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快乐作文400字 重拾作文的快乐

时间:2019-02-09 04:50:2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写作文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每当宣布上作文课时,学生便唏嘘连声,甚至叫苦不迭,“谈写色变”;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为什么学生对写作这么惧怕与厌烦呢?除学生自身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以外,更主要的惧怕原因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况,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十分严重的厌烦心理。曾经属于学生的写作的快乐,结果却被人为地剥夺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一再要求语文教师大胆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强化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此,我们要帮学生把写作的快乐“夺”回来,让他们重拾作文的快乐!
  
  一、放飞学生心灵世界,体会作文的快乐
  
  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为上策。
  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握好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不同心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学生心理特征。主体探究作文教学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最佳兴奋点,并努力使学生维持心理兴奋期。在他们有兴趣写作的时候,拓宽写作天地,尽可能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激活写作才思,发扬他们的写作激情,培养写作兴趣。如我任教的八(6)班有一位学生,平时不注意生活积累,又看书少,写作自然不好。在局限了写作题材的情况下要求其写作,他有时举笔千斤,“一”字难下;有时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有时东拉西扯,文不对题,但他特别善于写说明文。在一次课堂写作时,我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写自己喜欢的文章,结果他写了一篇《怎样》的说明文。该文不但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写作顺序合理,说明方法运用科学,而且语言表达顺畅。作文讲评时,我把其当作范文,还表扬了他,鼓励他写其他文章跟说明文一样,只要肯下工夫,不怕写不好。他听后大受鼓舞,往后,他还额外让我为他修改作文。通过长期的训练,他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习作《过关》被刊登于学校文学报。
  
  二、师生互动命题,体验作文的快乐
  
  以往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尽管教师绞尽脑汁命题,拟定的文题多数情况下仍然引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写、乐写,改变他们被动写作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开放心灵,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作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写作,去体验,去创造。所以,我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命题中来。每次作文,我力争做到让学生掌握命题的自主权,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不搞统一命题。或者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即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具体题目;或学生讨论,集体命题,即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发动学生讨论作文题目,教师择优选题;或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由于作文命题是师生共同协商的,注重了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因此就拉近了作文与学生的距离,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迸发出创作的火花,写出富有灵性的文章。
  
  三、口头说作文,体验作文的快乐
  
  说作文,可能有的老师觉得有点陌生,因为觉得作文只有写的,哪有说的道理?其实,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六大解放”理论中就曾提到要“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因为只要训练到能说会道,写起作文就会顺手得多,很快完成,而且效果更佳。那怎样训练才行呢?我先让班中写作好的同学来带头,每节课只花5分钟时间,让一两位同学说一段话,每天题材要求不同,并且采取轮流制,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由于一些差生怕上台出丑,他们常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写作好的同学帮忙,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主动求知的习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发现差生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为主,因为这解放了差生的嘴巴,让他(她)增强说话、写作的自信心。在训练学生口头说作文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说作文,使学生拥有了出色的口才;说作文,使学生的思维闪出了火花;说作文,使学生走出了作文的阴影;说作文,使学生终身受益,真正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学生失去作文的快乐很久了!我们失去作文的快乐很久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该帮助学生摆脱一些束缚,去体验写作乐趣,重拾作文的快乐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第三初级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