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

时间:2019-05-12 04:48:5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不仅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师生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备课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和阅读教学内容价值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也指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对话而碰撞出的新内容,是具体而动态的。
  从培养学生角度看,阅读教学不仅仅为理解内容,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变学会为会学,能独立读懂文本,举一反三,形成阅读能力以及习惯。课文提供了语言环境,是活的语言,是生活的语言。在语境中学母语是必由之路。在语境中学语文,就不能离开语境孤立地学词法、句法、章法,要联系生活,要联系上下文。
  从备课的角度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重新理解、表达,这是作者、编者与教者、学者共创的过程。俗话说,一个作者写出一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可以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既有共识,也会有求异;既有同感,也会有独特感受。同时也有对教材的扩展延伸,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
  一、理想状态描述
  1.围绕目标,容量适度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取舍的标准,宏观讲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微观来讲是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该教什么,选择为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不该教什么,根据学习目标放弃教材里其他的资源。
  2.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课堂上较多见的是“推土机”――只有浅表层面的推进,较少见到“打桩机”――抓住一点深入开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选择的教学点不宜很多,常常会因为“点”太多而神散形散。其实,选择什么教学“点”大有学问。找到兼具语言文化和语言要素两方面都有教育内涵的语料,常常是我们老师欣喜的。这种语料一般是语段,有时是句子,要避免孤立地抓几个词语。选取的“点”不一样,教学效果差别也就很大。
  我们知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的视角有三个:文化的,课程的,学生的。它可以是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承袭,也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规定与执行,也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预设与生成。
  二、教学实践策略
  1.立足学生
  选择教学内容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起点与终点都应源自学生、又归于学生。如,《姥姥的剪纸》一课可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①凭借教材里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并以此为线索。②从字里行间感悟姥姥的勤劳善良、心灵手巧,体验祖孙俩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姥姥的思念。
  上述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考虑的。《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写了勤劳善良的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非常高超。她手里的剪纸就像风筝一样拴住了作者的心,让作者的童年有了太多的依恋和无尽的快乐。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以“神”为中心词展开教学,凭借具体的语境、“剪 像 ”这样特殊的句式来体会乡亲们的赞语“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对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再从姥姥摸黑剪“喜鹊登枝”深刻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同时,再以姥姥的剪纸为载体,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体会姥姥的善良勤劳、作者的调皮贪玩。所以,当作者又接到姥姥的“牛兔剪纸图”,给姥姥回信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在《故乡的原风景》的民乐声中,那份亲情、那份依恋,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学生,有的甚至感动得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这篇课文学习目标所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惟妙惟肖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亲情的永恒,心存感激,心念感恩。
  2.观照整体
  确定了适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宜以“本”为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持有“风物当宜放眼量”的态度,先从宏观角度去考量。这里的宏观既包括文章所依托的社会环境、蕴藏的文化内涵,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也包括文章的格调、主题、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莫高窟》一课正是基于这些思考从整体出发选择以下教学内容: ①激发学习欲望,丰富人文内涵。《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这篇教材还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文本。教学中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求、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尤其是当学生了解了莫高窟被挖掘、随意破坏的历史后,爱国情怀瞬间被点燃。 ②自主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学生学习了莫高窟的彩塑,了解了先总后分的方法,然后用小组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莫高窟的壁画,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飞天,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这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巧妙运用媒体,引起情感共鸣 。教学中运用媒体巧妙展示“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 “藏经洞”曾经藏有的宝贵文物,学生通过图文比照,感受到莫高窟带给他们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在这种震撼中对我国古代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产生敬意,这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④资源有效拓展,培养阅读能力。 在舒缓苦涩的音乐中,余秋雨的文字一行行呈现,学生轻轻地读着,仿佛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走进了那些陈年往事。课后,学生阅读《文化苦旅》一书。显然,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实现了由一篇课文带出一本书的超值阅读。
  3.聚焦重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目标达成的作用不同。有的教学内容处于核心地位,对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处于次要地位,对目标达成起到辅助作用;有的则游离于目标的外围,看似没有发挥作用,但在目标生成时能很好地进行即时补充。聚焦重点就是要特别关注对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通过认真研读从中摄入语言的、情感的、审美的、文化的、精神的信息,让学生得以熏陶、滋养。课文教学的重点应当是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的结合点。
  《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以及全国人民对伟人的离去表示深深的怀念之情和无尽的悲痛之感。文章大量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让读者深受感染。然而,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他们对人们的缅怀和沉痛之情还难以理解。如果想让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水乳交融,就可以以“情”为线索组织教学。
  ①情绪渲染,铺垫先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创造性的卓越的成就,教学此文前,要引领学生搜集详实而富有激情、丰富而直观形象的资料,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爷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印象,借助网络、书籍、采访、电视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来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熟悉伟人、热爱伟人、敬佩伟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实这是一种“先学”,先进行有宽度的学习。
  ②情意表达,课内后教。首先,本文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厚实而有震撼力,教学时应紧扣住一个“情”字逐层推进。正是因为有了前期情绪的渲染、课堂情境的创设,学生从一些重点词句感悟到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这样诵读就会入情入境。其次,教师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再通过读其他国家元首的评价语,让学生进一步深度地感受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体会他的影响之大、影响之远,这种多元学习让学生移情移境。最后,运用媒体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这时可以说学生已经对伟人邓小平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内心的情意积蓄已久,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时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表情表意,说说“我看到了一个______的邓小平,我想说______”。
  ③情思缅怀,课外升华。对这篇文章,课后我们还可以安排综合性学习,可以是“给邓爷爷的一封信”、办一期邓爷爷的小报、讲述关于邓爷爷的故事比赛等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表达、参与表现、参与讨论的机会,表达对伟人的一腔崇拜、一片深情、一段缅怀,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4.留心细节
  俗话说“细节造就完美”。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一个看似寻常的词语、一个平白如话的句子……这些文本细节往往会被师生忽略,然而细细品读,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承载着深厚的内涵,同样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选用。
  讲完《自相矛盾》这课主要内容时,教师要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在评议楚国人卖矛和盾时,部分学生发生了争辩,这就有了“辩”出来的完美,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多指向、深层次的可能,更为学生萌发独特的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对学生的一种理解、一番联想、一处发现、一点补充,给予聆听、鼓励、支持、延伸,就一定能绽放出师生个性的绚丽之花。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是一大话题,牵扯的内容远不止上文说到的这些。“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就会使语文教学更有效。
  (责编 韦 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