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不合理高送转值得推广] 高送转新规

时间:2019-03-03 04:45:4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已于4月30日全部结束。统计数据显示,沪市上市公司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84%、36.95%和37.25%。深市上市公司201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78%、38.08%。
  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利润可以进行分配,事实也正是如此。去年上市公司分红也创下了历史之最,在其时挂牌的217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377家或以派现或以送转的方式来回报投资者,占比高达63.3%。尽管如此,市场上的“铁公鸡”仍然比比皆是,“不分配不转增”的上市公司亦高达798家。
  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固然是其职责所在,但也存在某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一,有的上市公司即使是盈利了,却也不愿进行分红。如南方航空5年来共实现净利润33.95亿元,但从未向投资者分过红。没钱可分是上市公司高管的能力问题,有钱不分则是态度问题了。遗憾的是,类似的“铁公鸡”不在少数。
  其二,某些上市公司在分红时表现得非常大方,背后却有自己的小“算盘”。有“史上最贵新股”之称的海普瑞,年报中推出了10转10派20的分配方案。按照方案,上市公司将拿出8亿元的真金白银,但其中的5.76亿元进了李锂夫妇的“腰包”。这家上市公司到底是向投资者分红还是在向李锂夫妇分红呢?另外,有的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其实是为了股东在高位套现作铺垫。如华平股份今年3月1日实施10转15派10,4月26日公告1988万股禁售股解禁,其司马昭之心,有谁不知?
  其三,实施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已成为普遍现象。数据显示,去年10送转10股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97家,如五洲明珠就推出A股“史上最牛分配方案”10转16.861派5;近年来主营业务持续萎靡不振的TCL集团竟然也来了个10转10;更有甚者,冠福家用去年巨亏8653万元,为了“赶时髦”,也加入了10送转10股“俱乐部”。
  在A股市场中,由于投机氛围浓厚,再加上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不多,投资者更希望上市公司在利润分配时能够采取送转的方式,高送转则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是,囿于市场监管的缺失或缺位,高送转所导致的内幕交易、信息泄漏等也频频引起市场的强烈质疑与诟病。
  投资者常常会看到如此的一幕:即使是在大盘行情不好的情形下,某些个股股价表现出非常坚挺的态势,并且不断上涨。而等股价涨到了高位,上市公司的高送转方案“及时”地公布了。此时,“先知先觉”者趁机高位套现离场,而后知后觉者则不幸成为最终的埋单者。试想,如果这些上市公司没有高送转方案出台,其股价还会有如此表演吗?高位“站岗”的投资者还会面临着损失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对于高送转,投资者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高送转可以成为股价上涨的“助推器”,如果提前成功蛰伏,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恨的是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接最后一棒,成为大资金或大机构的牺牲品。
  事实上,高送转公司主要出现于深市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其中,创业扳69家公司每10股送转10股以上,占比近35%;中小板每10股送转10股的有87家,占比近15%。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如此高比例的高送转显然是不正常的。有鉴于此,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密切关注,并将出台措施严控一些不太合理的高送转行为。
  笔者以为,高送转虽然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一种方式,但鉴于其中隐藏着种种弊端,进行严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如此,对于高送转公司股价出现的提前异动,监管部门同样应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实际上,股价先异动上市公司后出公告佐证,已经说明了内幕交易与信息漏洞等方面的问题,更何况有的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其实就是为了大股东能够高位套现。而且,不仅深交所要严控高送转,上交所同样应如此。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