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兴趣]

时间:2019-02-09 04:43:4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表现得较为突出的一点是重认识,轻情感,即人们称之为以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用四种心理满足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爱好。
  
  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人与生俱来是有好奇心的,这种好奇心在年龄越小的人身上表现得越为强烈。他们愿意尝试对他们来说是新的事物,愿意经历他们没有经历的过程。表现在数学课堂上愿意成为学习活动的亲历者,渴望成为数学结论的发现者。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就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猜想、去提问、去验证。
  
  二、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所谓归属心理,就是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
  数学课堂中满足儿童这种心理方式是倡导合作学习。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
  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包装盒,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他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使劲地举得高高的,希望老师提问到自己。当然也有学生不敢举手,眼睛也不敢看老师,唯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老师叫小明回答,下面是一段对话:
  小明:这是一个包装盒。
  老师:再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
  小明:是一个方形的盒子。
  老师:它的名字叫什么?
  小明:长方形。
  老师:不对。
  ……
  坐在旁边的小华突然举起了手,老师叫她回答。小华说:“是一个长方体。”老师马上说:“对,你真聪明!表扬她!”“棒,棒,你真棒!”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华的成功、聪明,是建立在小明的失败和笨的基础上的。小华获得成功必然导致小明承受失败的痛苦。试想,如果一个同学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怎么回答都不对,另一个同学就会吸取他的教训,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一下子就答对了,因为他有了前面的经历。如果是合作的课堂,在小组讨论时,小华对小明的回答补充、纠正,那小华的成功是集体合作的结晶,教师以小组为整体奖励。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在看待自己的行为时,习惯用内部归因来解释成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用外部归因来解释失败(将失败归因于环境等因素)。在合作的情况下,小明会将失败归因于同伴(小组)讨论不够,这样不会伤害小明的自尊心,不会使小明产生失败的体验,而认为小华的成功是他们集体讨论的结果。由于满足了心理归属,那么下次讨论时,他还会积极发言,依然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满足学生的趋美冲动
  
  学习的个体-学生们天生具有一种趋美冲动,即对美的样式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当一个学习个体,面对具有很强魅力的学习对象时,在趋美冲动的作用下,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来,形成求知需求,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孜孜不倦的去渴求、去欣赏、去品味。如果他面对的不是很有魅力的学习对象时,那么他就不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就很难产生享受学习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实验教材,版式灵活,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比起以前,学生乐于亲近教材、阅读教材。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去发现、欣赏教材中的美,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体验。
  
  四、满足学生自己做主的愿望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实践也证明,如果条件合适时,给学生做主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事情处理得比较恰当。当学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后,他们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数学教学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课堂中的学习是以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为基础的,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动力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对学生过程有重要的启发、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习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都息息相关。缺乏情感的融入,学习将无法在人的心灵中留下震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值得关注。
  作者单位:香河县淑阳镇大罗屯小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