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问架设物理学习的桥梁

时间:2019-06-10 04:56:1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好时机,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反思以往物理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其中,最普遍的是教师满堂说,学生静静听;教师不断板书,学生忙着抄写。教师为了呈现更多的新知识不断加大信息量,加深解题难度,学生则是疲于机械学习和被动接受。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困难,学生害怕学习物理,甚至失去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为此,物理教师要主动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创设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良好环境。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提问,把握有效的切入点,在语言的叙述,问题的选择,难易梯度的掌控,提问时间选择等方面全盘考虑。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善于引导、攻破难点,适时、适度、适量的提出问题并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强化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体验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在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产生学习热情。教师通过设疑、激趣、引思、释疑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发思考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的最好动机。学生心理的特点是对周围发生的新事物充满好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巧设疑问。教师通过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丰富的表情、激昂的语言、优美的手势、直观的教具等各种因素强化提问问题,突显矛盾、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绪论课,通过多媒体播放小到微观粒子运动,大到宇宙中的天体、日月星辰的运动,人造卫星发射运行,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等,在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强烈冲击的同时,进一步提问:科学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发现和掌握它们运动规律的?你能收集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给同学们参考吗?鼓励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去更多地了解物理学发展丰富的内容。日常现象、生活经验、贴近生活的实例最能引发学生活跃思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小朋友发生争吵时,经常会听到“一拳把你揍扁,一脚把你踢飞”的气话。哪位同学能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表述这里的“扁”和“飞”的物理含意?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对力的形变与改变运动状态的两个效果有了更深刻印象。又如,针对学生十分熟悉的拔河比赛,提问:甲、乙两队相互间拉力大小相同吗?在学生回答拉力大小相同后,又问:为什么还会有胜负?学生回答:摩擦力不同。再问:只是摩擦力不同就可以分胜负,为什么不是把两队同学称一称重量了事呢?为什么总质量大的一队同学有可能输给另一队?教师把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当成一个问题提出,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不同发生冲突时,更能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要通过精心设置提问内容,把握好时机,使提问最有效。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通过故事提问:“瑞典科学家科拉顿,比法拉第更早开始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但是为了减小电磁铁对电流计的影响,他将电路的开关和电流计分别放在相邻的两个房间里,在一个房间接通开关,赶紧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看电流计,结果跑来跑去,一无所获,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失之交臂。请你想一想,科拉顿为什么会一无所获?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引趣设疑提问,不但引起学生兴趣,还能在问答中,学到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问安排在开讲时,能引发学生高度关注;提问出现在难点、重点的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延伸学生学习思考空间。教师明确意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重点,引发联想,促进积极思维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提问,有意引导学生关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等内容。问题设置要把握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从容易到困难,由记忆到理解再到运用,循序渐进分层次递进。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通过活跃思维得到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和提高判断能力,从而有效学习,达到掌握基本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内力与外力区别时,故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能举起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但是他能抓着衣领举起自己吗?学生会带着好奇心理在自己身上试一试,结果可想而知是无法举起自己,在困惑和矛盾中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精心设问突出重点,有利启发学生联想思维。例如:一个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圆心在O点,半径是R,如图所示。物体A从O点开始自由下落,并落在P点。另有一物体B放在离P点非常近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上,也从静止开始释放。物体B沿光滑的半圆形轨道运动,同样也到达P点。如果A、B两物体同时从静止开始释放,忽略空气阻力,哪一个物体先到达P点?
  学生刚开始的猜想,是由目测发现B比A离P点近,认为一定是B先到P点。这样看上去简单明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应该是没有从物体运动规律特点去考虑问题,只是凭着距离的感觉下错结论。可见,错误的思维定势,必然会影响学生正确的分析判断。教师可以分别对两个小球的运动进行点拨,提问:物体A是自由下落,你能计算出它下落时间吗?学生很快就算出tA==,接着再要学生分析物体B的运动。教师提问:此时物体B在光滑半圆轨道上又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会想到是往复的运动。教师又问:物体B是在做哪种性质的运动?学生回答:简谐运动。教师再问:与什么运动相似?学生回答与单摆运动相似。通过教师的分层次提问为学生建立了正确思路,学生由单摆周期公式TB=2π,就懂得计算物体B到P点的时间tB==;比较时间tA与tB时间,得到tA<tB。得出自由下落的物体A先到P点。
  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提问:缩短物体B到P点距离,物体B有可能比物体A先到达P点吗?学生根据单摆摆角小于5°时,单摆周期与振幅无关,就能得出自由下落的物体A总是先到达P点的结论。
  物理教师注重从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问题,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层层剖析、循序推进,学会物理学常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三、把握原则,讲究方法,提升学习效度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教师在了解学生,明确课标,吃透教材基础上,应把握提问原则。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讲究科学性,做到语言规范,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正确认识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释疑,体会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即有的目的、有重点、有难度和梯度。防止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积极思考就唾手可得,不假思索就会回答。也要防止提出的问题太复杂难度又大,以致于超出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造成学生茫然不解、无从下手。选择问题应是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提问中,教师还应有创造性地选择开放性的问题,如一题多解,让学生不同角度看问题,学习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实现思维的活跃和优化。教师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客观的有积极导向的肯定性评价,多赞赏、会鼓励,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坦诚指出不足,提出更高要求。激发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创造意图和同化知识的愿望,提高学习的质量。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时,要讲究方法,变换提问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悬念设置能快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能强化印象,刺激学生求知欲望。抛砖引玉的方式能诱导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巧设问题引起学生“辩论”,激活“质疑”会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检查式的提问,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架设桥梁式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连接点,形成良好的过渡。引导式提问,促使学生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加深对新的物理知识理解和掌握。创设情景,设置新颖、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物体以一定速度滑上运动的皮带,分析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答案是开放性的。这有利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学习的好习惯。联想启智式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设各种知识相互连接的桥梁,启发联想思维,诱发灵感思维,掌握物理学常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合理知识结构。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教师要灵活多变充分用好提问,通过提问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享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限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效度。
  (责任编辑:陈巧云)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