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作文_返璞归真:关于作文讲评的思考

时间:2019-05-08 04:54:2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探索,对作文“批改与评价”的研究则相对滞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逐渐认识到评价在作文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作文评价,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回望来路:理念到行动的距离
  尽管老师们为作文评价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收效却甚微。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习作,被老师改成一片红色,搞得面目全非时,常常不是体会到教师的苦心,心生感激之情且萌生动力,而往往是备感打击和失败。长此以往,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难以体验到写作所带来的快乐。内心无动于衷,能力何谈提高?大多数学生对评价看重的只是分数或等第,至于老师圈点的好词好句、批注的修改方案往往浅尝辄止,很少消化吸收。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境:作文评价缺少互动性
  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的学习全过程。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从指导到讲评,教师作为绝对权威,掌握着最强势的“话语霸权”,导致作文评价领域长期呈现“天下一统”的局面。时间一长,学生也就心安理得地认为,写作文是我的事,批作文是老师的事,改不改得看我的兴趣。这样,就把学生的习作和修改基本割裂开来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2.心境:作文评价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多数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时自己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只做指导者,这样就难以让评改“恰到好处”。虽然我们也试图“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但总摆脱不了教师的视角和定势,评价的语言也因此缺乏童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内心无动于衷,能力谈何提高?因此作文水平只能在低谷中徘徊。
  3.场境:作文评价缺失针对性
  以往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大都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在灯下“挖山”不止。老师们评改时只看到学生的作文,却常常忽视了写作文的学生。我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为了顺利进行下一轮的习作,我们或是称赞或是批评,评价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的评价也可以用到学生乙的身上,针对性不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改文以千数,徒劳而无功。”这种“愚公式”的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在机械地重复廉价的劳动。
  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评价的“园子”里唱着寂寞的独角戏。虽然老师们也努力采取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作文评价如果只凭热情和责任,注定事倍功半。
  二、期望归路:任重而道远的旅途
  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要避免作文批改不当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真正发挥作文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自从开展“关于高年级作文评价的研究”以来,我和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学习、调查和实践,发现上好作文讲评课,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如果说作文批改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事倍功半”,那么作文讲评的效果则是“事半功倍”。
  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命题、指导、批改等环节的归纳、总结和提高。讲评的目的在于发扬优点、鼓励进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学习和欣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讲评得好,可以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习作,知道如何进一步完善,激发再创作的热情。既然讲评的作用这么大,为什么作文讲评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一统天下”
  30年来,语文教学“阅读课”撑起一片天。教学观摩活动、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评优课、名目繁多的赛课活动,每一次开放的,大都是阅读课。为数极少的作文教研活动,也只是“作文指导”说了算。讲评课,几乎销声匿迹。名师们很少上,一般的老师不敢上,关起门来自然不知道怎么上。于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本次习作的任务到此为止。殊不知,研读学生的作文,才是作文教学最有力的起点。
  2.讲评课堂“隐居山林”
  管建刚老师说,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我们就不知道学生现有的、真实的作文水平,不知道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在哪里,你能往哪里教,又能教到哪里去?如果一个老师重视讲评课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就绝不会差!
  可是老师们的想法很现实,领导们不会来听讲评课,职称评审不考核讲评课,评优评先不需要讲评课。而且,真正的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它无法试上,无法磨课,无法到其他学校去交流,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花大力气去研究呢?
  3.讲评领域“三化”严重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唐山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胡中柱先生就倡导作文教学讲究“多做少批重讲评”。三四十年过去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并没有明显改观。作文讲评存在严重的“三化”现象:过程模式化、目标宽泛化、活动单一化。尽管写作要求不同,但教学步骤一成不变:总结上次作文的优、缺点,朗读学生范文并简单评议,布置修改任务。僵化的教学程式必然导致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讲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作文水平千差万别,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面面俱到,势必冲淡教学重点,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的“专家”角色,往往使作文讲评课堂成为“一言堂”, 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受指导”地位,又如何能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呢?
  三、守望道路:朴素而真切的走向
  伴随着新世纪而来的新课程改革,像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绿色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寻求评价指标的多元;注重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着眼过程,真正为学生的持续化发展服务。作文评价,不是为了针对学生某次习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应该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
  那么,怎样上讲评课呢?结合课题的研究和我们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群体效应:选准时间点,实行即时对话
  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写作的情况早已忘记十之八九了,等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大多数学生的热情已经退去,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为了在短时间内备好作文讲评课,我一般用30分钟的时间浏览学生文章。“典型搜寻”各个层面的作品,从整体角度对本次习作作俯瞰式的熟悉;用30分钟的时间,仔细批改“典型文章”三到五篇,分层了解文章水平,为“作文评讲”预备材料;用30分钟的时间填写《作文批改记录表》,并从作文字数、段落划分、语言表达、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思考本次习作主要的优、缺点,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改进,为作文讲评作好充足准备。此时的批改已经跳出了学生个人文章的小圈子,具有了对整个班级作文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促成了教学的研究与深入,让评价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
  俗话说“打铁还需趁热时”。潘新和先生也认为,教师的即时评价是一种“最佳的评改方式”,是一种“最有成效的写作教学方式”。一般评改课可以安排在作文课的次日,也可以间隔一天。每次评改不超过一节课。这样,教师也可以从传统的“愚公移山”式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作文教学的“刀刃上”。
  2. 进化效应:找准闪光点,经历高峰体验
  小学生习作和成人写作一样,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作为老师,首先是放下教师的身架,以学生的视角和情感去看这篇习作,尊重学生的个性,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投入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有针对性的表扬,会使情绪状态提升,是一种成功的激励,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写作的“高峰体验”。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 大家一起欣赏同学的佳句,佳句要读,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个好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是讲评课最要关注的事情。
  请看一位老师讲评课中的片断:
  ★我太瘦了,穿上去的衣服根本不像是衣服,而像是马戏团里面的小丑。――杜怡琦
  师:杜怡琦在哪里?还好,不太瘦。别怕,这是个“瘦时代”,怕肥不怕瘦。(众笑。)
  ★我的表情突然冻住了,一阵大喊响彻云霄:“爷爷,爷爷,SOS!紧急求助,快来!”――林佳程
  ★我跑过去一看,喜呆了:哇!一群可爱的小鸡!――林佳程
  师:我喜欢这两句话,只为每个句子里那个划线的词。这两个词,充满了现代的气息,具有现代感。一些同学的文字和我小时候的一个样儿,我不喜欢。21世纪就该用21世纪的语言。一些同学的语言和我这个中年人的话差不多,我不喜欢。12岁就该说12岁的话,12岁就该讲12岁的故事。
  共鸣,是阅读者与写作者共同追求的一种愉悦,老师的讲评就是在将这份愉悦放大。用孩子的眼光呼应孩子的心声,让小作者感受习作的快乐,让更多的学生习得习作的方法。精彩来自自由和真诚,自由的表达得到大家真诚的回应,才能换得师生在作文教与学中真正的愉悦!这样的作文讲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3. 迁潜移效应:抓准切入点,内化习作方法
  每一个单元的作文都有相应的主题,各有侧重。教师必须明确训练点,精心研读学生的习作,才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帮助学生真正有所提高。如苏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写,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学生写到的老师形形色色,涉及的方面五花八门,但这次习作的着力点是写出老师的一两个特点,或者体现老师帮助你的一两件小事。作文有没有紧紧围绕老师的特点来写,事件是不是突出了老师对你的关爱,就是我们讲评时要思考的准绳。
  五年级下册的《习作2:学会自主修改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读懂老师的修改意见,了解例文中存在的问题,学会自主修改。“具体生动地描写拔河的过程”就是这一课训练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和强化拔河的体验,我组织大家举行了拔河比赛,为本堂课的教学作了铺垫。在安排教学环节时,播放拔河的录像,引导学生从最感兴趣的拔河场景开始进入课堂。读完作文初稿,先让大家说说自己对这篇习作的看法,这是让学生学习评价的一个过程。而教师的评价,有的是与学生“有同感”,有的与学生“不谋而合”,有的跟学生的想法“有一些不同”,但是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修改的主体更是学生。在习作修改的指导方面,确定对例文的第5自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通过读原文,读老师的眉批,回顾拔河的场景、同伴间的交流,指导学生抓住一两位同学的表现把大家拔河时的姿势、表情、发出的声音等写具体,有效地达成了这一次习作的教学目标。
  4. 边缘效应:定准训练点,多元生成精彩
  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不能说空话,必须指出真切的问题。小学阶段的讲评,一般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是指学生习作中普遍出现的不准确、不顺畅、不简洁的毛病。评价时,把学生的“错误”当做教学的资源,选择和作文训练要求吻合的、和班级多数学生习作水平一致的内容做例子,隐去小作者的姓名,研究“错误”背后的原因,指导正确的表达。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的病症还需要反复治疗。当然,不要指望一节课解决所有的问题,抓住两三个“毛病”,留下深刻印象。一学期,一学年,一个年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
  请看一位老师讲评课中的一个片断:
  生(读):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
  师:读得好。这句话看上去很顺,实际上里面至少有六处需要修改,看得出吗?
  生:“搬”不对。应该是“端”上来。
  师:对。移动重物叫“搬”。老鸭汤这么个碗,需要搬吗?咱们俩合作一下,把这个桌子搬到这儿,这叫“搬”。
  生:第一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用错了。应该是句号。
  师:这么细小的地方他都看出来了。
  生:第二句话,妈妈扯下两条腿,妈妈不可能把自己的腿扯下来,应该是妈妈扯下两条鸭腿。
  师:对了,少了一个字,要产生歧义的。应该加一个字。否则多恐怖啊。
  生:第一句少了一个“被’字。
  师:不好。“我最喜欢的老鸭汤被端上来了”,多复杂啊!
  生:应该是“我最喜欢喝的老鸭汤端上来了”。
  师:对。少了一个“喝”字。还有两处错误很难看出来,我提示一下:我发现,这户人家没大没小、没规矩。
  生:我觉得妈妈应该先把一条鸭腿放到奶奶的碗里,然后再放在我的碗里。
  师:对,尊老爱幼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尊老,再爱幼。因此“奶奶”的位置要和“我”的位置换一下。还有一处可改可不改,短短的两句话里,用了两个“放”字,足见词汇量太贫乏,大家觉得可以换哪个字?
  生:送。
  师:送到奶奶的碗里,也可以。还可以换成提手旁的“按”。这个字既能看出尊老,还能反映出爱幼。(老师手拿筷子夹起一块橡皮)这是一条老鸭的腿,(对一学生)你站出来(生手拿着笔袋)把一条鸭腿这样(做往碗里塞的动作),你看,要这样。为什么一直要按到奶奶的饭里呢?因为一般在家里,奶奶都不吃的,你给她放到碗边,她会说“你们吃,你们吃,我不吃”。所以给奶奶是这样往饭里塞,你吃啊,吃啊,一定要吃啊!所以用哪一个字啊?
  生:按。
  师:好了。六处都改完了,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这段话,一个读原句,另一个读修改后的。(生读。)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具有很强的语感和十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语文教师就像是一位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毛病”,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这是教师必须修炼的“内功”。对于班中特殊的学生,我还采用建立写作档案的方式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档案中的内容,既要能反映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还要有对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情况。建立写作档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清楚了解自己的写作成长过程,达到自我鼓励和调适的目的。
  在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不同能力学生、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的边缘效应。关注“另类作文”“创新作文”甚至“问题作文”,允许学生“出格”,还要引导学生“入格”。显然,多元化的评价非常重要。
  5. 整体效应:看准开放点,思想碰撞智慧
  在作文教学依然“难”声四起的当下,许多热心于作文教学改革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纷纷开始从课程和实践层面对“作文老大难问题”进行剖析、求解,管建刚、孙双金、薛法根、武凤霞、张祖庆等特级教师的开放课堂更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催生我们的智慧。
  但是对最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仰望星空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以理想引领走向,用促进丈量历程。我们的作文讲评课堂也必须开放起来。这种开放,既指公开课的研讨,更指向家常课的开放。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放的课堂,可以让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积极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作文讲评,把作文评价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畅所欲言的“群英会”,把教师主唱的“独角戏”变成了众人参与的“舞台剧”,既让教师“减负”,更使学生“增效”。诚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多项要素的综合,提高的途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大胆改革创新,一定能探索出一条灵活有效、富有情趣、并符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之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