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促进思维的生成:精心预设促进生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时间:2019-05-12 04:50:0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还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的生成是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培养和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教师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在教学中,我用以下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思维生成
  在教学中,有不少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或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很好地理解问题,提不起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在反复机械的训练中学到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促进数学思维的生成,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题目中的生活素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预设与之相熟悉的生活情境,触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生成。
  例如,教学三年级“加和减”的解决实际问题时,例题如下:“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初看上去这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但我认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不大。我预设成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进行教学:“一个文具盒18元,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3倍,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 因为书包和文具盒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实物,而且教室里就有实物,基础较好的学生一听就知道要求“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就必须先知道“买一个书包需要多少元”;基础稍差的学生经过点拨和思考,也能很容易弄懂这个问题。因为这一认识是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早已获得的,因此在解答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们得心应手。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思考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易于数学思维的生成。
  二、运用不同手段,促进思维生成
  数学知识总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并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年级、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如果这个思维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出现“断层”,这就是思维的障碍。此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时候,求经过多长时间这一类应用题时,我会想到用一些比较直观的实物(时钟)或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而教学“求平均数”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我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求某一星期的平均气温、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等等。在教学中,我还将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出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例题变得活泼、生动,变得更易于学生接受,也更符合学生思维的生成。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
  三、设计思维方法,促思维生成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陌生的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转变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如用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方法进行转化。在教学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3个梨子放在一个盘子里,梨子连盘重510克,盘子重60克,平均每个梨子重多少克”一题时,教师可采用分析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思维方法学生易于解题,能很快分析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教学“同学们参加画展,中年级去了49人,高年级比中年级多18人,一共去了多少人”时,教师采用综合法进行教学就非常合适,能使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既有利于把陌生的问题转变成已有知识,便于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数学思维的生成。当然,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学,更能提高思维生成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预设各种方法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生成,又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责编 蓝 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