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建设研究]大学生体育课武术

时间:2019-05-23 04:46:0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本文针对现行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学模式,提出武术俱乐部的思路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打破传统的武术教学课堂模式,构建以武术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从构建武术俱乐部对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思路,以确保武术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武术 俱乐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49-02
  
   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学根据自身地域条件和教学条件,结合本区域独特的体育项目,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和体育活动。但是就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公共体育课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出现了体育课的选项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达到既满足自己的兴趣,又增强学习动机的目的。其实,这已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公共体育俱乐部在普通高校是一个新兴的体育学习与健身的组织形式,是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项目而组成的体育团体,公共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课堂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
  1 高校公共体育开展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现行传统的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宜高校武术的发展。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是教研组制定比较严格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对学生实行很规范的教学监督和管理,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身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本身学生对武术的崇拜和憧憬变成了思想负担,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其次,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传统的武术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如果实行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满足自我的兴趣需要和锻炼需求,在俱乐部的教学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锻炼,同时能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也为学生以后长期进行武术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实施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能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及活动,通过课堂的教学后,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动作,如果加上教师的指导学习,更能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以及完成各种武术难度动作的能力,也能避免学生盲目的锻炼而产生的伤害事故。学生技术水平提高后,就有能力去组织完成较大型的表演活动和其他的一些商业演出,既丰富了校园的文化,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教学的构思模式
   俱乐部的活动开展,必须要有一个规范的管理组织。因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出现,使得公共体育的开展项目增多,虽然各教研组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但在教学中基本上还是处于传授与接受,学习为考核的阶段。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成立专门的公共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具体构想为:首先,必须要有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由体育系或者体育教研部直接领导,成立公共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各项运动俱乐部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相应的竞赛与训练工作;其次,在同一的领导下,制定各运动俱乐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外活动、课外训练及竞赛计划,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各俱乐部的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尽量安排在同阶段进行,这样做既方便同一管理,也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好胜心;最后,必须要有完善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课堂技术学习、课外活动、课外训练和竞赛作出相应的评价,以便他们顺利的完成公共体育课程。
   公共体育的武术运动也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必须由武术专业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和教练,承担俱乐部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及竞训队的训练工作。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档次进行教学和指导,同时,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也必须存在差异。另外在俱乐部的教学内容方面,除安排传统套路武术外,可将散打、跆拳道、养生气功和康复保健等内容加入俱乐部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内容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实践结合方面,一定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健身广场、社会俱乐部、武术学校观摩体验,也可以让学生看看武术的商业演出,刺激一下他们的神经,增强他们好胜心,转变他们的保守思想,这样做将更有利于武术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发展。
  3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的发展思路
  3.1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
   公体武术俱乐部的教学课程不能再是以前重复的几个武术传统套路,单调重复的教授一些武术套路,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兴趣,武术运动对其他的学生也很快就没有任何吸引力,这样不利于武术运动在大学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公体武术俱乐部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在俱乐部的课程中增加散打武术、跆拳道、养生气功等,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他们有更大的主动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方面,应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只是起到传授技术和辅导作用,武术俱乐部的成员才是主体,要同单纯的武术课教学区分开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所有的武术俱乐部成员,必须参加平时的武术课学习和俱乐部组织的课外活动和课外训练,并将课外活动和课外训练进入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定;第二,在俱乐部成员中选取发展潜力较好的学生组成公共体育武术竞训队,除完成常规的武术课以外,在课外参加武术俱乐部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训练,在他们训练提高的同时,要参与对新俱乐部成员辅导工作,在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同时,能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同时也能解决教师面对学生太多而应接不暇的问题;第三,现在大学公共体育一般都实行本科两年专科三学期的学习,除规定的基础课程和俱乐部的常规课程外,应给学生制定一系列课外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目标。为防止在体育课结业后就放任自流,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苗头,本科学生的俱乐部课程学习时间应适当的延长,以加强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如果是以往那种陈旧的体育课模式,大学生的公共体育结业后,基本上无法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实质上成了一句空话。相反,如果实行了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设想将大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外锻炼和参与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将公共体育结业时间延长到第六学期,把第四、五、六学期归为体育活动和体育参与,规定每学期必须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和锻炼的次数,适时举办一些武术竞赛和大型武术表演,迫使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轻易放弃锻炼,从而在学校内形成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将素质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
  3.2加强教师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中坚力量,负责传授技术、指导体育活动与锻炼的重要职责。如果武术教师还是采取教师教、学生模仿、教师纠正、学生再练得陈旧模式,就无法根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去思考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和武术选项课的区别,不仅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将武术锻炼融入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中去。这就对教师充分利用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音像光碟、网络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都可以为武术俱乐部教学服务,将武术示范教学视频、高水平的比赛录像、大型武术表演视频等一系列的资源形象的呈现给学生,从视觉冲击学生,激发他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武术的乐趣。
   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俱乐部的教学给教师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空间,教师不能再以灌输武术技术为主,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向一专多能发展,以往的选项课模式,教师每学期都教授一门课程,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后,教师教授和指导的内容必定会增加,绝不会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套路武术、散打武术、跆拳道、武术养生功等内容是武术俱乐部的主力课程,俱乐部的教师每个项目都要会,精专一到两门课程,同时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要有新意,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在专业上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喜爱,满足学生的要求。
  3.3加强宣传力度,推动武术俱乐部的发展
   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应区别于专业的武术队,其宗旨是推动武术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丰富大学校园武术文化。俱乐部应成立相关的宣传组织,广泛的宣传公共体育建设武术俱乐部的优势和重要性,让学校的领导部门、广大学生了解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发展武术运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适时的举办一些武术比赛和武术大型表演活动,向广大学生展示中华武术之美,来扩大宣传效应,激发更多人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武术俱乐部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同时获得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3.4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改善
   场地和器材是保证大学公共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公共体育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后,场地和器材必须同步跟上,因为体育俱乐部的课程不再是一片篮球场、一块空地、几根跳绳和其他活动器材就能满足的。特别是武术项目,具有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独特的性质,练习高水平高难度的技术动作,须有场地和器材的保护才能避免出现伤害事故。有些项目必须使用器械才能达到训练提高的效果,不能总让学生空手练习刀术、棍术,散打和跆拳道项目也不可能一直踢空靶,必须得有场地和器材的保证,才能使武术俱乐部的教学顺利的进行。
   要解决场地器材设施的问题,俱乐部必须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大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清理挤占的场馆,修理、改建和扩建现有的场地,同时进行器材的购置,同时俱乐部要加强对现有场地的管理,提高它们的使用率,加强管理和调配工作,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挖掘场地的使用潜力以满足俱乐部的需要。
  4 结语
   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已是现代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在“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等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后,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推出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恰好能满足学生从自身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其学习目的和要求。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要在高校发展,首先得改变高校体育教育的旧观念,开展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保证学生以自觉主动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武术学习和训练中去。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的形成将是公共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突破口,它的开展必将推动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蒋玲.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J].四川体育科学,2004(3).
  [2]丁江坡,孙砚强.高校武术俱乐部的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4).
  [3]杨斌,彭英,刘霞.四川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7).
  [4]焦英奇,贾岩.创建高校武术俱乐部的途径与方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6).
  [5]程杰.对高校体育课采用俱乐部形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
  
  作者简介:曾祥义(1975-),讲师,四川眉山人,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