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_语文课堂语文味

时间:2019-05-12 04:49:2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2011年建湖县小学语文“两个有效”观摩研讨活动已拉上帷幕,我不仅是这次活动的一个观摩、学习者,还是一个直接参与者。这次教学活动教者以娴熟的教学技艺,智慧的教材解读,洒脱的教学取舍,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精彩,演绎着成功。但这次活动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总觉得公开课仍是教师的个人舞台,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似远非远,生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好目标制定的合理度,课堂语言的和谐度和问题设计的适宜度,还小学语文“小”“语”的本真,着眼于固本强基,才是构成“语文味”的全部。
  一、教学目标――构成语文味的前奏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老三点”。
  这次观摩活动中,听了三节《我和祖父的园子》,感觉就陈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比较恰当。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过程中实现的。
  通过此次观摩研讨活动,我得到了深刻启示:
  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根据新课程理念、文本特点、学生年段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水中捞月,才会为“语文味”的课堂奏响前奏。
  二、课堂语言――构成语文味的催化剂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正如王老师执教课文《剪枝的学问》,王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和富有激励性的话语为这节课增色不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同样是表扬鼓励学生把书读好,一般老师用得最多的是“读得真好、读得很有感情”,而她却把“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成是打开了阅读的第一扇大门;把“朗读再现画面”说成是打开了阅读的第二扇大门;把“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说成是打开了阅读的第三扇大门。像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语言在曾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很多。
  在写字教学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教“活”了生字,让人过“耳”不忘。在教学“舞”字时,她边给学生示范写字,边作指导,同时展示她自编的一套儿歌:
  伸出你们小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练。
  撇要找准起笔点,四竖就像四人立,
  手拉手儿在跳舞,写得匀称才美丽;
  长横就是大舞台,平稳居中才有力,
  下面就是台柱子,悬针竖要写写直。
  在学生写字时,王老师这样对学生说:“写字时,可千万别做低头弯腰的小虾米,要做抬头挺胸的大公鸡。”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直了直腰板。这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她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用生命激情去感悟文本,用心灵去触摸文本。这样的教学语言才会催化出浓浓的“语文味”。
  三、问题设计――构成语文味的根基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巧妙提问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譬如刘老师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以下一个片段:
  师:看到这两棵樟树,我们就想到了宋庆龄。
  师(出示宋庆龄的照片):照片中的宋庆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回答“美丽、高雅”等)
  师:她只是外表高雅吗?请同学们介绍搜集到的宋庆龄的资料
  (师用课件介绍宋庆龄一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
  师:你认为宋庆龄是怎样的女性?
  (生发表见解)
  师(出示名人对宋庆龄的评价):宋庆龄同志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
  (生发表见解)
  师:这真是人如此树,树如其人。
  (课件演示宋庆龄的照片与樟树渐渐靠近、融合,宋庆龄的照片慢慢消失在枝繁叶茂的樟树中。)
  “言为心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刘老师在执教时,以一个极富挑战的问题――“宋庆龄同志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把学生的思维引回了对樟树“外形美”和“品质美”的理解。有效的提问不会是基于浅思维的简单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无的放矢,刘老师给予了学生思维的方向,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需要学生智力的支撑,需要学生用灵性来解答,体现出学生极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我们常说,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同样,一个能带出更多问题的问题,也应该是有效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才会为 “语文味”的课堂打下根基。
  笔者认为,只有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定位的合理度,课堂语言的和谐度和课堂问题设计的适宜度,才会让语文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责编 张亚莎)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