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朗诵比赛之我见 诗词“走向大众”之我见

时间:2019-01-23 04:56:4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口语入诗,平易近人,是无可非议的。若要大众都能鉴赏和创作诗词,恐难通行。所谓“大众”,大多指工人农民,而当前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小众”一般都不会写诗词,何况“大众”呢?所谓“鉴赏”,无非是赏析、鉴别、评判,这除了少数专家或具有相当诗词素养的人以外,唯恐“大众”实难具备此条件。
  毛主席早就教导过:“高级的东西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难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又在谈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时说:“比较高级的文学艺术,对于干部是完全必要的,提高干部的文艺也完全是为群众。”“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民歌、顺口溜),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说明了高级的和普及的艺术品种同时存在,可适应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需要。百花齐放,不能强求一体化,不一定是“大众能诗”。孙中山批评:“人人能诗,而中国已无诗矣。”
  是不是大众不能鉴赏和创作诗词,文艺就不存在了呢?邓小平同志论述过:一种文艺“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运用诗词传统形式,艺术地反映时代生活,抒发时代情感,表现时代精神,创作出有别于历代诗词的新内涵的佳作和精品,就是开创新纪元的重要标志,利用传统格律形式,高度凝炼的抒发感情,精辟营造意境的语言艺术精华,注重运用浅显清新的文学语言,适当的融入口语、新词,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路子,不一定要求“人人能诗”。这犹如振兴京剧一般,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是要求戏班子出好角出好戏;角好戏好必能吸引观众,振兴京剧。如果把工作重点放在大众都能演戏或评戏,是根本不切实际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