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剧情

时间:2019-03-16 04:44:5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孔子的编剧找我们香港人,适不适合不说,因为我们香港的编剧比较靠近好莱坞,更多照顾观众的感受,让观众不太闷。我本科学习中文,至少不会离题万里,同时又能天马行空   在电影《孔子》的编剧团队中排名首位的陈汗,一次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开会,在座谈会上,有很多专家从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角度提意见。中间休息时,陈汗起身如厕,一位老专家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个千古文化事业!”
  “不像是在搞一个电影剧本,而是一个文化活动,难度很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电影公映之际,陈汗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
  陈汗来自香港,曾担任2008年吴宇森电影《赤壁》编剧。出于市场的考虑,电影监制崔宝珠在推荐周润发出演孔子的同时,还力荐陈汗改编电影剧本。观众看电影时会发现,编剧一栏署名有四个人,依次是陈汗、何燕江、江奇涛(《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编剧)、胡玫。
  “孔子的编剧找我们香港人,适不适合不说,因为我们香港的编剧比较靠近好莱坞,更多照顾观众的感受,让观众不太闷。我本科学习中文,至少不会离题万里,同时又能天马行空。”陈汗说。
  
  “子见南子”发生了什么
  
  “你说‘仁者爱人’,这个‘人’里面是否包括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么解释?”
  “诗三百中很多写的是男女情爱之事。”
  影片中,周迅饰演的卫灵公夫人南子,步步紧逼,色诱孔子。这一段也是影片中争议最大的情节――“子见南子”。
  情节刚一泄露,2009年4月9日,中国儒教网在首页置顶挂出给电影《孔子》剧组的公开函,海内外孔氏宗亲、儒家社团、儒学研究机构等40多个组织呼吁剧组“尊重历史,敬畏圣人”。
  随后剧组发表声明,强调“电影是一部严肃的历史人物传记片”,为此,剧组还专门把孔子的后人请到现场观看“子见南子”这场戏的拍摄。
  《�望东方周刊》:怎么想到要写“子见南子”呢?
  陈汗:历史上就有啊,但历史只写了他进到南子的行宫里,听到南子环佩叮当作响,但是在里面时间多长没有写,是谈了两句就走了,还是呆了一下午。不过肯定没有过夜,因为子路他们在门外面等着。我们如果完全按照历史这么演,肯定会被观众骂死,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一定要写。但不能像网上那样乱写,很色情的,不可以,要根据他的仁义道德来推断。
  《�望东方周刊》:南子为什么要见孔子,电影中南子台词,就是色诱孔子的举动啊。
  陈汗:孔子当时是个国际名人了,流亡的首相啊,南子肯定好奇嘛,是不是背后有更多的原因,我就不知道啦。
  南子是个出名的美人、荡妇,基督,释迦牟尼,历史上大的贤人都受过这样的诱惑啊。孔子周游列国一共14年,在卫国的时间很长,有六七年。他有时候住在子路的妻兄家,有时候住在朋友家,来来回回很多次。他很喜欢卫国,他的弟子除了鲁国,就是卫国当官的最多。既然你流亡到这个国家,总统夫人要见你,出于礼貌也要见一下喽。历史上有记载,孔子曾经跟南子和卫国君一起驾车出游。
  《瞻望东方周刊》:孔子知道她名声不好,见她不是为了色,也是有所图吧?
  陈汗:有所图,因为他知道南子在卫国主政,司马迁就认为这不是正道。
  《论语》中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历史上,很多人对于此段有不同的解释。
  有意思的是,专访导演胡玫时,本刊记者问到这一段,胡玫的理解与陈汗颇为不同。
  电影中南子出场的镜头是,草地上一袭白衣,手持书简,一副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望东方周刊》:你曾经这样解释周迅出演的南子,“我期待要有灵动之气,甚至是有那种遗世而独立的气质,因为在她的那个年代,南子也是一个同样卓尔不群的人。”好像很有现代女性意识?
  胡玫: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现在的说法就是比较淫荡,从现代性学的角度来谈,这可能是个追求性自由、性解放的女性。2300年前她追求这些,应该是一种什么形象?身处深宫,嫁给比她大那么多岁的卫灵公,今天看来,她追求爱情有什么错误吗?这里加入了现代人的观点。鉴于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压抑、蔑视,而本人又是个女导演,对于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我投给她同情的一票,给她深深的同情。
  《�望东方周刊》:电影中,南子色诱孔子不成,反而被孔子折服,说道:“很多人知道夫子的痛苦,但未必理解你在痛苦中的境界。”然后深深下拜孔子,这时周润发也皱了皱眉头,拜下去。你想表现孔子的什么心情?
  胡玫:应该是感动吧。因为这时他在政治上失意,四处流亡,竟然有一个皇后级的人物对他下拜。在封建社会,君就是君,王就是王,孔子是一介平民,没有任何官位,皇后拜他,他怎么能不感动?根据记载,孔子长得不太好看,南子怎么不去色诱别人?她想见孔子,说明她在精神和心灵上有所追求,我们也是基于这一点心理分析,设置情节的。
  《�望东方周刊》:南子在死之前,脑子里闪回孔子的镜头,能否理解为南子把孔子当成精神导师或知己?
  胡玫:南子对孔子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有所交待。她要求写份国书,礼聘孔子,“来教我的小公子吧”。即便这个国书没用,鲁国也会重用孔子,因为有别的国家在请他。她没有见过他,她喜欢他的思想,读过他的书,这是她了不起的地方。
  南子死的时候,我们做了换位处理,游离了孔子的心理,去塑造的是南子的心理。她见孔子的第一眼是,镜头从纱帘里一点一点摇过去,又摇回来,到她死的时候又重复这一眼,她的人生找到了一个她所崇仰的男人,一个女人的爱得到了满足,带着微笑死了。
  南子死的时候,我们做了换位处理,游离了孔子的心理,去塑造的是南子的心理。她见孔子的第一眼是,镜头从纱帘里一点一点摇过去,又摇回来,到她死的时候又重复这一眼,她的人生找到了一个她所崇仰的男人,一个女人的爱得到了满足,带着微笑死了。
  
  孔子的武打和感情戏都被删掉
  
  电影《孔子》编剧四人,剧本前后修改了30稿。剧情最初是从孔子17岁写到73岁,讲述孔子如何在战乱中,从一个冲动、喜欢炫耀学问的青年转变成思想深邃的教育家。改到最后,从孔子51岁在鲁国任中都宰开始,到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结束。
  在崔宝珠推荐陈汗加入编剧团队之前,中影年轻编剧何燕江已经写了两稿。
  《�望东方周刊》:找你来改剧本,是对何燕江哪里不满意吗?
  陈汗:可能我跟导演的风格更贴近一点。《赤壁》也有很多位编剧啊,这是正常的,我也被人换过。《十月围城》有四个编剧,有的电影更多。大陆的电影 好一点,有的导演自己能写,听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剧本自己写,如果导演自己能写,编剧找―个就够了。
  《�望东方周刊》:你来了之后,怎么写的?
  陈汗:我的是第三稿,写了,拿给周润发看,周润发拒绝演,后来他在公开场合说了理由,主要觉得“太神圣”,受不了孔子的光环。还有一个原因,这一稿从17岁写起,年龄跨度太大,周润发自己演不了,那就只能做成《梅兰芳》那样,少年和中年分成两个演员来演。
  《�望东方周刊》:剧情为什么截取孔子51岁之后,这是谁的意见?
  陈汗;主要是江奇涛的意见,他来了最大的改动是把剧本从中间砍断,从孔子51岁任中都宰正式出仕开始写起,刚好周润发50多岁,也算误打误撞。
  《�望东方周刊》:电影局有什么意见吗?
  陈汗:不能说。如果这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像《叶问》一样,那就简单了,导演愿意怎样就怎样,演员什么样都OK,动作多一点,好看,过瘾。但是孔子不行啊,不能按商业片来操作,局里面要求严肃,编的就少一点,都要符合他的人格。表现他的仁爱思想,不能写他跳到河里去救人,也不能和坏人打斗,要从史实里取材。
  《�望东方周刊》:之前片花中孔子台词“给个话儿”,有孔子后人表示过于口语化,不够文雅,批评很激烈。
  陈汗:剧本出来,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意见,专家有意见,电影局有意见,合作的公司有意见。做美术和摄影的大家不懂,不好评价,但是编剧不好做,谁都敢提意见。有时候导演晚上睡觉时,也许听老婆说了一句什么话,第二天编剧就被炒掉啦。
  《孔子》剧本开始涉及了他的武功和感情,我们拍了孔子的武功,在夹谷会盟里孔子用剑直逼蛮夷喉咙。但后来修改掉了。
  采访导演胡玫时,她告诉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曾把陈汗叫到现场,进行了几个“重要的修改”,比如,孔子与鲁君对话中提出的“大同”理想。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预告片中看到的一些镜头,比如在夹谷会盟中,孔子持剑一招制敌,直指蛮夷喉咙的镜头,在鲁国宫廷中,君臣追逐齐国女乐工的镜头;车裂叛臣公山狃的镜头,在电影公映时都删掉了。
  
  我本来想把孔子写成教育家
  
  陈汗说他本来想把孔子写成教育家。
  “我个人觉得孔子的教育最重要,如果完全由我来写可能是40岁开始,一开始他就教书,写他和门徒。(弟子)的关系。”陈汗说。
  因为电影不能完全表达他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他已经把以前自己所写的剧本改成了书,月内就会出版,书中写了孔子的一生,侧重教育、哲学方面,政治只是很小的―部分。
  《�望东方周刊》:你觉得孔子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陈汗:天下大同,这才是真正的孔子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望东方周刊》:电影中,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很像“丧家犬”,是不是受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的观点影响?
  陈汗:我没有看过那本书(指李零的《丧家犬――我读论语),“丧家犬”,历史中有人是这么说过的,他也是从那段历史中看来的。不过,我不喜欢把写孔子的书名写成“丧家犬”。我不喜欢看二手的评论,写孔子的人太多了,我要看原著。主要参照的是《左传》、《论语》、《史记》、《孔子家语》,《左传》比《史记》更准确,《史记》有的年份弄错了。
  《�望东方周刊》:电影剧本里有没有虚构的部分?
  陈汗:开场,孔子救下的那个要被殉葬的男孩是虚构的,历史中没有这个人物。春秋时代经常用人来殉葬的,秦国和齐国很厉害。孔子认为“始作俑者”,就是开始用“俑”来殉葬人都应该绝子绝孙,用俑来殉葬他都反对,所以这个情节是合理推断的。
  《�望东方周刊》:你看重孔子教育家的一面,但是这次电影重点突出的是孔子忠君爱国的政治侧面,这是导演的想法吗?
  陈汗:一定是的,片头上写“胡玫”作品嘛。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我写的了。还没有编剧写得剧本好到让导演一点不改。
  《�望东方周刊》:有人说中国的编剧就是落实导演和制片方的想法。
  陈汗:没有那么惨,但编剧做的事情都是服务。写了没拍、拍了没用的情况部会有。《赤壁》里曹操对小乔说“别闹”,这句话也是现场加上去的,后来在网上变成了特别雷的―句话。
  以前我写的剧本,导演张之亮导的《血色黄昏》得了香港金像奖,他说要一个浪漫的见面,我就写两个人开车撞到了树上,都受伤了,就开始亲吻。他说不好,我就说要不这样吧,两个人开飞机,好浪漫,但是乐极生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又说太贵了,没飞机啊。我就再想,想了六七个桥段。编剧不一定跟导演的观点一样,我们只是材料的提供者。
  在美国不一样,你的剧本没人敢动,写成之后,有了版权,送到大的制片公司,有专门的reader,导演不会看,reader给每个剧本打分,动作几分,歌舞几分,导演挑,导演看的时候,律师的全部手续都要做好,他们的版权意识是很严格的。
  在美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编剧拿着枪跑到导演家里,导演正蹲在马桶上,编剧拿枪逼着他说,你看我的剧本,看完不用没有关系。看完,导演说真的不能用,编剧也只好算了,走了。在美国剧本要直接给导演看到,很难。
  《�望东方周刊》:境外把电影《孔子》的片名翻译成《孔子决战春秋》。 陈汗:这是台湾地区的翻译。我也觉得前面堕三都的部分很复杂,太多,我希望孔子和弟子的戏多一些。我提了意见,最后也没有完全按照我的意思做。前半部很多战争场面,后面温和,我说前面像戏剧,后面变成散文诗。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