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诗文感悟经典之美_走近古诗文教学

时间:2019-02-14 04:39:4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喜欢这些虽古犹新的文字,在教学时我会把这种偏爱不由自主地传染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跟我一起体验古人曾经历的生活、思想和喜怒哀乐等等,便会恍然大悟:古人原来也有跟我们一样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我觉得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呢?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笔者觉得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文章诵读
  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琅琅。吕叔湘先生一直强调古诗文教学“要从根本处做起”,依我看,这个“根本”就是“诵读”。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美读”和“烂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读进去;“烂读”就是一遍接一遍读,熟读成诵。只有反复诵读涵泳,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懂文义、读出语气、读出气势,才能领略到文章的精妙,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才思气质。读法有种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古诗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在这里应该读cháng而不读sh�ng。古诗文中这种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老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掌握音节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师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使学生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重视内容的掌握
  要掌握课文内容就必须翻译课文。那么如何更好地翻译呢?
  首先,要明确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的字词句。训练重点的字词句是经过大量分析研究总结出来的,积累并掌握它们是培养古诗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以这些字词句为主线组织教学,要结合语境,要板书,要小结。每节语文课都要按照训练重点把这些训练内容落实到实处。
  其次,古诗文中的实词、虚词常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这种做法,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当一个词出现的次数达到两次以上,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做示范,并做详细讲解分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这样,积少成多,让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在“于无声处”提高学习效率,落实素质教育。
  最后,要求学生看懂文本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古诗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可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
  三、要重视文章鉴赏
  古诗文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等等,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因此,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做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古诗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教学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如何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露自己对榜样人物的赞美的,从而使学生在心中树立起一座座美的丰碑。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报国的诸葛亮,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抱负的范仲淹,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等等,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作品同作家的人格结合起来,从人性的角度上去领悟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唐雎,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等等这些,都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让人心驰神往,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受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也就获得了可喜的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杜甫写就《春望》,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苏轼作《水调歌头》,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些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美的诗篇时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如果善用,将会泽被后世。以上我所做的一些小尝试是有限的,希望同身在课堂的语文教师们一起探索更多更佳的方法。
  (作者单位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小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