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私人阅读史:私人阅读史

时间:2019-03-09 04:46:2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阅读对思考方式的影响      从社会经济的层面上讲,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是较早让中国读者知道未来将如何发展的一本书。当时中国社会处在“第二次浪潮”的过渡期,还未进入现代化,所以当时整个中国对外来文化充满了期待。在那样的背景和氛围下,这本书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社会的思想、文化经济都产生了影响。
  这里还要提一下“走向未来丛书”,包括《增长的极限》、《看不见的手》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这些都是过了20年、30年后来看,依然让人觉得是有生命力、有针对性的书。近30年来,中国处在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在过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西方社会其实已经思考和讨论过了。比如《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在讲环保、讲社会的和谐发展,1983年这本书出版后,也影响了一批作家写报告文学,开始通过写作来关注一些有关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从阅读对思考方式的影响上来讲,《剑桥中国史》是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很多历史观点的一套书,相对于以前我们熟悉的历史研究,它完全是另外一种研究方式。《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夏伊勒是记者出身,他靠档案来写历史。在“文革”刚结束不久时读到这本书,会引发许多关于历史的思考,这种译著从现在来看依然影响非常深刻。此外,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历了“文革”大起大落的历史背景下,那是一个让人感到迷茫的年代,很多人对人的存在、对社会的存在都会重新思考,《存在与虚无》正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考方式。现在看来,60后、70后就是在那个时候长大的,尤其是那些先锋派作家,就是读这类书长大的。比如现在读余华等作家的小说,就会发现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里面。
  说到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本书,它也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在里面,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很大。在叙述方面,不少中青年作家都因这部小说而改变。尤其是它的开头,非常多的人都在模仿。过去人们用的是狄更斯、托尔斯泰的开头方式,而当人们看到《百年孤独》的时候,就被这种叙述方式吸引住了。其实,这种叙述方式就带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此外,包括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现代派小说的引进,对当时中国社会、中国文学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