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口传文化的语言探析【网络哄客:语言和文化的探析】

时间:2019-07-21 04:59:4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继黑客、红客、闪客、换客、博客、播客、切客等“客族”之后,网络“客家人”又迎来新成员。请看下面的例子:   (1)哄客不是看客,他们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刺激了试图自杀者,并加速了轻生者的死亡。(《检察风云》2007年第9期)
  (2)道德极端主义,源于网络的“哄客效应”。很多时候的“最美”“最帅”之类的判断并非源于真诚的情感流露,而是为了起哄。(人民网2007年12月10日)
  (3)一部电影引发的哄客裂变(《晶报》2010年12月21日B8版)
  那么,“哄客”是什么意思?“哄客”的语言内涵和文化意义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哄客”的来源及含义
  “哄客”作为一个热词,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2005年,上海学者朱大可就提出了“哄客”这一概念,用于描述当时“木子美”“芙蓉姐姐”、陈易“卖身救母”等网络热门事件中娱乐化、消遣化、暴力化以及非理性化的网民。在此之后,“哄客”似乎沉寂了一段时间。这两年随着微博的兴起和网络上“围观”的兴盛,以及网络语境中基于热门事件的“集体造句”的风行,“哄客”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按朱大可的分析,哄客分为骂客、笑客和赞客,其中,骂客是哄客的主流。虽然哄客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用来指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上情绪化、娱乐化、非理性化乃至颠覆性地表达个人意见的个体。这些个体因为关注同一事件而表达意见,形成互动,使之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成为一时的话题。因此,哄客既是个体,也是一个群体,是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事件的参与者。
  二、“哄客”的语言学分析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哄客”是偏正式的名词,由“哄”加“客”组成。
  “哄”有看热闹和起哄的意思。“客”属于现代汉语中成词能力很强的语素,
  “哄客”中的“客”除和“旅客”“食客”“侠客”“说客”等词语中的“客”意义相似外,还带有外来词“黑客”中“客”的文化特征。“黑客”是英语“HacKer”的音译,也是意译的神来之笔,用来表示非法攻击网站、破坏网络安全的人。“黑客”之后,网络之“客”就不断有新成员出现。因此,“哄客”的出现,也是因为“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哄客”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与“看客”一词所体现的麻木、无知相似,“哄客”具有起哄、消遣和无聊的感情色彩。但在网络世界中,相比较于“网络暴民”一词的强烈情感倾向,“哄客”的色彩意义又显得中性一些。因此,从语用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网络公民”具有褒义和积极的色彩,”网络哄客”具有相对的中性意义,“网络暴民”则具有明显的贬义。
  三、“哄客”的文化意义分析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世界里,哄客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哄客代表了个体对社会事件情绪化、娱乐化和狂欢化的非理性参与。这种非理性往往是颠覆性的,且带有消遣和消费主义的特征,因此,它可能导致网络暴力,是要谨慎对待的。其次,哄客中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现实世界是被挤压的,所以利用网络的匿名特征寻求发泄,寻求利益表达。因此,哄客可以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和舆论特征,需要引起关注。最后,哄客需要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只有减少非理性因素,我们的网络才会拥有更多“网络公民”而不是“网络暴民”,网络“客文化”才会给人积极和清新的感觉。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