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家长心得体会 考了学生考家长:只为家校合力?

时间:2019-07-21 04:59:4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编者按:2011年6月,武汉某小学在对有入学意向的小学生进行入学测试的同时,要求学生家长也必须参加考试,且家长成绩将纳入考试总分。该小学一负责人表示,这样是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当是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考家长”是否能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升家长整体素质方面,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又当如何发力?
  
  任力(岳阳县荷花塘小学):
   某地一“热门小学”采用“考学生、考家长”的办法录取学生,在我看来,是于法理不容,于情理不通,其“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的说法,只是应对媒体和社会质疑与指责时的美丽托词而已,实际不过是掩盖其错误行为的一块“遮羞布”罢了。因而,这一教育个案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所折射的还不是家校如何配合教育孩子的问题,它折射出的倒是学校行政干部的政治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不作为。
  
  曹灿辉(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
   的确,《义务教育法》有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从这一点说,该小学的做法,本身就是违法的,考家长,显然不可。
   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言外之意就是,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打造,是三者的共同事情、共同任务和职责,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相当重要,甚至胜于学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所以,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社会的事情。改变家长,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思路。只是,一旦将家长的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无论占多大的比例,无论初衷如何,都是将一个“个人赛”变成了一个“团体赛”,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出生贫困家庭、文化素质低的家庭,孩子的学前教育本身就有可能落后,考家长,家长的成绩计入总分,就会造成第二次不公平。
   从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角度来说,虽然考家长不可取,但给家长补家教课恰恰是教育的回归,是学校对长期忽视家庭教育的纠正,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体的开始。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该国,小学生入学时,学校就给每位家长发放告诉家长该对孩子做什么和不该对孩子做什么的“入学指南”,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提高家长家教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西河(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其实提高家长素质,学校大有可为。就说我们学校,便借助家长会很好地培训了家长。
   首先,培训老师,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我们采用讲座和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其中更多的是以办公室和年级组进行培训,每到家长会召开之前,办公室或年级组内的老师就会自动地聚集在一起,就本次家长会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切磋,效果相当好。
   其次,鼓励创新,让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一位对阅读有着深刻理解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就以“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为主题,对阅读的作用、方法以及评价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家长听后反响很好,说:“如果我的老师也这样教我,相信我会更优秀。”而在另一个以“请跟我来”为主题的家长会上,她讲述的是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希望在起始年级家长都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最后,资源共享,让每位家长都有收获。正因为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也对家长会进行整合,除了分班召开以外,还会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召开全年级甚至是全校的集中式家长会。像前几年,我校提出“书香校园”的办学理念,各班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效果不错。为了让更多家长对“书香校园”有更深入了解,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我们在五年级进行试点,请语文组长分两批次对800多名家长进行培训。从反馈的情况看,效果很好。
   总之,我们没有权力选择学生与家长,对于素质不高的家长,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达到相关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做法,也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谢美华(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八字路完小):
   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认为,考家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在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部分家长,在孩子考了98分的情况下还喊“退步”;有的家长不光对学生成绩提出了高要求,还对其在班上的职位、座位、特殊照顾方面有很大期待,而这些压力都会转嫁到学生身上。让家长参与考试,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生学习的不容易,进一步理解孩子,关心孩子。其次,考一考家长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便老师在第一时间掌握更详尽的资料,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好家校共育方案。最后,考家长也让他们对孩子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这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课程学习的教育和引导。
  张杰(湘乡市毛田镇炽炳学校):
   重视家庭教育,初衷不错,所以在我的理解中,错的不是考家长,而是顺序。对待家庭教育,我们首先要“教家长”。至于如何“教家长”,方老师在前面说的很详细,我只补充一点:教育部门应当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为家长指明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
   教好了,然后才是“考家长”。
   由于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会受诸多因素制约,从而导致家长的成绩产生偏差,这时就必须将“考”、“评”双管齐下。“评家长”要求学校必须与社区、街道或村配合,按照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效果给家长评定等级,从家长中评选出“优秀家长”、“家庭教育能手”等并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学校必须对家庭教育不得法、教育子女不得力的家长施以援手,对屡教不改者进行劝勉,对家庭暴力说“不”。
   最后是“查家长”,要求学校必须建立对家庭教育的长效督导机制,促使家庭教育长期正确、稳定、有效,而不是一考(家长)定(孩子)终身。
  
  文可(邵阳市双清区春云学校):
   我当了17年的班主任,深感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见多了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不能成才甚至走上歧途的事例。做为班主任,我想着重谈一谈自己在提升家长素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特别留意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分类登记,情况越详细越好。既要了解学生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社交圈子、生活习性、有无不良嗜好等,也要了解三代以内直系亲属的相关情况,现身说法往往教育效果更理想。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敏感家庭等,我往往会高看一眼,格外留意。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分类分批召开家长会,虽然繁琐一些,但效果颇佳;我一直采用自己独创的家校联系手册,内容细化到几时几分放学,几分几秒到家,必须要家长亲自签字;我要求所有家长必须无条件参加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每逢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本班学生家长必须全程参加,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各撰写教子心得一篇,互相交流并评优,与该学生的期中、期末评比挂钩,让孩子督促家长完成“作业”;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家长评比活动,条条框框由家长自己定,我负责把关,如缺席一次家庭教育讲座,期末评优一票否决。至于为数不多的奖励经费,可以从学生平时捡拾矿泉水瓶等的收入中支出,可谓一举两得;我一直坚持做家访,周末骑着摩托车满天飞,偶尔也在学生家里吃顿便饭,酒酣耳热之时与家长共商教子之法,何乐而不为?又何必非考不可?
  
  龙开春(洪江区岩门中心小学):
   非考不可的原因,我以为,不在提升家长素质,而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孩子挤破脑袋争上“名校、优校”,“名校、优校”奇货可居,学位紧俏,一“位”难求,由此而滋生出的教育不公平,教育腐败等问题由来已久。这是城市扩容、民众教育诉求提高与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
   作为名优学校,为了应付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得不各出奇招,设置门槛,筛选优质生源(当然也有优质家长源)。如果是私立学校,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情有可原,但公立学校,按着前面几位老师指出的,实属违法。扯着提高家长素质的大旗,则更是可笑。家长的“综合素质”,靠学校的一两次考试,就能提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学校只需实打实、花心思办好“家长学校”,就必定能起到“教育家长”的效果。
  
  杨雷(平江县虹桥镇长庆中学):
   龙老师的说法,提醒我们注意到,武汉这所小学表面是借测试,达到家长和学校共同搞好学生教育的目的,实际却是对学生社会阶层出身的一种筛选。试问:底层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身处精英层面的白领们,家长素质孰高孰低?家庭教育孰优孰劣?因此,这种所谓的谋求教育利益最大化,既是对社会底层人群子弟的一种受教育平等权的侵犯,也是导致教育腐败滋生的温床。此小学只有240名招生名额,却有6000余人报名,导致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是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如果说名校分布不均,还可以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名校的这类做法,则完全是主观操纵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上层人群子弟的专享,它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贫富矛盾和城乡矛盾的日益凸显。
  
  陈建华(祁阳县二中):
   所以说,入学考家长,将家长的成绩纳入总分,哪里真正是要提高家长素质,分明就是在人为地选择优秀的、有背景的生源。果真这么考,还不如在招生广告中直接把某些阶层的子女排除在外来得痛快。
  
  刘传斌(武冈市邓元泰中学):
   我倒是觉得,这一举动很有现实意义。
   首先,该校“考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是重视学生成长的一种表现。现下,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的水平提高了,但其作为家长的素质却并未因此提高。我们仍能看到,相当多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去爱。因此,要改变中国教育,就得先改变家庭教育,筑好家庭教育这个地基。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认为“考家长”是该校的一项创新之举,给广大家长敲了一记警钟,给倍感迷惘的家庭教育打了一针清醒剂。
   针对前面几位老师所说的“对社会底层人群子弟的一种受教育平等权的侵犯”,我也从网上了解了一下该校测试家长的内容,多为“目前,您最欣赏您孩子的一点是什么?”、“您的孩子在小区有几个玩伴?”等。这样的问题,你能说社会底层人群回答不上来?
   有人说,把家长的成绩纳入学生考试总分,会导致教育不公。我看,这正是该校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尝试。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与其使优质名校让有“关系人脉”的家长独享,或异化成一种“教育消费”,还不如通过“考家长”的方式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来得公平。再说,家长成绩只占总分1/30,如此微弱的比例,对孩子入学又有多大的影响呢?
  钟愧傲(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小学入学难,是目前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该校考家长的做法,在我看来确实可以掌握家长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大致情况。另外,它还有个好处,即将孩子入学难等潜规则拒之门外,将择校就读等敏感问题阳光化。通过公平竞争,为弱势群体降低门槛,让他们在不公平的竞争中,真正感受人性关怀,也是一种人性之善。特别是在当前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规范失策,许多优势教育资源已经沦为某些特权者的专利时,推出此项措施,可以说是顺应时势。
   更何况,不管其目的何在,效果怎样,能想到这样的点子,敢第一个吃螃蟹,可见学校在探索与改革教育,探讨教子成才等方面很有胆识,值得我们借鉴。
  张立功(岳阳县张谷英镇中学):
   这一做法,的确值得借鉴,至少在我看来这是正视现实并积极补救的大胆尝试。
   我是一位在农村初中任教已28年的教师。28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学生成绩不好,家长对班主任说:“我家孩子读小学时成绩特好,现在成绩下降了,是你们老师没把我孩子教好!”有学生极度厌学,学生的家长找到班主任:“你要帮我把孩子盯紧些,要求严格些!”有学生不听父母的话,在家顶撞父母,学生的家长找到班主任:“一行服一行,茄子服米汤。老师,你要帮我多教育一下,学生只听老师的话!”有学生讨厌父母,离家出走,家长将孩子找回来后交给班主任:“老师,我拿孩子真没办法,我今天就让孩子读寄宿,你要帮我管住他!”……
   这些现实情况告诉我:现在,特别是在农村,掌握正确教育方法的家长为数甚少。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当各种问题学生出现后,家长怪学校、怪老师,唯独不怪他自己。
   诚然,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但,学校不是保险箱,老师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医”,任何完全依赖学校教育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周芳元(浏阳市小河中学):
   因为学生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影响极为巨大。在家访过程中,我见到这样一位家长,他正在打麻将,见到我们来了,起身去为我们倒茶,却叫自己的孩子代替他继续打麻将,真让人哭笑不得。试想一下,在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做到身心健康?
  
  奉啸敏(祁阳县观音滩二中):
   所以啊,考考家长又何妨?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由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统一协调才能系统地完成。对于社会,学校可做的,不多;但对于家长,学校却大有可为。我们虽无权要求家长具体应该做什么,但我们可以提醒他该怎么做。
   考家长就是一种提醒。
   前面有很多老师说这一举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只要解决好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这一举动就值得推介。为避免家长素质高低造成的不公平,我以为专业知识不必考,考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爱心与耐心……则未尝不可。
   实际上武汉实验外校小学部也正是这样做的,试看看他们的考题:
   ――你的小孩在小区里有几个玩伴?
   ――外小推荐的书是哪几本?
   ――谈谈父母对教育小孩的重要性的认识等等。
   ――目前,您最欣赏您孩子的一点是什么?
   ――未来,您最担心您孩子的一点是什么?
   这,有什么不妥吗?
  
  刘纪新(新邵县坪上镇洪溪学校):
   这,没什么不妥。
   学校正常的教学行为,被说成什么“考爹就是拼爹、坑爹”,是“教育不公平”,是“教育资源私有化、贫穷世袭的温床”,是“造成父母内疚、孩子自卑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等,恰恰折射出大众对审丑的追捧――出现一件新鲜事,首先不是想着去详细了解,而是想当然地往“假恶丑”上靠。这反倒是不妥。
   那些高喊着“不公平”的人,为什么不想想,无论父母是高官还是农民,是博士后还是“文盲”,能坐在一起参加父母上岗考试,难道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努力,又何来不公平之说?当然,前提是学校可以只把父母的情况作为参考,不当成绝对结果!
   2003年8月,乌鲁木齐爆出一条消息:一个贫寒家庭同时收到三个子女录取博士生的通知书。据了解,这个家庭母亲是文盲,父亲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人们很惊讶,是什么让这个普通家庭创造了如此的教育奇迹?
   这位平凡的父亲名叫陈有政,是一位运输工人。他和妻子方永玉吃过没文化的亏,于是发誓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学好文化。虽然在知识上较少能辅导孩子,但并不影响他对孩子的教育。陈有政常这样给孩子鼓劲:“在上坡时,车不能熄火,再困难也得咬着牙往前开。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当困难被克服之后,你会感到无比快乐,这种快乐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金钱用完就没有了,但快乐发自内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乐观是一个人身上的动力。”
   老二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总觉得自己笨。陈有政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带她去看了一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动画片,让她明白,成功只属于永不言弃的人。
   陈有政用自己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给子女们树立了一座人格丰碑。后来,三个孩子相继考上硕士研究生。一家三个全读上研究生,这让陈有政夫妇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儿女们有出息,难过的是家里经济困难,怎么供养三个孩子?
   三个从小被父亲在车轮上培养了坚强品格的孩子,悄悄约定,不仅读研期间不要父母一分钱,而且毕业后,三人都要考上博士。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想想过去,父母怎么教育我们,就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至少应当具备5个要素: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汉这所小学的做法,我认为很好。
  
  话题预告
  
   随着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读完大学读硕士,走出校园已二十六七岁“高龄”。能不能缩短读书时间,让年轻人早点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皋便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到9年或10年。可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制调整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9年学制。全国人大代表陈华伟也建议,将中小学学制由现行12年缩短为10年,将初中和高中(或中专)合并,采取“5十5”(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学制,实施普及到高中的十年义务教育制度(3月12日《新京报》)。
   对于代表委员的建议,您有何看法?如果真能实行此项改革,教育部门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欢迎读者来稿参与讨论,字数不需太多,几百足矣,请于2012年5月1日前发至dandanchyangch
  @sina.com,并请注明“话题交锋”字样,谢谢!
   欢迎读者点击为先在线www.省略进入“北极小赖熊”的博客,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征集“话题”启事:欢迎广大读者为本栏目提供话题,话题一经采用即奖励人民币一百元。
  
   本期话题由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林日新老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