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②判断正误,说明理由并改正;③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填空,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其次为提高性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百分数,提问学生完成了规定任务的百分之几,进一步丰富百分数的内涵,让学生明白百分数是可以超过100%的。这样的练习层次可以让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丰富百分数的内涵。
  二、练习知识加大“跨度”
  数学学习系统性强,在内容上联系紧密,各个单元、知识点在教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上一定要注重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在练习知识方面,教师可以考虑加大“跨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有效。
  例如,某位特级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就让学生留意和收集小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形成数量关系的合集。在学生经历了整数、分数、小数的学习之后,学生终于明白在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问题都和这些数量关系有关,只是不同年级用不同的数计算而已。在此基础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并且多种数学知识形成了有机整合。可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加大知识间的跨度是多么的重要。
  三、练习方式变换“角度”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成不变、毫无新意的练习一般不感兴趣。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新内容后,如果教师只是设计一些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的练习,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练习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从多角度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认识”时,就已经知道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大小和摆放位置没有关系;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摆放位置不一样),提问学生:这两个长方体体积一样吗?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证明吗?这样的练习方式,通过变换角度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练习数量关注“密度”
  我们要关注课堂练习的“密度”。首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花在关键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练习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仅靠一两道题目就能提高的,这需要一定数量多类型、多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保证。
  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根据图形和数据来进行表面积的计算,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设计一定“密度”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五、练习内容把握“难度”
  课堂练习设计在内容上要把握好难度,除了进行必要的基本练习外,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例如,在学习了“倒数的认识”后设计这样的练习:1/2×( )=2/3×( )=6/5×( )。教师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拓展题,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既能让学生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上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具有一定“坡度”、一定“密度”、一定“难度”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多角度、多跨度的情境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责编 蓝 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