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广设海外文化中心:广中文化活动中心

时间:2019-03-12 04:39:0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隆冬的汉城,万木萧疏。位于繁华商业区明洞的特一级“乐天酒店”正门上方,一帧巨大的红底黄字横幅在灰暗的冬日里分外夺目――“庆祝中国文化院开馆,2004年12月28日”。
  这不是商业广告,也没有人要求这家同北京的“王府饭店”享有同级别声誉的酒店打出这样的横幅。但是,它告诉所有经过明洞或到明洞逛街购物的人――这里有中国文化。
  这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开设的第六个,也是在亚洲开设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之窗
  
  汉城“中国文化中心”距乐天酒店不到10分钟车程。在装修待毕的这几个月里,隔壁汉城警察厅的高级警官姜仁石没事儿就溜达到围墙的这一边。他成了“中国文化中心”的义务宣传员,许多亲朋好友和警察厅的同事向他打听“中国文化中心”什么时候对公众开放,是否办汉语班,将有什么活动等。
  姜仁石会讲中文,好背唐诗,特别爱喝中国白酒“山东大曲”。他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韩国和世界的影响很大,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韩国文化的渊源。”
  开幕式当天,韩国摄影家曹世铉、画家朴大成同时在文化中心展出了他们在中国云南采风创作的摄影作品和画作。不久的将来,文化中心还要开设汉语班、烹饪班、武术班,放映中国电影,举办文化讲座、中国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等等,努力满足韩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需求。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在非洲的毛里求斯、贝宁和埃及,在欧洲的法国和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已经开展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2004年,除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查询,汉语班、武术班和烹饪班教学等日常服务外,在这些国家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共举办了各类活动149起,参加者近10万人次。
  
  考虑与主要大国互设文化中心
  
  设立驻外文化中心一向是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强国,传播本国文化与思想、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100多年前,法国等国家就开始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二战前后,更多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设立文化中心或类似机构。目前,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在海外开设的文化中心都超过100个。
  和邻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等国相比,“中国文化中心”的规模和影响力还有一定差距。旅法著名华裔画家、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朱德群为此大声疾呼:“中国是文化大国,在文化中心问题上也不应表现得比别的国家差。”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建设海外文化中心的力度和投入。仅在2002年下半年和2003年9月之间,埃及、法国和马耳他就先后增设了3个“中国文化中心”。
  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目前中国政府已与英国、德国、俄罗斯和印度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或协议,国务院还批准与泰国互设文化中心。此外,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同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丹麦和墨西哥达成类似协议。
  在国际交往中,文化正像一块磁石。在汉城“中国文化中心”的开幕式上,12岁的果川清溪小学学生河映旭和他的老师、同学一起为来宾演奏了两首琵琶乐曲《旱天雷》和《阿里郎》。
  河映旭两年前迷上了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了能亲手用这种乐器弹奏出美妙的音律,他每天跟一位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留学回国的老师学练两小时。练琵琶很苦,但他深深陶醉其中,每学会一首新曲都喜欢得不得了。
  在开幕式上,还有好几位韩国中、小学生表演了中国武术、汉语演讲等节目。和他们一起表演的,还有韩国影视歌三栖明星张娜拉。23岁的张娜拉主动要求担任韩国的“中国文化宣传代言人”。
  她说:“中国文化很神秘、有很深的历史根基,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正在努力学中文,已经会唱8首中文歌,她表示今后将多在韩国唱中国歌、在中国唱韩国歌。
  
  文化传播转入“阵地战”
  
  自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盛行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国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外交方面的努力,有些人甚至将文化上升到国家主权的高度,提出捍卫文化即捍卫主权的强烈文化主权意识。
  可以说,一些世界强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已经形成了“寸土必争”的激烈局面。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尤其是加入WTO和成功巾办奥运会后,开始有了在世界上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文化中心”这个窗口能够满足其他国家民众全面了解中国的需求。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是体现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这个事情10年前不行,20年前更不行。这是中国自信心增强的体现。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这是时代的进步。”
  他回顾40年前中法建交时,法方曾提出与中国互设文化中心,但当时中国担心西方不良思想的入侵而没有允许,曾引起法国政府的不理解。
  “中国文化中心”是一种常设机构,可以长期、稳定、自主、灵活地开展文化传播工作。以前,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主要是短期访问,一般是借用当地设施举办各类展览、演出等,往往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如今,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具备活动场地、设备和专业人员,在这些国家的对外文化传播便可以由“游击战”转入“阵地战”。“尽管有了巾法文化周、文化月,以至文化年,但最长也不过个把年,而‘中国文化中心’是常设的,其活动具有更长久的意义。”巴黎歌剧院院长余嘉曾感叹地说。
  
  提升“软实力”
  
  除了扩大政治影响、促进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还在减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隔膜、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具有长远意义。
  法国经济分析师里约奈尔・亨利业余时间酷爱收集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他曾多次到中国贵州,不惜重金收购当地妇女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他收藏的100多套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在法国引起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中国文化中心”专门为他的收藏举办了一次展览,吸引了近3000名参观者。亨利很为此自豪。他说:“许多法国人以为中国民族服装都像皇帝穿的那样,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服饰。文化的差异能够使人产生更多艺术灵感,所以展览很有吸引力,一些服装设计人士也来参观,许多不了解中国的人参观后特别想去中国看看。”
  法国人受媒体的影响很大,而法国媒体总爱进行批评性报道,说中国好的太少,说中国坏的太多,导致相当多的法国人不相信有关中国的正面报道,对说中国好的文章不屑一顾。
  针对这种心理,“中国文化中心”与法国民间组织“中国边寨协会”、“太极拳协会”等联合举办活动,让更多法国人听到他们自己同胞对中国的正面看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少法国人惊叹:“噢,原来中国是这样的!”
  英国著名华侨领袖、伦敦华埠商会会长邓柱廷呼吁尽快在伦敦开设“中国文化中心”,因为“许多英国人想到中国旅游,了解中国,文化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有关信息咨询。等他们从中国回来后,也可以通过文化中心把感受告诉更多英国人”。
  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在汉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前夕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文化体现一种‘软实力’。通过文化交流,可以拉近两国人民的感情,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