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时间:2019-02-17 04:58:3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并喜欢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识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研究和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我们要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明确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景;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如果问题提得不好,不能“讽刺挖苦”“一顿臭骂”,要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也不要随意批评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动作表情,教师先要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下次一定会问得更好。要杜绝在语言、神态、行为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想:长方体的每个面是否都是长方形呢?有的说:正方体的12条棱是否等相等呢?还有的说:长方体特殊情况下会不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呢?……学生会大胆质疑,教师再组织并引导学生逐一解答这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二、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将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引导、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题的氛围。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长方形纸张,折出它的1/2来,折好后,让同桌比较大小。当学生比出大小后,教师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说:“我们折出来的都是纸张的1/2,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教师立刻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折的长方形纸张再进行比较,得出:每人拿的长方形纸张大小不一,单位“1”就不相等,所以1/2也就不相等。这样,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去,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我们还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义务教育数学教育指导意见》指出:“数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问题原型或从数学材料中找到生活中的问题,将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并促使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折扣问题》,课件出示:毛衣八折出售。老师提出问题:根据你生活中看到的打折情况,说说“打折”是什么意思?“八折出售”呢?再出示一组课件:
   1.帽子六折出售 2.书包七折出售
   3.运动服五五折 4.皮衣四至七折出售
   师提出问题:请逐一说出这些“折”是什么意思?
   通过创设购物的具体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近,自觉地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结合实际,较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打折”的含义。
   三、创设提问的技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有的学生对一些知识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提问的技能,想问又不知怎么问,所以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一般有:
   (一)发挥教材作用,提出数学问题
   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或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在情境中蕴涵着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理解。
   (二)从课题切入,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对于百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从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如一位教师教学“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后学生在练习“25×35+25×6-25”这题时出现了两种情况:
   1.25×35+25×6-25
   =25×(35+6-1)
   =25×40
   =1000
   2.25×35+25×6-25
   =25×(35+6-25)
   =25×16
   =400
   该教师没有急于判断对错,而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检验哪种正确。学生想到了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出结果,于是教师请同学们利用这种方法验证,结果得出了第一种方法正确。由于大家是一起验证的,所以对这个结论都赞同,可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脸上还有一些困惑,于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教师的鼓励下,一位学生问:“为什么最后一项是25,在括号里却成了1?”这位学生问到了本题的关键。经过讨论,终于使这部分学生明白了25可以看成25×1,表示1个25,所以括号里必须是1,不是25。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不仅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找问题
   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然后出示例题。(单位:厘米)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问:能不能把它分割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受该生的启发,孩子们想到了许多方法。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索,利用已有旧知获取新知。
   四、带问题走出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过去教学,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
   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大课堂,去作开放式的探究。如特级教师钟麒生上的一节课《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就体现了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开放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后,再引导学生说几个分数并比较大小:当学生说出几个假分数时老师疑惑了,“有这样的分数吗?它表示什么意义呢?”当大部分学生都疑惑或认为没有这样的分数时,老师又说:“有这样的分数,那么它表示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虽然假分数在不久后就要学到,但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新的问题,从而让其产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善于提问,必将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为学生步入21世纪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 四川省隆昌县圣灯镇中心学校)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