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文写作教程,现代公文写作大典,公文写作,现代公文写作 QQ空间素材网 > 现代公文写作技巧 > 现代公文写作教程,现代公文写作大典,公文写作,现代公文写作 正文

现代公文写作教程,现代公文写作大典,公文写作,现代公文写作

发布时间:2013-11-28 来源: 现代公文写作技巧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 机场保障部 王 盈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十五章 意见 第十六章 函 第十七章 会议纪要 第五章 命令(令) 第六章 决定 第七章 公告 第八章 通告 第九章 通知 第十章 通报 第十一章 议案 第十九章 计划 第二十章 总结 第二十一章 会议记录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二十四章 述职报告 第二十五章 启事 第二十六章 信件类公文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十二章 报告 第十三章 请示 第十四章 批复 目 录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一节 一、公文的涵义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 公文的涵义与特点 从广义上讲,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 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广义的公文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从狭义上讲,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 二、公文的特点 (一)公务性 公文的首要特点就是公务性。 (二)规范性 公文的规范性是指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即规范的体裁和格式。

公文规范的体裁和格式是其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显著标志。 第一章 (三)法定性 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公文的涵义与特点 公文的法定性是指公文作者的法定性。公文使用的主体是单位,也就是 说,只有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的组织或其法定代 表人,才能充当公文的作者。 (四)程序性 公文的程序性是指公文必须履行规范的程序方为合法有效。从公文的撰拟、 形成到发布,必须依次经过相应的程序,否则它就不能生效。 (五)政治性 公文的政治性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政党以及国家机关的阶级性质及路 线方针决定的。 (六)权威性 公文的权威性来自公文制发机关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七)时效性 公文的时效性是指公文在特定的时间区限内具有效力和过了特定的时间区 限后及被新的公文取代后即失去效力。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二节 公文的作用 归纳起来,公文的主要作用有 六个方面:规范和约束作用、领 导和指导作用、沟通和合作作用、 宣传和教育作用、依据和凭证作 用、档案和史料作用等。 第一章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 公文概述 一、按公文的效力分 可分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两种。这种划分可适用于所有 的公文。

二、按公文的使用范围分 可分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三、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分 可分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知照性公文、报请性公文、记录 性公文。 四、按公文的行文方向分 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五、按公文的收发方式分 可分为收文、发文。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 六、按公文的机密程度分 可分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七、按公文办理的时限要求分 可分常规公文、紧急公文。 八、按公文的载体分 可分纸质公文、电子公文。 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 第一节 公文行文关系 一、行文关系 (一)上下级关系 (三)平级关系 (二)隶属关系 (四)非隶属关系 二、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是行文关系的反映,是指公文运转与传送的方向。

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 三、行文方式 (一)根据行文方向分 (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 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 第二节 公文行文规则 1、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2、按隶属关系行文 3、按职权范围行文 4、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同级机关 5、党政分开行文 6、“请示”的相关规定 7、主送与抄送的规定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一节 公文的书面格式 公文的书面格式,又称“文件式”公文,是指公文全部 文面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

一、眉首 (1)公文份数序号 (3) 紧急程度 (5)发文字号 (2) (4) (6)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发文机关标识 签发人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一节 二、主体 (1)公文标题 (2)主送机关 (3)公文正文 (4)附件 (5)成文时间 (6)公文生效标识 (7)附注 公文的书面格式 三、版记 (1)主题词 (2)抄送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4)印刷份数 (5)反线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二节 公文的特定格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了三种公文的特定格 式,它们分别是信函式格式、命令格式和会议纪要格 式。 一、信函式格式 在制发公文的实践中,经常使用一种“信函式”公文,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平 行文或下行文。

二、命令格式 命令(令)可以说是国家行政机关发文的最高级形式。

三、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是建立在会议记录基础上的会议文件,适用于记载、传达 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 第三节 公文的印制格式 公文格式 公文印制格式包括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 一、公文用纸格式 公文的用纸格式,包括公文用纸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公文用纸的幅 面以及版面尺寸两个方面。 二、公文印装格式 公文的印装格式,包括公文的排版、制版、印刷、页 码及表格等方面的标准。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四节 公文格式示样 一、公文特定格式的版式 1. 信函版式 二、一般版式 1. 公文用纸版式( A4 型公文用纸页边及版心尺寸) 2. 公文首页版式:下行文、平行文首页版式 3. 上行文首页版式 5. 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 4. 公文末页版式 2. 命令版式 3. 会议纪要版式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一节 公文主题 一、公文主题的概念 公文主题是公文中贯穿的基本观点、主张或意图,是公文内容的核心部分, 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是写好公文的关键。 二、公文主题的特 (1)公文主题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 点 (2)公文主题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 (3)公文主题有直接的社会价值 (4)一份公文只有一个主题 三、公文主题的作用 (1)决定着公文材料的选择 (2)左右着公文结构的安排 (3)限定着公文语言的色彩 (4)控制着公文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一节 公文主题 四、公文主题的确立 (1)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2) 有关文件精神 (3) 工作实践 (4) 领导意图 五、公文主题的要求 (1) 主题正确 (3) 主题鲜明 (2) 主题集中 (4) 主题新颖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一节 公文主题 六、公文主题的表现方法 公文主题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摆事实,二是讲道理,三 是直截了当地发指令、提要求、做规定等。 公文主题在形式上有时用一个主旨句把一 份公文的主题准确地概括出来。主旨句的 表现方法,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一是题 目明旨。二是开宗明旨。三是片言居要。

四是一线贯穿。 七、公文主题与标题的关系 (1)文件标题直接揭示了公文的主题 (2)文件的标题揭示了公文主题的一部分内容 (3)文件的标题仅提出了主题所要回答的问题 (4)文件的标题不涉及文件的主题 第四章 一、公文材料的概念 公文要素 第二节 公文材料 公文材料,是指作者用来表现主题的事实和依据,包括事实现象、政策法规、 上级文件、上级精神、统计数字等。 二、公文材料的种类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3)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典型材料 (4)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 (5)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三、公文材料的作用 (1)材料是主题形成的依据 (2)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3)材料是结构文章的砖石 (4)材料是写作技巧发挥作用的前提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二节 公文材料 四、公文材料的积累 (1)直接摄取材料 五、公文材料的选择 (2)间接摄取材 料 (2)选择材料要真实 (1)选择材料紧扣主题 (3)选择材料要典型 (4)选择材料要新颖 (5)根据文体和篇幅选择材料 六、公文材料的使用 (1)认真核实材料 (2)合理加工材料 (3)恰当运用材料 第四章 (1)公文结构的概念 (2)公文结构的作用 公文要素 第三节 公文结构 一、公文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二、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 (1)公文的开头与结尾 (2)公文的层次与段落 (3)公文的过渡与照应 三、公文结构的基本要求 公文结构的安排,应当服从于和服务 于公文主题表达的需要,要以正确地 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联系为原 则,并充分注意公文法规对不同种类 公文的结构安排的具体规定。 第四章 公文要素 公文语言 (3)庄重性 (4)规范性 第四节 一、公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2)简洁性 二、公文语言的词汇 ( 1 ) 称谓语 ( 2 ) 起首语 ( 3 ) 承启语 ( 4 ) 结尾语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四节 公文语言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 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 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四、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 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词语。 五、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 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述方式。 (2)议论 议论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 和论证。一般而言,这三个要素都 是不可缺少的。

(3)说明 说明的方法非常多,常用的包括 定义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 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引证说明、 第五章 第一节 一、命令(令)的含义 二、命令(令)的特点 (一)强制性 (二)庄严性 所谓庄严性,是说命令 (令)使用 时,十分审慎,不能随意制发,也 不能朝令夕改。 命令(令) 命令(令)概述 命令又称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带有强制性、 领导性、指挥性要求的公文。 所谓强制性,是说命令 (令)具有最强的制下性, 它一经发布,有关下级机关和人员必须五条件地 服从和执行,不能讨价还价。 (三)权威性 (四)载体性 (五)专用性 所谓权威性,是说命令(令)是权力威望的体现。 在多数情况下,命令充当着法规性文件公布的载体,实行复体行文。

对命令的使用,主要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 第五章 第二节 命令(令) 命令(令)的格式 一、标题 (1)由“发文机关 +事由+文种”组成,多为行政令 奖惩令所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 版人民币的命令》。 (2)由“发文机关 +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令》,多为发布令所使用。

(3)由“事由 +文种”组成,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 二、发文字号或令号 行政令、奖惩令一般列发文字号。发布令只列令号。 三、正文 命令 (令)的正文一般由行令缘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四、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 第五章 第三节 一、发布令 命令(令) 命令(令)的分类 发布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时 所使用的命令 (令)。 二、行政令 行政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所使用的 命令 (令)。 三、奖惩令 奖惩令即嘉奖令和惩戒令,是用于嘉奖或惩戒有关人员 (或集体) 时所使用的一种命令(令)。 四、任免令 任免令是行政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人员任命或免职使用的一种公 文。 第五章 第四节 命令(令) 命令(令)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结构要完整 二、表达须准确 三、篇幅宜精短 四、适用要规范 五、密令要保密 第六章 第一节 一、决定的含义 决定 决定概述 决定是党政机关对于某些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决策和安排,是各级党政机 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具有规定性和领导性的规范性公文。它 用于对重要事件做出决策和安排,或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决定的特点 (1)具有权威性和规定性。

(2)具有指导性和全局性。

(3)具有稳定性和长远性。 第六章 一、 标题 决定 第二节 决定的格式 决定标题一般为公文的常规模式,即“发文机关名称 +事由+文种”,有的 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标题之下,一般标有成文时间。如果是正式会议讨 论的决定,在标题的下面要写明在什么会议上通过或批准。 二、 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决定的篇幅随内容而定。 三、落款 标明发文行政机关名称,成文时间置于落款之后,也有 的成文时间列于标题之下。 第六章 第三节 一、法规政策性决定 决定 决定的分类 对某领域或某方面工作做出政策性或规范性决定,使各级行政机关、单位 有所遵循。 二、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的决定 对重大事项或重要工作做出部署或变更、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标题一般采用完全性标题,有的须在标题下加括号注明成文日期。 三、奖惩性决定 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或造成重大事故及有严重违纪行为的人员做出奖 励或惩戒的决定。 四、任免性决定 对机构的增设或撤销,比较重要的人事安排做出的决定。 第六章 第四节 决定 决定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二、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 三、运用准确的语言词汇 四、选用客观真实的材料 五、规范文体的适用 第七章 第一节 一、公告的含义 公告 公告概述 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行政公文。它有广泛的 公开性,是普发性公文。 二、公告的特点 (一)公开性 公告是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公开向国内外宣布的,其目的就 是让国内外周知,无需保密。

(二)广泛性 公告的广泛性一是指范围广泛,有必要让全世界所有公众了解的事项,其影响 遍及世界范围。 第七章 第一节 (三)庄重性 公告 公告概述 公告宣布的事项分量重大,性质突出,庄严凝重,为全世界所关注, 需要郑重知照,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庄重而严肃的。 (四)单一性 公告的用法是“一文一事”,不能将几件事放在同一公告中宣布。 (五)限定性 公告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外交部等单位制发,基层单位及其领导人不能使用。 第七章 第二节 一、标题 (1) (2) (3) (4) 公告 公告的格式 由“发文机关 +事由+文种”组成。

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

由“事由+文种”组成。

单独由文种组成。

公告和其他文种的最大不同是没有主送机关。

标明发布公告机关的全称。标题中出现发文机关名称的也可 不写落款。 二、正文 三、落款 第七章 第三节 一、要事性公告 公告 公告的分类 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重要事项的公告,内容可以 是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 二、法定性公告 这是用以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或颁布宪法、法律、法规而使用的公告。 三、政策性公告 凡国家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发布方针、政策,均用此类公告。

四、任免性公告 向国内外宣布人员职务任免事宜,采用此类公告。这类人员多系 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重要官员。 第七章 第四节 公告 公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1、公告使用要规范 2、公告用语要简练准确 3、公告主题要集中正确 4、公告事项要准确具体 第八章 第一节 一、通告的含义 通告 通告概述 通告是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向人民群众或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 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规范性公文。它有较强的专业性,多在特定范围内使用。 二、通告的特点 (1)广泛性 (2)专业性 所谓广泛性,一是指它的内容的广泛性,大到国家的政策法 规,小到具体的换发牌照,都可以使用通告。

通告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用来公布一些具体专业事务或 政策法规,往往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有些通告涉及的事项要求普遍遵守,如法规政策的通告就具 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如果违反,将受到处罚。 (3)强制性 第八章 第二节 一、标题 (1)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2)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

(3)由“事由+文种”组成。

(4)只写文种,如“通告”。 通告 通告的格式 二、正文 三、落款 通告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 第八章 第三节 一、政策法规性通告 通告 通告的分类 在一定范围内,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公布政策法规性或规范性 意见,并提出相应要求,使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广为周知并 强制遵守。 二、周知性通告 只在向一定范围内的群众公布遵守事项的具体事务时使用, 仅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广为周知和遵照执行,多是 一些一般的事务性事项。 第八章 第四节 1、熟悉有关政策法规 四、注意与公告的区别 (1)内容轻重不同 (2)告知对象不同 (3)发文机关不同 (4)发布方式不同 2、语言要简明准确 通告 3、内容要通俗易懂 通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公告的内容通常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公告的告知对象是广泛的,是“向国内外宣布”;通 告的告知范围就小得多,为社会各有关方面。

通告的内容是一般事项,所以发文单位比较广泛。 一般来说,公文是用文本形式印发的,而公告、通告的发布形式比较特殊, 如公告还可用登报、广播的形式。 第九章 第一节 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 通知概述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 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 执行的事项,以及任免人员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二、通知的特点 (1)指导性 通知可用于平行文,但多数是用于下行文,不用于上行文。 (2)广泛性 通知的使用范围很广泛。 第九章 通知 第一节 (3)时效性 通知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效力,有些需要注明,如要求受文者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不需注明,大家自会明白,如召开会议的 通知,谁都清楚一旦会议结束,其效力自然消失。 通知概述 (4)周知性 通知属于发布性公文,即知照文告。 (5)不确定性 通知在行文方向上具有不确定性。 第九章 第二节 一、标题 通知 通知的格式 (1)由“发文机关+介词(可省略)+通知内容+的通知”组成。

(2)由“通知内容 +通知”组成。

(3)仅写“通知”二字即可。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即受文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还可以 是所有下属单位。 三、 正 文 通知的正文,因种类不同,在格式和写法上有所差别。一般 由通知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四、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行政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 第九章 第三节 1、发布性通知 通知 通知的分类 这类通知在国家机关发布(或废止)有关法规和条例、规定、办法、实施 细则等规章和发布有关重要文件时使用。 2、转发性通知 这类通知一般是对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 关发来的公文,需要下属单位知晓或执行时使用。 3、 批转性通知 批转性通知和转发性通知一样,是将公文转达有关单位执 行贯彻的一种通知。 4、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通常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布置任务、指示和安排时 使用。 5、知照性通知 向有关单位告知某件事件,交待有关事项,不需要办理或执行时,使用知照性 通知。 第九章 第三节 6、会议通知 通知 通知的分类 会议通知是常见的通知类型,以召开某次会议的有关事项为内容,一般包 括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 事宜及有关要求等。 7、任免通知 任免通知是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 免事项需要下达,而不宜用任免命令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8、一般性通知 除上述各类通知外,还有关于一般事项通知,叫做一般性通 知。 第九章 第四节 通知 通知写作的基本要求 1、 要讲求实效,切忌滥发通知 2、要具体明确,切忌阻滞含混 3、要表述准确,突出中心 4、要及时行文,切勿延误 第十章 第一节 一、通报的含义 通报 通报概述 通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典型事例 及有教育、指导、规范意义的事件向下级或公众发布的周知性公文。 二、通报的特点 (1)引导性和警戒性 (2)沟通性和交流性 (3)典型性和真实性 第十章 第二节 一、标题 通报 通报的格式 (1)由“发文机关 +事由+文种”组成. (2)由“事由 +文种”组成. (3)只有文种。 二、主送机关 三、正文 主送机关即通报的受文机关。

一般按开头(通报缘由)、主体(通报事项) 和结尾(决定要求)等内容及其顺序进行框 架设计和安排材料。 四、落款 在正文右下方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加盖印章,写明发文日期。 第十章 第三节 一、 表彰性通报 通报 通报的分类 用于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总结成功的经验,宣传好的典型,树立 榜样,推动工作。

用于批评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归纳教训,教育他人 二、批评性通报 引以为戒的通报,称为批评性通报,这类通报的正文结构同 表彰性通报相似,但通常通报事项的具体叙述较略,内容以 议论为主,突出结论和对受文者的要求。 三、传达性通报 这类通报用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指出 工作的重点或必须关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 它包括现状或基本情况,当前带倾向性的问题, 今后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四、事项性通报 这类通报一般在传达情况、沟通消息、互通情报时使用。 第十章 第四节 通报 通报写作的基本要求 1、事实要真实准确 2、事例要有典型性 3、行文适时恰当 4、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一、议案的含义 议案 议案概述 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 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并需大会列入议 程,进行讨论、审议和决定的议事原案,属于报请类 公文。 二、议案的特点 (1) 议案的专用性 (2)议案内容涉及职权范围的规定性 (4) 行文对象的单一性 (3)提出议案和审议议案的法律程序性 (5)生效标识的特殊性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一、标题 议案 议案的格式 (1)一般采用标准式标题。

(2)另一种是不完全标题。 二、主送机关 议案的主送机关即某级人民政府的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 三、正文 四、落款 正文是议案的核心内容部分。一般分提请审议的缘由(开头)、 提请审议的内容(主体)、提请审议的要求(结尾),属因果式 结构。 议案落款必须由同级政府首长签署,署名前冠以职务,不能盖政府机关的公章,成文时 间即行政首长签发的日期。 五、附件 议案附件是根据正文需要附上的材料,即需要具体审议的法律、法规 (草案)和重大政策性文件。 第十一章 第三节 一、法律、法规案 议案 议案的分类 法律案包括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 法律的议案和修改法律的议案,以及关于地方法规的议案。 二、重要事项案 即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属于本级人大或 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重 大事项的议案。 三、机构改革、变动案 这里指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属于 本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政府机构改革、变动的议案。 第十一章 第三节 四、人事任免案 议案 议案的分类 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人事任免事 项的议案。 五、批准条约案 指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批准国际条约、协定等议案,如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 案》。 六、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案,财政预算案 例如,国务院提请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 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 案(草案)的议案》。 第十一章 第四节 一、标题要醒目 议案 议案写作的基本要 求 议案标题要醒目,使人一目了然,特别是事由要写得十分明确。 二、正文要规范 议案正文虽有种种写法,也可长可短,但提请审议的缘由、事项内容、请 求三个层次要井然有序,要有规范性。 三、一案一事 议案内容应单一明了,一份议案只写一件事,不要写两件或数件事。 四、切实可行 在撰写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 求,切实做好政策、法规和有关情况等方方面面的材料准备工作,以确保所 提议案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十一章 第四节 五、注意议案与提案的区别 议案 议案写作的基本要 求 “议案”与“提案”不同,其中议案用于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而提案则用于各 级协会议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议案在提请大会审议通 过后,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而提案则相对弱 些。 六、准确合理 七、 要适时提交 议案要注意用语的准确合理。 议案要适时提交,即要在大会主席团宣布或决定的截止时间以内,将议案 送交大会审查委员会,逾期再提议案,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一、报告的含义 报告 报告概述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或要求时使用的一种陈述性上行文。 二、报告的特点 (1)内容的综合性 报告是 13种公文中综合性最强的,报告的内容可以是一文一事,还可以是 一文多事,涉及的面较广,篇幅也相对较长。

(2)时间的不定性 报告的制发不受时间的限制,事前可以报告计划和设想;事中可以报告进 展情况;事后可报告已完结的事项。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三)行文的单向性 报告 报告概述 报告是上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提供信息、反映情况,一般不需要上级机 关的答复,属于单向行文。 (四)写法的陈述性 报告一般不做理论的阐述和重要性的议论。 (五)沟通性 报告虽是最常用的上行文,但对下级机关来说,它是“下情上传”的主要 手段,以此取得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指导,减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对 上级机关来说,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成为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 重要依据。 第十二章 第二节 一、标题 报告 报告的格式 (1)采用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者齐全的标准式标题. (2)省略发文单位,只有事由、文种组成的标题。 二、主送机关 三、正文 报告的主送机关,即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领导机关。

报告的正文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四、落款 落款标注发文机关印章和成文时间。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一、报告按内容分类 (1)工作报告 报告 报告的分类 工作报告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或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的情况。 (2)情况报告 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反映客观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如某一时期群众的思想 动态,某一事件或灾难的情况等。 (3)建议报告 建议性报告在下级机关就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专门向上级机关提出 建议时使用。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二、报告按性质可分: (1)综合报告 报告 报告的分类 综合报告用于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工作情况,它要全面汇报 工作的过程、做法、成绩和经验、缺点或体会等。 (2)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用于汇报某一工作、某一件事、某一方面内容,它的最大特 点是内容专一而集中,既可以写情况、事故、经验,也可以写失误、提 出建议等。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三、按要求分: 报告 报告的分类 (1)呈报报告 呈报报告是向上级机关直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不要求上级机 关批转。 (2)呈转报告 呈转报告是向上级机关呈送,建议批准并转发有关地区或有关部门执行或参 照执行的报告。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报告 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1、报告事项要客观真实 2、报告内容重点要突出 3、报告要及时 4、报告要叙述有序 5、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第十三章 第一节 一、请示的含义 请示 请示概述 请示是下级机关或个人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批准、答复、帮助、解决、审核事项或问 题时使用的请求性公文。 二、请示的特点 (1)目的性 (2)前置性 请示的目的性极强,专门用于向上级反映困难、提出要求。

请示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事项一般来说都是即将发生或将要 遇到的,行文一般在事前进行。 (3)单一性 请示必须坚持“一事一请示”的原则,不能搞“一文多事”。

(4)时效性 有了疑难问题和本级机关不能解决的困难,需要上级及时答 复和帮助解决,才写作请示。这就要讲究时效性。 第十三章 第二节 一、标题 1. 由“发文机关 + 事由 + 文种”组成。 请示 请示的格式 2. 由“事由和文种”组成。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指请示报送的主管机关,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顶格书写, 要写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的简称。 三、正文 (1)请示的事由 (2)请示的事项 请示的事由或起因,在正文的开头先撰写。它是请示正文 的重要构成部分。

请示的事项或建议的事项指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帮助、 解答的具体事项,是正文的关键部分。 第十三章 第二节 (三)请示的要求 请示 请示的格式 请示的要求也就是请示正文的结尾。为使请示的事项得到答复,发文机关一 定要提出要求。 四、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和成文时间。发文机关要加盖公章,时间写在发文机关 下一行。 五、附注 为了方便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写作请 示时应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第十三章 第三节 一、事项性请示 请示 请示的分类 事项性请示一般是请求指示的“请示”,在向上级机关询问有关事项和陈 述有关问题并要求上级机关答复时使用。 二、请求性请示 请求性请示一般是请求批准的“请示”。在向上级机关请求给予批准某一事项 时使用。 三、 建议性请示 建议性请示在向上级机关要求批转、转发本单位关于某项工作的系统设想、 安排或处理意见时使用。 第十三章 第四节 一、一文一事 请示 请示写作的基本要求 请示写作在一事一文,即在一个请示中只能提出一件请求批准的事项,或者 一个请求解决的问题,否则上级机关不好答复。 二、单头请示 请示只能主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或者主管部门。 三、不越级请示 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权限,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也有一 定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因此,在请示时,一般要逐级向 上请示。

所请示的事项也常有不予以批准的。 四、不抄送下级 示是上行公文,请示中的意见在未被批准之前并不生效, 五、注意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在行文中常被混用,因此,有必要 对两者进行区别。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一、批复的含义 批复 批复概述 批复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呈报的请示给予正式答复的公文。 二、批复的特点 (1)发文的针对性 批复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请示而做出的,不要涉及别的 问题,一事一批复。

(2)意见的决断性 批复要有根据地、负责任地明确表示出对请示的内容同意与否,批准或不 批准,原则上同意或批准等,表意要准确,态度要鲜明,不允许模棱两可、 态度暧昧。

(3)效力的权威性 上级机关所作的批复,往往体现上级机关的意图和权威,能 够解决或审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或问题。

(4)内容的单一性 批复既然是针对请示,那么请示是一文一事,批复也就自然是一请示一批复 第十四章 第二节 一、标题 批复 批复的格式 批复的标题模式一般采用公文标常规写法,由 “发文机关 +事由+文种”组成。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单一,只送呈报请示的机关。 三、正文 四、落款 批复的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落款要标注发文机关和印发时间。 第十四章 第三节 一、审批性批复 批复 批复的分类 审批性批复是针对请示行政机关提出的问题经审核后 所作的批示性答复。 二、决定性批复 决定性批复是针对所请求的内容经认真分析研究所作出的决策性答复。 三、指示性批 复 指示性批复不仅仅是对请示行政机关的答复,而且是对管辖系统所作的指示。 第十四章 第四节 一、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批复 批复写作的基本要 求 (1)首先要注意批复与批示的区别 (2)其次要请注意批复与指示、通知的区别 (3)最后要注意与批转性通知的区别 二、行文要有针对性 批复是针对下级上报的“请示”而制发的,因此,它们的内容必须与后者所 提的要求与陈述的情况紧紧相扣。 三、灵活运用结构形式 要根据批复内容的不同及文字的多少,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四、回复要迅速及时 “请示”与“批复”是一对文种的必然组合,也 就是说,有一份“请示”就应有一件“批复”。 第十五章 第一节 一、意见的含义 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 意见 意见概述 二、意见的特点 (1)行文的多样性 意见可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2)效力的多用性 不同内容及不同行文方向的意见,其效力是不尽相同的,有些意见是具有 指导、规范作用的;有些意见是具有参考、建议作用的;有些意见是具有批 评、警戒作用的;有些是具有评估、鉴定作用的。 第十五章 第二节 一、标题 1.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2. 由“事由+文种”组成。 意见 意见的格式 二、主送机关 如果意见作为独立文种出现,应写明主送机关,可以上级机关、平行机关或下 级机关;如果作为非独立公文,则可以省略。 三、正文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四、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行政机关和发文时间。 第十五章 第三节 一、布置性意见 意见 意见的分类 布置性意见是各级领导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某项工作时使用的。 二、建议性意见 建议性意见的表达态度是诚恳的,起参谋、参考作用,就是向下级行文也不具有 强制性。 三、批转性意见 批转性意见的行文目的是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参考,或提出一些 具体的设想和办法,请领导机关审定后批转有关方面执行。 第四节 第十五章 意见写作的基本要 求 意见 一、明确意见使用的情境 为了准确使用意见,就要把握意见的涵义,把它与其近似的请示、指示、 指示性的通知及函严格区别开来。 二、注意意见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由于 “ 意见 ” 的行文方向不同,其用语也截然不同 四、行文要及时、具体 意见多属根据实际情况为解决现实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因 此,意见行文的及时性对意见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把握意见内在结构 写“意见”不同于写“请示”、“情况报告”、“周知性通知”与“函”,这几 个文种在内在结构上,并不要求首先要“提出问题”、随即“分析问题”、然后 第十六章 一、函的含义 函 第一节 函概述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 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 二、函的特点 函的特点是公文格式比较灵活,限制不严,所以函的使用 (1)使用简便轻捷 范围非常广泛,机关之间的日常公务联系,不便使用其它 公文文种时,都可以用函行文。

(2)行文多向灵活 (3)内容单一性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是平行文中的主要文种,它不 像行文方向单行的上行文或下行文。

函作为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文种,所反映的内容一般为一 事一函,用来交流信息、沟通联系,请求帮助、商洽工作、 询问或答复事项。 (4)语言质朴自然 函的语言大多是陈述性、说明性的,质朴无华,平易、明白、晓畅,语气恳 切平和,不像法规性、指挥性公文那样带有强制性。 第十六章 第二节 一、标题 (1)由“发文机关 + 事由 + 文种”组成的标准式标题。

(2)由“事由 +文种”组成。

(3) 只用“函”。 函 函的格式 二、主送机关 三、正 文 函的主送机关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顶格写。 函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等三部分组成。 四、落款 落款要标注发文单位和日期。 第十六章 第三节 一、按应用范围分: (1)商洽函 (2)答询函 (3)请批函 (4)告知函 函 函的分类 这类函在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协商或联系工作 时使用。

答询函包括询问函和答复函。用于机关或部门之间相互询问和 答复问题。 用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 告知函亦称通报函,是将某一活动或事项告知对方。 第十六章 第三节 二、按行文方向分: 函 函的分类 (1)发函。也称去函、问函,是本机关主动向对方去函的。

(2)复函。也叫回函,是指回复询问或批准事项等的函。 三、按内容的轻重分: (1) 公函。公函的内容比较重要,行文郑重,具有完整的公文格式。 (2) 便函。大多用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完整的公文格式,只有上款 和下款;可以用公用信笺,不使用版头,不列函件标题与发文字号;可以加 盖公章,也可以个人署名。便函一般不归档,但是便函仍用于公务,不是用 于私事的私函。 第十六章 第四节 一、请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函 函写作的基本要求 函属于平行文,主要用于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公务。 二、内容要单一明确 函要一函一事,内容单一集中,无任何骈枝和不分轻重主次的现象。 三、态度要诚恳,用语要得体 发函一般要求对方关照、支持,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 讲究平等协商,文明礼貌,不露虚套和媚态。 第十七章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会议纪要 第一节 会议纪要概述 会议纪要是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行政公文。

(一)指导性 会议纪要集中地反映了会议的精神实质,是与会者的看法和意见, 对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据开展工作。

(二)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会议材料整理出来 的,是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如会议存在分歧意见,也要真实地反映, 不能擅自增减有关内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 决定。

(三)纪要性 会议纪要的纪要性,具体体现为择要性、提要性和显要性。择要 性是说会议纪要只选择重要会议撰写,一般性会议是不需要写会议纪要 的。

(四)周知性 会议纪要有的要求传达并贯彻执行,有的虽不要求贯彻执行, 但也要求将会议情况、议决事项和主要精神作为信息,传达或通报给有 关领导、有关人员以及一定范围的群众,因而具有明显的周知性特点。 第十七章 会议纪要 一、标题 第二节 会议纪要的格式 (1)由“机关名称 + 会议名称 + 文种”组成。

(2)由“会议名称 + 文种”组成。

(3)新闻式标题。新闻式标题即正副标题。 二、时间 成文时间一般标注在标题的下方,居中,用圆括号括住。

三、正文 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结尾处有的提出希望和要求,发出号召,要求有关单位 四、结尾 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努力完成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第十七章 第三节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分类 一、从形式上可以分为: 例行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协调会议纪要 二、从性质上可以分为: 决议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和消息型会议纪要 三、从内容上可分为: 综合性会议纪要和专题性会议纪要 第十七章 第四节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会议纪要在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文种混淆。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文书主要有 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决议、会谈纪要等,为了不致误用文种,应认 真加以辨析,防止发生混淆。 二、明确会议宗旨,突出中心 一次工作会议,涉及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解 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三、讲究用语,注意条理 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上报的会议纪要, 就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

四、忠实于会议精神,做好记录 会议记录必须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改内容, 不能添枝加叶。 第十八章 讲话稿 第一节 一、 讲话稿的概念 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讲话人在各种会议、集会、仪式上发表讲话而准 备的发言文稿。 讲话稿概述 二、 讲话稿的特点 (1)贴近性 拟制讲话稿一定要先弄清讲话的场合、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抓住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切合实际的解答。

(2) 鼓动性 讲话的目的一般是宣传和发表个人的观点,或 是借个人名义发表国家、集体的意见,因此常 采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去煽情,让听众信服真 理和正义就在讲话者一边,甘心情愿地听从他 的安排和调动。 第十八章 讲话稿 第一节 ( 3 ) 通俗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受众的听觉需要,讲话稿要尽可能少采用书面语,而要 突出口语色彩。

( 4 ) 政论性 讲话稿是机关领导班子或领导针对具体的某个问题所作的发言的蓝本, 它的内容或阐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申明领导核心的主张、决策, 或分析形势以统一认识,或总结成绩阐述经验教训以鼓舞士气,都有较强 的政治色彩。 讲话稿概述 三、讲话稿的分类 讲话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种类非常丰富,从事 务性公文的角度可以将讲话稿分为两类。 第十八章 讲话稿 第二节 一、标题 (1)公文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即“机关名称 + 事由 + 文种”。 讲话稿的格式 (2)会议名称 + 事由 + 文种,有的还在题前加上报告人的姓名。

(3)新闻式双标题,正题突出报告内容,副题说明会议名称、文种, 有的还写明报告人和时间。 二、称谓 讲话是面对听众的,所以要根据对象选择用何 种称谓,如“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 们”等。 三、正文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第十八章 讲话稿 第三节 (1)开头的写作 (2)结尾的写作 讲话稿的写作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

结尾不是对开头和正文的重复,而是对整个讲话的总结。 一、正文开头与结尾的写作 二、正文主体的写作 三、写作要求 主体部分应根据讲话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写法。 (1)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2)要体现领导个人特色 (3)要弄清不同种类的讲话在语言等方面的差异 (4)要善于搞好前后衔接 (5)重要的讲话稿要由领导人亲自动手或主持起草 第十八章 讲话稿 第四节 例文 第十九章 第一节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 计划概述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订出总体和阶段的任务及其实施方法、步骤 和措施的事务性公文。 二、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计划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因此,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2)指导性 计划一般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订的,因此,计划对本机关、本部门工作的如何开展,问题的怎样解决,政策如何 执行等都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是行动的方向和工作的依据,有关方面都应严格遵照 执行,实际上也成为指导今后工作的依据所在。 第十九章 第一节 计划概述 (3)可行性 计划 计划是科学的预见和判断。因此,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目标具体明确、方法与步 骤切实可行。 (4)可变性 由于预测的局限性,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会影响到 目标的实现。 三、计划的分类 (1)按内容分,可分成工作计划、生产计划、军事计划、教学计划、科研计划、学 习计划等。

(2)按时间分,可分成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跨年度计划等 第十九章 第一节 计划 计划概述 (3)按性质分,可分成综合计划、单项计划、专题计划等。

(4)按效力分,可分成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等。

(5)按范围分,可分成国家计划、省(市)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等。 (6)按形式分,可分成文件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文件与表格相结合的计 划等。 (7)按名称分,可分成规划、方案、要点、设想、打算、安排。 第十九章 第二节 一、标题 计划 计划的格式 (1)机关名称 + 时间 + 事由 + 文种。

(2)时间 + 事由 + 文种。

(3)时间 + 文种。 二、正文 正文是一份计划的核心部分,它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三、落款 落款包括计划制订单位的名称和制订日期。 第十九章 第三节 一、标题和落款的写作 (1)标题的写作 (2)落款的写作 计划 计划的写作 标题的写作要简单明了。

落款要写明具体的制作者和制定时间。 二、正文的写作 (1)前言的写作 前言要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对计划作概括性的说明,它是 制订计划的基础,要讲清楚根据什么制订计划、制订什么样 的计划。

主体部分一般要写清任务目标、办法措施和步骤三个方面的内 容。 (2)主体的写作 第十九章 第三节 (3)结尾的写作 计划 计划的写作 结尾的写作比较灵活,一般不写总结性的话,有的可以写些表示希望、号召性的话。 三、写作要求 (1)指导方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计划不能违反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要吃透有关政策 和法规,吃透本单位现实条件,这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否则,凭空想象、脱离实际的 “计划”只会带来“劳民伤财”的后果。 (2)领导意图与群众意见相结合 工作计划是领导班子的意图,但又要注意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注意调查研究, 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 第十九章 第三节 计划 计划的写作 (3)开拓创新与留有余地相结合 改革开放的时期,要求计划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 (4)明确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具体到计划的内容中,就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任务要有 一个具体可感的量的标准、方法、措施与步骤,使计划执行起来更方便可行。 (5)用词的准确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计划以说明为主,叙述、议论要少些,更不能抒情和描写。 第十九章 第四节 计划 例文 第二十章 第一节 一、总结的含义 总结 总结概述 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后,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引 出规律性的认识,明确今后工作方向的事务性公文。 二、总结的特点 (1)时间性 总结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个工作环节。

(2)客观性 (3)理论性 (4)本体性 总结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因此都用第一 人称(机关用“我们”,个人用“我”),总结中的材料是自身工作的情 况,而不能象论说文那样引用古今中外的材料。 总结是人们自身实践活动的真实反映,应当完全忠实于客观事实。

总结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 第二十章 第一节 (5)群众性 总结 总结概述 任何工作都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完成的,因此,总结就应该反映群众的实际工作、分 析并研究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经验。 三、总结的分类 (1)按内容分,可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生产总结、活动总结、思想总结等。

(2)按时间分,可分为月份总结、季度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总结等。

(3) 按范围分,可分为个人总结、科室总结、单位总结、部门总结、地区总结、 全国总结等。

(4)按性质分,可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第二十章 第二节 一 、标题 (1)公文式标题 (2)新闻式标题 总结 总结的格式 公文式标题,由“机关名称 + 时间 + 事由 + 文种”组成。

新闻式标题突出观点、侧重经验总结,又分为单式和双式 两种标题格式。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有的总结省略前言和结尾部分, 只有主体部分。 三、落款 总结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 第二十章 第三节 一、标题与落款的写作 (1)标题的写作 (2)落款的写作 总结 总结的写作 标题的写作与总结的性质或要求联系。

总结的落款要注明机关名称和写作日期。 二、正文的写作 (1)前言与结尾的写作 前言与结尾的写作根据总结的需要而定,它们都有自已固定的格式。

(2)主体的写作 主体是正文的核心部分。 第二十章 第三节 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总结 总结的写作 要认识总结的重要性,要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为指导。

(2)找出规律,揭示本质 总结的目的,是面向未来,避免今后工作的盲目性。

(3)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所谓重点是指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地说,是指主要工 作或工作中做得比较出色、有体会的工作,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教训。

(4)有理有据,实事求是 总结要求内容真实,如实反映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二十章 第三节 (5)写出特色,写出新意 总结 总结的写作 写总结一定要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突出特色。

(6)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综合性总结,内容多,篇幅长,因此,安排结构一定要严 谨,层次一定要分明,通篇一定要连贯。 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 一、会议记录的含义 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概述 会议记录是在开会的过程中由专人如实记录会议基 本情况和内容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没有正式打印和盖章 的特殊文件。 二、会议记录的特点 ? 原始性 ? 凭据性 ? 信息性 三、会议记录的分类 按照会议的不同性质,会议记录可分为:党委会议记录、政 府机关会议记录、群众团体会议记录、企事业单位行政会议记 录、单位会议记录、工作会议记录、座谈会会议记录等。 第二十一章 会议记录 第二节 一、标题 标题,即会议名称,一般由机关名称、会议事由加上记录构 成,有的可省略机关名称。 会议记录格式 二、正文 正文分为开头和主体两部分。 三、落款 做完会议记录之后,由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签名。最后 署上年、月、日。 第二十一章 第三节 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的写作 一、标题和落款的写作 标题和落款的写作都要按照格式,规范记录。 二、正文的写作 正文的写作是会议记录的重点,包括开头和主体的写作。 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会议记录要求准确、真实、清楚、 完整。 第二十一章 第四节 会议记录 例文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一节 调查报告概述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有计划地对典型 事物、社会问题或工作情况等,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后 形成的书面报告形式的公文。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调查报告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某些问题而写作的, 因此,应及时反映情况,揭露存在的问题,提出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用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调查报告不论是研究新事物、总结新经验,还是揭示 问题的真相,都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

(3)指导性 由于调查报告有着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它也同时有着很强的指导性。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一节 调查报告概述 三、调查报告的分类 (1)按调查的范围、内容分: 1. 综合调查报告。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多方面进行 普遍调查,对取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整理而写出 的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情况的调查报告。

2. 专题调查报告。即对某项工作、某个典型事件、某项业务或 某个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后而写出的调查报告,它包 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这种报告内容单一,范 围较小。

(2)按作用分,调查报告可分为: 1. 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2. 介绍新思想、新作风、新事物的调查报告。 3.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4. 考查历史事实调查报告。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二节 一、标题 (1)公文式标题 一是由事由+文种组成。

(2)新闻式标题 新闻式标题有两种:一是单式,用一句话或一两个短语概 括调查报告的主题或要回答的问题。二是双式,即正标题加副 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写明调查的主题或中心,副标题揭示调查 的范围、对象及文种。

二是由机关名称+事由组成。 调查报告的格式 二、正文 三、落款 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落款应署上调查者(单位、调查组织或个人)和调查 报告完成的日期(年、月、日)。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标题和落款的写作 (1)标题的写作 标题的写作比较灵活,采用何种格式应根据调查报告的主 题来定。有的调查报告为节省标题文字,还可以不用“关于 ……的”这个介词结构。

(2)落款的写作 调查报告落款的写作内外有别。 二、正文的写作 (1)前言的写作 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用来简要叙述为什么对这个 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 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 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2)主体的写作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干和核心。

(3)结尾的写作 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形式多样,采用何种方式结尾应根 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来确定。 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1. 深入实际,详尽地占有材料 2. 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3. 认真分析,科学概括 4.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第二十二章 调查报告 第四节 例文 一、标题和落款的写作 标题的写作比较灵活,采用何种格式应根据调查 报告的主题来定。有的调查报告为节省标题文字,还 可以不用“关于……的”这个介词结构。 二、正文的写作 正文的写作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的写作。 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1. 深入实际,详尽地占有材料 2. 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3. 认真分析,科学概括 4.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一节 简报概述 一、简报的含义 简报是机关内部向上级反映情况或向下级、 平级机关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指导工作的一 种简短灵活的事务性公文。 二、简报的特点 无论哪一类简报,其特点都可以归纳为五个字:“简”、“快”、“新”、 “实”、“密”。 三、简报的分类 (1)情况简报。

(4)会议简报。

(2)动态简报。

(5)信息简报。

(3)专题简报。

(6)综合性简报。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二节 一、报头 (1)名称。位于报头中央,一般用红色大号字,粗体字写出。

(2)期数,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一般按年度依次排列序号, 也可以是统编的累计期号,由年度期数加总期数组成。

(3)编印单位。在期数左下侧顶格写,一般写全称,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 厅编”。

(4) 印发日期。印发日期包括年、月、日,以领导签发的日期为准,位于期数 右下侧,与编印单位相对称。 简报的格式 (5)密级。根据简报的机密程度,在简报名称左上方,分别标明“绝密”、 “机密”、“秘密”或“内部刊物,注意保存”等字样。 (6)编号。位于简报名称的右上方。保密简报印多少就有多少号,一份一号, 以便保存、查找。一般性简报不必编号。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二节 二、报体 报体是简报的中心部分,一般由目录、标题、编者按、 正文、署名等五个项目组成。 简报的格式 三、报尾 (1)发送范围。上级机关称“报”,不相隶属机关称“送”,下级机关称 “发”。如果发送机关较多,可用同类型机关的统称。发送范围上下各用一横 线为界。 (2)印制份数。在发送范围下界线右下方标明本期简报共印份数。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三节 一、标题的写作 简报的标题没有固定的写法,但无论什么标题都要力求准确,使读者能 见题明义,一眼就能看出简报的主要思想,切忌文题不符;要简炼具体, 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出较多的信息;要讲究一点艺术性,增加读者的兴趣。 简报的写作 二、正文的写作 (1)开头和结尾的写作 1. 开头的写作。简报开头的写作与新闻一样,总体要求是开门见山,以简短的一段话 或一句话概括出简报的主要内容,给人一个总体印象。 2. 结尾的写作。结尾有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或最后一句话。好的结尾能使读 者加强对全篇的感受,受到更多的启迪。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三节 (二)主体的写作 主体是简报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开头部分提出的观点,起着说明中心观点的 作用。 简报的写作 三、写作的要求 (1)真实可靠。

(3)内容新颖、及时快速。

(5)生动活泼。

(6)注意保密。

(2)实用。

(4)简明扼要。 第二十三章 简报 第四节 例文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 一、述职报告的含义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概述 述职报告是领导干部向选举或任命机构、上级领导 机关、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的群众汇报自己在一定时期 内履行职务责任的书面报报告,是干部管理考核专用 的一种事务性公文。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 (1)内容的规定性 根据有关方面的规定,述职报告要从任某一职 务以来或某一时段以来本人的德、能、勤、绩四 方面来陈述。

述职报告不仅反映所在单位工作的情况,还要侧重陈述自 (2)自我评价性 己在任职中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和经验,这些具 有自我评价性的特点,要用第一人称来写。 第二十四章 第一节 (3)公务性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概述 述职是一种十分严肃的公务活动,述职报告作为干部考核、 评优、晋升的一个重要依据,要求述职者必须客观地陈述自 己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形,不允许随意夸大事实,甚至是虚构 事实,更不允许刻意掩盖工作中的失误。 三、报告的分类 (1)从时间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任期述职 报告(对担任某一职务的整个任期内的总体情 况予以汇报)、年度述职报告(对某一年度的 任职情况予以汇报)、临时性述职报告(对某 一临时任职的情况予以汇报)、阶段性述职报 告(对任职后的某一阶段情况予以汇报)。

(2)从表达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口头述职报告、书面述职报告。 第二十四章 述职报告 第二节 一、标题 述职报告的标题有三种格式:一是只写“述职报 告”这一文种名称即可。二是写明任职时间、职 务和文种名称。三是用正标题概述报告的主要内 容,副标题写明职务和姓名。 述职报告的格式 二、称谓 述职报告的称谓格式一般可写“×××考证 组”、“××领导”,一般口头述职报告可以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等称呼。

三、正文 述职报告的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四、落款 常用“以上述职,请予审查”、“述职完毕,请批评”、“以上是我的述职报 告,请指正”等模式化用语来作结束语收束全文。 第二十四章 述职报告 第三节 述职报告的写作 一、前言和结尾的写作 二、主体的写作 主体是述职报告的核心部分。

三、写作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切忌空谈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3)文风朴实,个性鲜明 第二十四章 述职报告 第四节 例文 例文 第二十五章 第一节 一、启事的含义 启事 启事概述 启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向社会公众说明情况、告知音 讯或请求帮助时使用的一种事务性文书。 二、启事的特点 (1)公开性 启事主要用于向社会各界公开陈述或说明某些事项,目的是吸引和招徕公 众参加。

(2)广泛性 启事的内容很广泛,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对象也很广泛,可以 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可以是个人。 第二十五章 第一节 (3)回应性 启事 启事概述 启事需要接受者的回应,以达到自己告之社会的目的。

(4)自主性 启事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接受者可以自主决定参与不参与启事告之的 事项。 三、启事的分类 根据启事的用途和目的,启事可分为: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领启事、 征订启事、开业启事、招聘启事、更名启事、庆典启事、租赁启事等种类。 第二十五章 启事 第二节 一、标题 启事标题的格式有三种:

一是“机关名称+事由+启事“构成; 二是“机关名称+启事”构成; 三是“事由+启事”构成;四是只有“启事”二字。 启事的格式及写作 二、正文 正文因启事所要说明的事项不同而有差异。总的要求是先用简练的文字说明 情况,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或请求,写明联系地址、联系人,以达到发布启事 的目的。 三、落款 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单位或个人的名称,下边再写明发布的日期。 第二十五章 启事 第三节 例文 例文: 第二十六章 第一节 一、感谢信的概念 信件类公文 感谢信 感谢信是为了对某个单位或个人给过自己的 帮助、关怀、祝贺或勉励表示答谢而写的信件类 公文。 二、感谢信的格式与写作 (1)标题 第一行正中写“感谢信”或“致×××××的感谢信”, 字号要大于正文的3至5倍。

(2)称谓 第二行顶格写明受信人的名称,受信人为个人的,要在名字前加 “尊敬的”之类的敬语,名字后加“先生”、“女士”或职务等, 并用冒号。 第二十六章 信件类公文 第一节 (3)正文 第三行空两格之后是正文部分,一般先叙述写感谢 信的原因和得到被感谢方的帮助或关怀所带来的客观 影响及社会效果。 简报概述 (4)致敬语 最后写上“此致……敬礼”、“致以……最诚挚的敬意”等致 敬语。 (5)署名、日期 在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下一行写上发信的年、月、日。 第二十六章 第一节 信件类公文 简报概述 三、感谢信的写作要求 (1)内容要真实。感谢信的内容要真实而具体,人 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要素齐全准确,让 人感觉到事实的确如此,合乎逻辑、合情合理。 (2)感情要真挚。表达谢意,给对方的评价,语言 要中肯、平实,不能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和虚伪造作。

(3)格式要规范。感谢信篇幅要简短,语句要精炼,格 式要符合一般书信的要求。 四、例文 第二十六章信件类公文 第二节 慰问信(电) 一、慰问信(电)的概念 慰问信(电)是向成绩突出或受到困难、挫折的地区、 单位或个人表示关怀、问候、慰劳、致意和安慰的信件 公文。 二、慰问信(电)的格式与写作 (1)标题 (2)称谓 (3)正文 第三行空两格起,写慰问的主要内容,要先用简练的文字交 待慰问的原因,然后具体地叙述对方的感人事迹或遇到的困难 和挫折,对取得成绩的要充分肯定,对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要鼓 励和安慰。 第一行正中写“慰问信(电)”或“×××致×××的慰问信(电)”。 第二行顶格写受信人名称并加冒号。 第二十六章 信件类公文 第二节 (4)落款 在右下方署上发信(电)人的名称或个人姓名,下一行写上发信( 电)的年、月、日。

三、慰问信(电)的种类 (1)表彰慰问 慰问在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或个 人,并表彰其先进事迹。

(2)遇灾慰问 慰问在某种原因(如事故、灾害、疾病)遭受损失、受打击的 广大群众或个人及单位,鼓励他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3)节日慰问 逢年过节,向有关人员表示慰问,祝贺他们节日快乐。 慰问信(电) 第二十六章信件类公文 第二节 (1)对象要明确 应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慰问内容和重点。如对死者家属:“为XXX 的逝世,向你们致以最深切的悲悼。 慰问信(电) 四、慰问信写作的基本要求 (2)感情要真挚 应以高度的政治热情,赞颂关怀或慰勉对方,使人受到鼓舞。 (3)期待要殷切 如“望多休息,并注意以后在工作中节劳为盼。

(4)语言要亲切 慰问信(电)的主题是向对方表示慰问,语言要精练、朴实、亲切、诚恳。 五、例文(略) 第二十六章 信件类公文 第三节 一、贺信 (电)的概念 表示祝贺赞颂的书信 (电报)叫做贺信 (电)。

二、贺信 (电)的格式与写作 (1)标题 (2)称谓 在标题的下行顶格写接受贺信 (电)的单位或个人名称。

(3)正文 (4)落款 简略交待发贺信 (电)的原因,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对方 取得的成绩以及重要意义,还要有简要的评价性语言。

在第一行正中写上“贺信”(贺电)两字, 也可以在“贺信”(贺电)前写上谁给谁的 贺信 (贺电)。 贺信(电) 在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下一行写上发信 (电)年、 月、日。

三、例文(略)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一节 公文处理概述 一、公文处理的概念 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二、公文处理的作用 (1)是各级党政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本方式。 (2)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

(3)是机关联系的纽带。

三、公文处理的任务 (1)行政公文的拟制 行政公文的拟制,是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 事业单位处理公务的必须工作。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一节 (2)行政公文的传递 行政公文的传递,是行政公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行政公文的办理 行政公文的办理,是保证公文正常运行,提高公文质量和效用的一个关键。

(4)行政公文的管理 行政公文都要严格管理。通过严格管理,使公文正常运行 和合理利用,并确保安全。 公文处理概述 四、公文处理的原则 (1)执行政策 公文处理,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令法规 为依据,联系工作实际,正确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和规定。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一节 (2)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文处理的基本思想原则。 公文处理概述 (3)集中统一 集中统一是公文处理的组织管理原则。 (4)优质精简 优质精简,改进文风,是公文处理的又一项重要原则。 五、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二节 一、拟稿 拟稿又称撰写、起草,是公文形成的第一道环节,拟稿的意图来自三个方面:领 导交办起草、办文终结起草和议定事项起草。 发文处理程序 二、会商 会商是指公文内容涉及有关机关(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 意和配合时所进行的协商活动。 三、审核 又称核稿,指在拟定的公文文稿送交有关领导签 发或者会议讨论之前,由部门负责人或有经验的秘 书对文稿所作的全面审核与修正。 四、签发 即指由机关领导人对发文稿批注核准 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二节 五、注发 六、缮印 七、用印 八、登记 明确公文的具体发放范围,明确阅读范围和 级别,标注密级和缓急程度,确定印制份数, 标明印刷和发出时间。 发文处理程序 即指在定稿形成后批注制发要求的活动。 指文稿的缮写与印刷。

是对将要发出的公文加盖公章,这是公文生效的凭证和标志。 九、分发 清点核对公文印数;根据主送、抄送 机关分别封装;正确填写封套封面,有密 级的或急件,应加盖印戳;核对封面与封 装公文一致后严密封缄;填写《发文登记 簿》。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三节 一、签收 二、登记 三、审核 收文办理程序 签收是公文发送方与接收方的交接手续。

收文登记是公文进入收文处理过程的重要环节。

摘编是对重要公文在办理前做的加工处理,目的是为节省 办理公文的时间提供便利条件。 四、公文摘编 摘编是对重要公文在办理前做的加工处理, 目的是为节省办理公文的时间提供便利条件。 拟办是公文的处理人员在对公文认 五、拟办 真阅读和分析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建设性意见,供领导人审核决策。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三节 六、批办 七、承办 八、催办 收文办理程序 批办就是将公文批交承办部门办理。

公文批办后到达承办部门,即进入了承办过程。

催办是对交办公文的办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防止漏办和延误。 九、查办 办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关或其他专门组织对 一些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所进行的核查协 办工作。 十、注办 由公文的承办人在承办公文的过程中,将 承办活动中的情况记录在《文件处理单》上。 第二十七章 公文处理 第四节 一、清退 清退即经过清理将有关办毕的收文按期退归原发文机 关或由其指定的有关单位。 办毕公文处置活动 二、销毁 三、暂存 销毁即对没有保存价值和可能性的办毕公文所做的毁灭性处 理。

以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公文暂时予以妥善保存。 四、立卷与归档 《办法》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规定:

“公文办理完毕后,应当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规定, 及时整理(立卷)、归档。

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信息化与国际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以书面语言作为工具来组织社会生产与生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交流社会信息...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 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 作者:陈华平、王太钧、孙杰 目 录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四章 公文要素 第五章 命...

智购网京东商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管理图书报价查询频道提供现代公文写作最新报价,包括现代公文写作价格、图片、评论、规格参数与商品描述等详情,为您购买现代公文...

现代公文写作教程,现代公文写作大典,公文写作,现代公文写作》出自:QQ空间素材网
链接地址:http://www.qzoneai.com/sucai/mXw4PT94UbWP7oEa.html

相关文章阅读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

现代公文写作教程,现代公文写作大典,公文写作,现代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