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汉家寨》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7-21 04:59:4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教学创意】   《汉家寨》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单元目标是“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鉴于文本意蕴与单元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确定:1.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言语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的意蕴。2.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策略】
  遵循文本的意蕴,着眼文本的教学价值,以言语揆情感,梯度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文化审美;自主探究,要点导悟,激发思考,在辩论赛中丰厚文化素养。
  【课时】一课时或七十分钟。
  【教学过程】
  一、营造课堂氛围
  引言:历史的长河里,有许许多多辉煌的人和事,在新旧时代潮起潮落的更替中,都被历史的潮水轻轻抹去,而有些渺小得再渺小不过的人和事,却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下面的几幅画面能让你想说什么?
  (PPT出示荒漠戈壁图、西域胡杨图、塞北风景图。)
  在充满诗情画意却又富含哲理的散文天地里,如果说我们在冰心委婉明丽的散文中明白了平淡日子里的无数哲理,在朱自清清丽隽永与温文尔雅的散文中体会到生活的温情,那么,今天在张承志的《汉家寨》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受个性情感
  1.读一读:自由放声诵读课文。假如你是一名导演,要将《汉家寨》拍摄成一部纪录片,你会选择哪几个镜头?请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并说说理由。
  2.找一找: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汉家寨的具体环境有什么特点,请圈点相关的语句。
  预设:
  ①走近汉家寨时
  所见:三百里空山绝谷铁色戈壁 酥碎的岩石 淡红色的焦土嶙岣石头山坳褶皱狞恶的尖石棱焦渴的土壤。
  所闻:单调的马蹄声。
  ②走进汉家寨时
  所见:景门间破泥屋 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巨大空茫的戈壁滩 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 如一粒生锈的弹丸。
  人-―老汉、小女孩痴痴盯着我汉服老汉“微微摇了一下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穿一件破红花棉袄。
  ③离开汉家寨时
  所见:景――黄褐的破泥屋人――小巧的红艳身影。
  3.说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汉家寨的特点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预设:
  ①走近汉家寨时
  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宁寂与贫瘠、苍凉与茫然、广袤与悲凉的情绪浸润于汉家寨。
  ②走进汉家寨时
  残酷与神秘、隔绝与坚忍。汉家寨是汉人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的地方,感悟到在绝境中,人_定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③离开汉家寨时
  遗憾与不舍、回忆与坚守,深深地感受汉家寨“坚守”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三、品读,明晓内在意蕴
  1.引言:环境如此恶劣,但在这片土地上,汉家寨人的顽强生命力的确让我们钦敬。可我们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后互相交流。
  预设:老人和小女孩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土地,坚守着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坚守着生存,坚守一种传统。他们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的信念,坚守着理想。
  2.“坚守”,对离开汉家寨回归现代文明的作者是否有影响?作者在坚守些什么?(补充资料,小组讨论。)
  PPT出示作者资料:
  1989年至1992年秋,张承志在日本和加拿大“漂泊”了两年,异国生活,为生存而打工,或忙于写作或忙于餐馆洗碗。他真切地感受到西方世界对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的文化偏见和歧视,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两本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直至……直至……”――张承志
  小结:作者的坚守,是在荒凉悲绝的境地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概和情感,一种坚忍与顽强,一种在任何困难面前也不低头的人生信念。
  四、悟读,鉴赏审美情趣
  探究:汉家寨仅仅是一个客观意义上的“寨”吗?
  引言:请同学们从独特地域文化意蕴、个体生命文化意蕴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进行思考,看其中有着怎样的文化意蕴。
  PPT出示要点:
  1.独特地域文化意蕴
  ①“汉家寨”意味着存在和永恒。“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尽管被社会与时代所抛弃,但它仍坚定地守住自己的东西;尽管不是什么生命体,但似乎有灵魂,有品格和信念。
  ②自然风景蕴涵着神秘、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有神秘的“三岔口”,文中多次提到:“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三岔戈壁的万顷铁石”,只有荒漠、沉寂,而没有生命存活的条件,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严酷。“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可怕的暗示”是心理畏惧,把它神秘化、神灵化了。三道巨大的戈壁滩指向的“三个方向”实际上暗示了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
  2.抓体生命文化意蕴
  ①老汉、小女孩:蕴涵着一种生命的延续,代表着过往历史的回忆和未来世界的预言,某种传统势必仍将被“坚守”下去。
  ②“我”:蕴涵着人生的短暂与意识流传的永恒。“我独自一人”“走近了汉家寨”,“最后遗憾地离开了”,孤独地来,孤独地去,走近神秘而荒芜的汉家寨,又悄然离开。汉家寨是“驿站”,“我”是匆匆过客,预示着人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生遭遇的短暂性和记忆的深远性。
  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
  小结: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让我们深深地领略了汉家寨人所具有的坚守的精神。因为坚守,汉家寨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静,外部世界发生任何变化它都不为所动,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精神美。
  五、扩读,丰厚文化素养
  1.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坚守精神家园的故事。
  请同学们描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坚守精神家园的故事,语言力求生动。
  PPT出示:
  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桃花源(和平安宁)
  范仲淹的精神家园――岳阳楼(天下为先)
  萧红的精神家园――呼兰河(回归童年)
  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地坛(和谐宁静)
  小结:坚守是一种传统、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一种执著的精神,包括对家国、故园、文化和信仰的执著。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坚守”,那就继续吧,它将让我们更具有生的价值。
  2.话题研讨:今天,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有没有价值?它与“发展”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时间允许,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3.比较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张承志《清洁的精神》,谈谈阅读体会。
  六、激情结课,荡涤心灵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黑骏马》,奔腾着想要穿越那一条《北方的河》,无论这世界多么变化莫测,让我们坚守《清洁的精神》吧。或许,文本中的那个老汉、那个小女孩,是我也是你。因为,从一个更宽广的含义上说,我们生存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城市都可以称为“汉家寨”。
  【教学反思】
  1.课是为学生上的,是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散文教学中理解个性语言的环节非常重要,不能忽略。引领学生走近张承志个性化的语言,在“汉家寨”的“贫瘠、荒凉、神秘、隔绝”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味语言的韵味,引领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对文章词句进行理解与感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内在情味,产生心灵共鸣,达成理解性的阅读。
  2.在鉴赏性阅读中,学生从对文本的认知到情感的内化,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涉及语文实践的问题。文本不是简单地描绘地域,而是传达出一些深层的文化意蕴,但是在教学时,容易只是对汉家寨地域描绘的理解,这就造成学生与作品、与作者的对话的缺失。
  3.语文文教学中的拓展探究性阅读教师要把握好“度”。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培养。《汉家寨》既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也是一篇深蕴文化的散文。因此,应以“坚守”为中心点,勾连古今中外,唤醒学生对“精神家园”坚守的理解。同时,理性审视现实,以在更大的阅读空间里磨炼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