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持续升温】

时间:2019-03-12 04:39:3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首脑今年高频率的互访,给中欧关系打上了一个“激情燃烧”的印记。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曾在今年5月激情昂扬地宣布:“中欧已经订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冯仲平研究员清楚地记得,一位欧盟官员曾对他说,在欧盟委员会“没有一个机构与中国无关”。
  
  寒冬里的热情聚会
  
  古朴、静谧的荷兰海牙“骑士厅”12月8日这天有点热闹。700多年前,海牙城从这里开始发端,中欧领导入今天也选择在这里商讨中欧未来的发展大计。
  寒冬里的这场聚会,把中欧关系推向高潮。《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公报》的发表,以及8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2004中国外交“欧洲年”的圆满谢幕。
  中欧双方都把此次峰会称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承前启后”的会议。
  “承前启后”,是因为参加会议的欧盟领导人中,以巴罗佐主席为代表的欧盟委员会班子在11月刚刚上台,在今后5年中,新的欧盟委员会将与中方一起担负起巩固中欧现有合作,深化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任。
  而且,此次会议的形式也可谓“承前启后”,即在继承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传统的同时,又增添了两片“绿叶”――思想库圆桌会议和工商峰会。所以,此次中欧会议实际上是“三峰会”。
  6日至7日,中欧联合举办了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中欧20多位著名专家济济一堂,深入分析了中欧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关系,并以现实人手,提出许多加强中欧关系的新颖观点。
  温家宝总理非常看重这个圆桌会议。 7日晚,不顾10多个小时长途飞行的疲劳,下飞机第一场活动就是与中欧思想库的专家们会谈。5位中欧思想库代表,从不同的方面向温家宝介绍了他们的研讨成果。温家宝认为,第一次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开了一个好头”。
  在领导人会晤之后,中欧双方还于9日举办“中欧工商峰会”,这是有近500名中欧企业家出席的盛大会议,温家宝总理和欧盟领导人出席并讲话。对于把经贸关系做为核心推动力的中欧关系来说,“工商峰会”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一位欧盟专家告诉《�望东方周刊》,思想库圆桌会议、领导人会晤、工商峰会先后举行,这是历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以来的首创,体现出中欧双方“多渠道、多层次”之间交流的畅通,为中欧政治、经济、学术、科技等全面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这次峰会取得的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说,她本人与中方联合签署了4项协议,任何一项协议都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签署的中欧教育合作机制协议,对中欧学生们的交流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对增进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对中欧未来的长远关系都具有战略意义”。
  
  中欧关系靠什么加温
  
  首脑会议只是今年中欧外交的一个片断。欧盟著名思想库“欧洲亚洲研究所”的主任范・德・吉斯特博士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分析,近年来欧中间共同利益的迅速扩大,是促使欧中关系“激情燃烧”的根本原因。
  吉斯特认为,欧中经贸合作这一“硬指标”,是欧中关系中最核心、最稳固的基础。近年来,欧中双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持续发展,双边贸易额今年将超过 1500亿美元,去年提出的4年目标将提前 3年实现。拥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就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前两天,意大利总统钱皮带着近200名企业家、共4架专机的空前庞大的代表团来了。他们意向中的项目从上海世博会、南京菲亚特、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到江西昌河直升飞机,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施罗德率团访华,代表团中有35个工商界领袖的名额。据当地媒体报道,共有150多家自觉有分量的大企业,“削尖子脑袋”想挤进代表团。中欧经贸合作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蜂拥来华的欧洲人自然是意识到了中国崛起带来的巨大机遇和对欧洲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搭乘疾驶的“中国船”。
  中国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中国发展速度快,但在发展程度上难以对欧洲构成威胁。中国目前具有优势的主要还是低端产品,与欧洲正好形成互补。况且中国和欧洲不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在伊拉克等国际问题上立场相近。因此,对“圈内市场”已经相对饱和的欧洲来说,中国目前仍然是“机遇”之地。
  在吉斯特看来,“国际政治考量”也是欧盟提升对华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盟一直追求的是多极化世界。与世界上重要的力量加强合作,如欧盟安全战略中提到的亚洲的中国、印度、日本等,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另外,他认为中国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上的影响力,也是欧盟非常关注开需要借重的。
  
  激情还将继续燃烧
  
  随着中欧关系的紧密,欧洲人对中国的“亲善度”人大提高。
  一位比利时人对《�望东方周刊》说,时下“中国”正越来越多地成为欧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也谈中国“人权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欧洲人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的崛起。他们对中国的喜爱程度正在提高。
  逛一逛欧洲的“家乐福”超市,“中国制造”可谓琳琅满目。虽然这也引起一些欧洲制造商的“苦恼”,但对于普通欧洲人来说,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为他们所爱。
  欧洲媒体对中国的宣传,正在悄悄地改变。随手翻开《金融时报》。《经济学家》,几乎每一期都有关于中国的报道。这些报道中也有不少反映中国的”问题”,但与过去相比,报道客观了不少,正面报道的量也在不断增多。欧洲的电视节目中,上海外滩的繁华夜景会不时地出现。
  在中国已慢慢降温的“武侠热”,却正风靡欧洲。欧洲人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中的,“中国功夫”津津乐道。连比利时的小城SPA,每年都要举行中国舞龙和武术表演。
  中欧之间这种一片大好又一言难尽的局面被温家宝总理用颇含中国式禅机的“船”和“桥”来比喻。温总理8日在海牙说,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又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应当是“同在一艘船上”。而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欧之间存在分歧和“一座尚未建好的桥梁”。
  一边顺风共驶,一边修建桥梁,是对未来中欧新型伙伴关系的最生动描述。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顺风顺水的中国船仍将是欧洲人争抢的对象。德国经济学教授拉尔夫・克里默教授对《�望东方周刊》说,未来中欧之间贸易仍将继续增长,不过动力将更多来自中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的增长。
  曾在江西南昌任教的他,亲眼看到一年之内赣扛北岸崛起了一座新城,其情景非常类似于90年代上海浦东的崛起。
  欧盟委员会在自己官方网站上说,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现代伙伴关系”――从传统到非传统,经济到政治到社会,涵盖各领域。在不远的将来,还要签署一项“新的欧盟中国框架协议”。
  对于未来,中国社科院沈骥如研究员有一个被他称之为“比较理想主义”、的畅想:到那时,中欧合作的桥梁或许可以包括进俄罗斯和印度,绵延到整个欧亚大陆,形成一个欧亚大陆自由贸易区。
  
  军售禁令何时解除
  
  在媒体的一片热炒声中,欧盟并没有在峰会上解除这个禁令。不过,乐观的是,欧盟此次在首脑会晤中发出了“欧盟有解除禁令的政治意愿,并将为此继续努力”的积极信号。
  据熟知内情的欧盟官员向《�望东方周刊》透露,欧盟重审“禁令”仍在3个问题上“卡壳”。首先是“人权”问题,尽管:目前欧盟官方已经表示,“人权”问题并不与“解禁”挂钩,但又表示“中国人权的实质性进步,将对‘解禁’有利’。
  其次,欧盟担心“解禁”将加重“台海局势”的紧张,危及地区安全。不过,欧盟内部许多成员国也认识到,两岸局势的紧张与否,并不取决于解禁,把“解禁”与“台海局势”联系起来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是军售禁令的替代方案问题。欧盟希望把完善后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作为“对华军售禁令”的替代方案,目前,欧盟轮执主席国荷兰正在负责对欧洲《武器出口行为准则》进行修订。
  11月26日,前欧盟高官彭定康对欧洲议会发表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演讲。他说:“我们非常愿意跟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成员国正在考虑如何改进《武器出口行为规则》。”
  如彭定康所暗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欧盟将会采取迂回折衷之术,与中国“修桥”――即修改1998年制订的《武器出口行为规则》,“有限制”地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冯仲平研究员告诉《�望东方周刊》,“限制”,主要是指,增加条款“防止”大量武器流入中国,并要求成员国提高对华军售的透明度。考虑到欧盟的法律程序,最早可能的时间是明年上半年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