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_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

时间:2019-06-17 04:53:0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拓展;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然而,仔细而冷静地观察目前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为延伸而延伸,把拓展这一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标签,导致语文课堂明显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拓展脱离了“文本”。有的教师由于对拓展的片面理解,上课时追求形式,文本解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未曾领略文本,就大谈课外,造成了文本教学资源的浪费。
  2.拓展淡化了“语言”。有的教师在课堂过分强调了人文性而丢失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忽视了对语言的咀嚼品味,课文解读笼笼统统,粗枝大叶,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人文熏陶也成了空中楼阁。
  3.拓展只追求“形式”。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崇尚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忽视学生的个性阅读,出示大量精美的图片,堆砌美景。这种做法无疑严重脱离文本阅读,淡化了语文课堂的功效。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要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文本教学服务,达到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做到五“适”。
  一、课堂教学拓展要适合文本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于漪先生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可见拓展应当立足于文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文本,把握重点。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一位教师上朱自清先生的《春》,前12分钟朗读,接着10分钟内容归纳,再5分钟是主题讨论,剩下的时间就是一系列的拓展延伸。拓展有与“春”相关的鲁迅、巴金,中国、外国,古诗、散文、小说,还有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舞蹈,甚至最后还来了段春天里的民间风俗。教师用这么多纷繁的拓展延伸资料,却很少与课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关,导致拓展延伸过度,从而远离了语文课的本质,无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拓展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课堂教学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过。
  三、课堂教学拓展的数量要适当
  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语文课,与文本相关的拓展材料是很丰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拓展延伸材料的时候,既要注意质量的评判,也要注意数量的控制,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笔者曾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教师在简单梳理课文内容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宋濂如何刻苦求学的印象,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了宋濂的生平资料,然后问学生有哪些名人刻苦求学的事例及相关的名言警句,学生回答所知之后,教师又做了一些补充。这些材料已经给人繁杂堆砌的感觉了,然而教师还意犹未尽,又把拓展点引到东阳马生的故事上,给学生介绍自从明代开国文臣宋濂写下《送东阳马生序》后,文中主人公马生闻名于海内外。世代学子以马生精神,刻苦学习,勤奋上进。600多年以来,东阳马生真名叫什么,是哪村人,有什么事迹,是一直为大家所关心的历史之谜……很显然,教师毫无选择地使用拓展材料,没有很好地取舍,造成了课堂上滥用资料、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局面。
  四、课堂教学拓展的方式方法要适当
  当下的很多语文课,说到课堂拓展无非就是播放音乐、视频,放映相关的幻灯片,如此而已。其实,课堂拓展的方式方法绝非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重点,设计各种精巧的拓展。如教学《台阶》,可以让学生展开“父亲是不是悲剧人物”的辩论,增强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写一个假如于勒第二天出现在菲利普家门口,情形会怎样的片段,以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学习《威尼斯商人》,可以播放人物独白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学习如何有表现力地朗诵个性化的人物台词。笔者曾经听了一堂省评优课《天净沙•秋思》,教者在课堂的最后安排了让学生听苏州评弹《天净沙•秋思》的环节。优雅的苏州评弹,与文本的意蕴相得益彰。美妙动情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其中,享受了文学欣赏之美,感受了余音绕梁的魅力。教学结束,听众掌声雷动!
  总之,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必须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遵照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实践的角度尝试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延伸研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绽放智慧的花朵。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