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巷【残巷】

时间:2019-02-04 04:54:5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残巷,是这座城市最后的旧土。   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进程中,残巷早已被蚕食得零乱无序,分不出哪条是主巷,哪条是支巷,满目皆沧桑,一样的碎石青砖路,一样的低矮斑驳屋……
  早春,我们一行三人走进残巷,既为寻访一位老妪,也为拍摄这最后的风景。
  老妪正在窗前熨烫衣裳,闻声迎来,边与我们打招呼,边翻动晒在门口一只竹筛里大大小小的毛线团。
  进屋落座,昏暗中,打量室内的墙,再打量老妪的脸,感觉好像一样的旧。
  旧了的脸更显慈祥。老妪有问必答,思维依然清晰,被我们三言两语激活的记忆,如水流淌……
  老妪十六岁嫁进这幢老屋,与做木匠的丈夫养儿育女,一辈子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六十余年。她指着两间内室门楣上的遗像镜框说,单独挂着的是丈夫,并排挂在一起的是公婆。
  听了就感叹,这些已亡者,是她用一生来鞠躬尽瘁的人啊!
  残巷里大部分人家都搬走了,来租屋住的都是些打工、做小生意的辛劳人。老妪门前就纵列停放着三辆三轮车,车上放着煤炉、锅盆、桶勺……是每日清晨必须推出去摆摊的早点车。可想而知,为了生计,他们个个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残巷太残了,迟早会拆,老妪却丝毫没流露出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眷恋。也许,风烛残年的她,正渴望像那些老邻里一样,早日搬进新居,享受现代的时尚小区生活。
  夕阳西下,我们开始穿行在每一段巷路,镜头里,摄下了那些粗糙的画面――班驳的墙垣、断缺的门框、屋檐下遮风避雨的树皮……
  不知不觉出得一个巷口,再登几级台阶便是沿江马路。
  放眼望,湘江北去,又一座崭新的大桥横跨江面,桥上车水马龙,桥头高楼林立,不由转身侧望,残巷一堵墙上写有“危房”两个大字。墙的尽头,一个老翁独坐在一把陈旧的藤椅上;地上,却摆着无数钵花卉,各种各样的花儿正开的姹紫嫣红。
  因地势太低,老翁即使面临湘江而坐,其视线也只能目睹江堤,甚至连桥面都望不见。老人默默无语,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似乎与残巷里的草、木、石、墙浑为一体,只是在恍惚的记忆中闪现岁月的悠远。
  老翁的静态,让我联想到危墙拐弯处摆放一副用草席、塑料布未遮盖严实的黑漆棺材。那是老翁的吗?这样想着,脑海里就迅速跳出两个词――“生活”与“活着”。
  返回残巷与老妪告别,随口读起大门上一副红纸还鲜艳的对联:“画藏经纬成大器,笔走龙蛇写华章”,横批:“丽日高天”。思忖其气韵、其境界,完全与老人们所同求的“福禄寿”之类无关,一问,方知是老妪儿子所作;再问,其儿子大名居然是我们早已熟知的一位书画家,只是印象中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书画家,一下子很难将他与残巷、老妪关联起来。
  老妪是骄傲的,过去,为丈夫是优秀的木匠而骄傲;现在为儿子的出类拔萃而骄傲,以后,孙辈们还会创造多少光荣令她骄傲?
  咀嚼对联,感觉这潇洒的翰墨不仅散发出汉字的魅力,更使我们从残巷的凋零、暮气中,感受到一股犹如荒原萌芽的勃勃生机。
  一方土养一方人。
  很多东西都在变,却总有一些东西不会变。在我们眼里,残巷,要用生命时光来丈量;在书画家的心底,不仅对残巷充满了感恩之情,还珍藏了那一片只属于他的丽日高天。
  责任编辑:黄艳秋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