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作文,让习作更高效]

时间:2019-05-08 04:54:2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习作,万事开头难,怎样让他们先入为主,不谈作色变呢?所有语文教师都会有一个共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习作、爱上习作呢?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说”作文这种教学方法。
  现在不少学校都鼓励教师写下水文,写下水文对于学生习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其实教师“说”作文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笔者认为,在三年级习作教学现场说作文(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自己的即兴创作,也可以是所看过的好作文),比提前写好一篇下水文更具示范性、指导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师说作文,为学生习作打开思路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但是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生活中有着那么多有趣、感人、难忘的事情,为什么一到习作时,学生却想不出来,绞尽脑汁不知写什么才好,半天无法下笔呢?这关键就是思路打不开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在习作前触及孩子的心灵,唤醒孩子的记忆,激活孩子的兴奋点,打开孩子的思路,他们写起来就会文思如泉涌,笔走如飞。
  在学习完第十一课《赶海》后,我和学生们都被作者童年赶海的趣事所吸引,沉醉其中而意犹未尽。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其实,童年是记忆中最美的花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也都发生过一些有趣、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你的童年有哪些趣事呢?”我本以为孩子们会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地回答,不料,他们听后,有的在思索,有的干脆摇着脑袋小声说“没有”,举手者实在是寥寥无几。我一瞧,便笑眯眯地说:“老师也经历过难忘的童年,童年时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就娓娓动听地讲起了自己小时候捉迷藏的故事:
  因为我小时候,还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晚上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点着昏暗的煤油灯,既没有明亮的电灯,也没有精彩的电视节目,更别说玩电脑游戏了。写完作业后,我和邻居的几个小伙伴都会在晚上玩捉迷藏的游戏。
  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又玩了起来,轮到我藏了,我想:我一定要藏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让别人都找不到我。我找着、跑着,不一会儿来到了邻居刘柱家,只见他们家的大人还都围在堂屋的案板边上,点着一盏小油灯在吃饭。我一声不吭,趁他们不注意,轻轻地钻进了他们的里屋,在床脚边蹲了下来,心里还暗暗高兴:他们要想找到我可没那么容易。悄悄地蹲了一会儿,只听他们吃完饭后就都出去了,走时把油灯端走,把门也带上了。此时,我还不害怕,心想:他们可能去刷碗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可谁知过了好一会儿,他们还没有回来。我有点沉不住气了,四周黑洞洞的,好像有鬼影在晃动。我吓得赶快从里屋出来,想夺门而逃,没想到,门却被他们锁上了。我也顾不得被别人逮到了,扒在门缝上一边拍门,一边大声喊:“有人吗?来人哪!我在这儿!”可喊破了喉咙也没个人影,我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过了好长时间,他们家的人才回来,当他们一开门,我话也不说立即钻了出去,倒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哎哟,我的娘来,这小妮子怎么在我们家?”我也不理他们,撒腿就往家跑……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好久好久,但每当谈起童年,我总会想起这件事。
  学生们听得专心致志,我的话音刚落,他们就会心地笑起来,有的同学还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大声说:“老师,我说,我也有这样有趣的事。”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谈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有的由我说的捉迷藏马上想到了自己捉迷藏的事:躲在床下,不想让别人发现,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却把自己等睡着了。有的看小鸡在壳里出不来,好心当起了“助产师”,把鸡蛋壳一个个地剥开,谁知小鸡第二天全都死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就这样被激活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出炉了。思路一打开,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觉得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再也不觉得作文难了。
  二、教师说作文,为学生习作丰富语言
  学生并不是有了一定的习作欲望就一定能把文章写好,有时胸中有话,心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积累不丰厚,语言往往不够丰富。除了从书本中学习规范语言,从课外书籍、电视节目中学习语言,做个有心人从家长、同学那里学习语言外,很多时候,最直接的就是在课堂上跟教师来学习规范的语言、生动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发情绪记忆力,还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规范、生动、具体而形象的语言会让学生过耳不忘、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在美好语言的熏陶中,在生动语言的运用中,孩子的语言也会灵动起来、丰富起来。
  记得在写一篇活动作文《顶竿》时,有的同学说道:竿子在我的手指上老是站不直,一个劲地往一边倒,还没坚持一分钟,我就失败了。此时,我笑眯眯地说:“是啊,这根竹竿像个不听话的娃娃,你想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还像一位喝多了酒的醉汉,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慌得你手忙脚乱。”这样一说,有好多同学都频频点头称是。在习作时,他们就把教师说过的话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语言不是非常美妙吗?尽管是学来的,但习作不就是一个习得、积累的过程吗?
  三、教师说作文,为学生习作提供具体指导
  可能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深知,大部分学生习作时重点之处不具体、不生动是一个通病,更别说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了。有时候,一件很有意思的活动或事情,一个鲜活的场面硬被他们一句话轻轻带过,读起来索然无味。如果此时,教师只在那里不厌其烦地大讲: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要把你看到的东西观察仔细,写出特点,不能一笔带过。学生只是听在耳里,但并没有入心,更不会体现在作文中。而此时此刻,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引导、口述,便会让学生心领神会、获益匪浅。
  例如:有一次,要求学生写自己课间最喜欢参与的活动,有的学生写的是跳绳,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至于怎么跳的、感觉如何、心情怎样,统统没写。我一看,又是典型的写不具体,这样的例子大有人在。当时,我灵机一动,就安排了班上跳绳最拿手的一位同学来现场表演,其余学生瞪大眼睛仔细观察,而我则在作旁白:只见刘诗澳同学拿着绳子,胸有成竹地来到台前,把绳子放到脚后跟,双手比一比绳子的长短,如果绳子长些就在手上缠两圈。一切准备就绪,老师一声令下,他快速地跳起来,只见他手腕急速地转动,两只脚交替抬起,绳子从脚下一闪而过,发出“嗖嗖”的声音,看得我眼花缭乱。旁边的同学认真地看着,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啧啧赞叹道:“跳得太快了!”过了一会儿,刘诗澳的动作有点慢了,脸也慢慢地红起来。我能听到他急促的呼吸声,看到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当刘诗澳结束跳绳时,我并没有马上让他回到座位,而是亲切地询问:“刘诗澳,你跳绳时心情如何?后来为什么慢了?”刘诗澳腼腆地说:“我刚开始有点紧张,跳着跳着就放松了。后来,我有些累了,胳膊发酸,脚也抬不起来了,累得气喘吁吁。”说得多好啊!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时,我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这样才是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了。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心理活动都真切地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样有的放矢地引导,具体形象地现场描述,让学生真正明白了怎样去写文章,怎样才能把细节写具体。
  当然,说作文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习作经验,更要有敏捷的思辨能力。对于耕耘于三尺讲台的语文教师而言,只要勤读书、多积累、常练习,相信你也可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为学生习作提供高效指导。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