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_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时间:2019-05-12 04:50:2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因此,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
  一、提供生活材料,让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直观层面上的现实状态,也可以是学生在其他学习途径中思考或操作的思维层面上的现实状态。对小学生来说,“现实情景”更多的是与他们有关的生活情景中以直接或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圆锥的特征,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用冰淇淋包装纸做一个圆锥模型。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搜集的生活中的各种圆锥实物,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接着让学生动手摸摸手中的圆锥模型,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摸到了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学生说:“我摸到了一个尖尖的点。”还有的学生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从而,学生认识了“圆锥有一个平平的面就是圆锥体的底面,圆锥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锥的侧面”。通过亲身感受,从生活的空间走进图形的世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印象特别深刻。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和灵魂,但问题不等于教师发出的一个个指令,问题应该是学生在开始探索活动前主动进行的方向定位。在教学中,我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我以“计算平行四边形花圃所需草皮”这个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出于好奇,也出于对聪明和智慧的一种渴望,当同学们认识到要想知道所需草皮的多少,实际上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如此创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进而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探究数学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由此可见,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如在“认识圆”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以“画圆”这一活动认识圆的特征:首先,让学生借助手中学具,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在这一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是曲线图形;其次,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在总结归纳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最后,通过画、比、折等方法对任意画出的圆进行研究,从而探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且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圆的特征的体验。又如,在 “圆面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两次分割圆的操作活动逐步探究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估算圆的面积,从而建立关于圆面积与半径关系的初步猜想;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再将这些扇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并进而让学生通过合乎情理的想象,实现由圆到长方形的等积变换过程,从而探究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乐于学数学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教师多年来感到头痛的教学内容之一。每教学到这部分内容,学生也感到束手无策,很难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弱。但是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原本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了,无声知识变为有声知识了,同时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演示把一个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用红蓝两种色各表示两个半圆中的小扇形,再把两个半圆中的小扇形慢慢展开,紧接着又慢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依次演示16、32等份的转化过程;然后,借助8等份拼图、16等份拼图、32等份拼图、箭头图、省略号和虚线长方形等形象的图标,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最后,通过移动圆的半周长、圆半径至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演示,使学生建立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之间的联系: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
  五、强化运用,让学生喜爱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如学完“直线、射线和线段”之后,师生共同欣赏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线段和射线,感受生活中的美。又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让学生欣赏圆给生活带来的美,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利用圆的特征合理解释生活中有关圆的图案设计。在这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从中感受了图形的美和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到了“空间与图形”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善于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学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责编 蓝 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