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

时间:2019-06-06 04:56:1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标准,进行着课程改革,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出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了,讨论积极参与了,老师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甜甜的微笑多了;然而,我们在听了诸多小学语文观摩课和公开课之后都不得不坐下来,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又迷失了很多。
  一、流行的话语
  新课程反对“教师为中心”,于是教师成仆从;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于是教师跟着学生走,“疑问学生提,见解学生说”,于是“你真聪明”、“你真棒”之声不绝于耳,且不论学生回答的是什么问题,问答得到是否恰当:盛行着“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就行了”,于是且不论学生说了什么,说的怎样,包括一些偏离的解读,甚至一些错误的认识,都在教师的流行话语中得到肯定。教师已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深或不能理解的地方迷失了主导,在学生偏离文本或曲解文本时迷失了主导,在需要示范或准确讲解时迷失了主导。
  二、流行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于是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现场表演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流行,然而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赶潮流而追求形式。那么我门的教育应该寻求一种怎样的方式?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人文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何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
  三、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人情人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问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四、开发人文因素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纫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还有的想起了当年战斗在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等等。
  五、运用激情的语言
  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育,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灰椋鸟》一课结尾的“浩淼太空,精彩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我们去爱,去歌咏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美丽、歌颂崇高吧”,寥寥几句,点起了学生创作、抒情的欲望,像《野菊花》、《黑母鸡》、《小山羊》之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是诗意的旅行,是生命的成长的过程,重在精神家园的构建;语文教师是智者、思想者和学者,在思想上要超越、引领学生,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不仅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更要阅读文学、文化、哲学、科技等各方面的书籍,综合提高自身的
  语文素养,重魍自身形象。
  责任编辑
  杨博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