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事年表【高中历史教学人性化课堂问题设计探析】

时间:2019-04-25 05:01:2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教育的本质意义就是对每位学生的人格能力进行教育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知识上的全面性教学文化内涵。历史课程是教育事业里的重要构成之一。由此可见,历史文化教育就要重点培养每位学生的人格素质,使之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10-01
  
  新课改要求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人性化学生课堂活动设计就是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形成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1.通过对多样性史料的全面收集来提升学生在历史批判性方面的思维能力
  文献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中介媒体,无疑是揭示历史真相的关键根据。因此,对史料的收集方法是学生必须知道的,收集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历史事实一直是复杂的和多样繁杂的,这就要让学生收集的史料尽量从多视角、多角度去寻找,这样做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到真实的历史,拓宽同学们观察历史事实的视野,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举一例子,人教版高中选修历史中的《戊戌政变》这一课堂内容,教科书重点强调了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外因,可是对变法实质存在的缺陷基本没有提及。本文主要绕着维新派跟封建顽固传统势力间的战斗来描述戊戌变法这一改革。大多数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之后会觉得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有以慈禧为首的那群封建恶势力的存在、干涉。学生如果在根本不了解中学历史教学背景下,就会迅速形成表面知识教学内容的共识。这种做法会使得学生对于问题思索简单化,会使得问题的分析能力得不到培养、提升。事实上,历史现象的内在成因才是最本质最基础的要点。由此可见,老师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去集全历史教材资料,尤其针对变法改革自身和维新派相关个性素质性史料,从而更好地更清楚地认知变法的实质价值和真实的失败因素。
  2.以《指导意见》为指针,精减内容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新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内容繁杂,砍则担心考试成绩,不砍又完不成教学任务,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就我而言,备课前研究一下《指导意见》是一项必备的工作。
  辛亥革命这一课在旧教材中为五课时,而在新教材中则要求一课时完成。怎样做好这块“压缩饼干”呢?《指导意见》有这样一段话:“‘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为此,我在备课时将“武装起义”放在了第一个子目“时代背景”的军事基础中(甚至对于辛亥革命的前奏--黄花岗起义基本未提),又将“保路运动”作为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放在“武昌起义”子目中,但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具体展开。经过此番强干弱枝处理之后,学生的教材不仅在容量上大为减少,而且在难度上也更为贴近学生,从而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3.角色扮演
  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假扮某位历史人物的身份,运用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角色扮演是促成非预设性生成的好方法,不但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概念、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从历史人物成就、失败、人品等方面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某一历史人物角色或者某一时期的一群历史人物角色(历史剧),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同学观看并提出质疑,如果观看角色扮演的学生不能提出质疑,教师就要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这种纠正并非是简单地说明学生哪个地方出错了,而是要还原出学生出错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思维而构成一幅错误的历史画面。”
  4.学生活动设计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结构相吻合
  高中的学生发育基本成熟,有了较高的认知水平。他们开始在学习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试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经验。例如,我在教授《美苏争锋》这一节课时,最后让学生反思冷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我提供了北约五次东扩和冷战后美军的重大军事行动等资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来回答。
  5.利用教材图文优势,激活学生思维
  在谈及同盟会时,我注意到了教材中的一幅《同盟会党员证》,其中就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字样,这正是同盟会的宗旨所在。利用这幅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理解其纲领的完整性,同时也使学生把握了政党成立的三要素(公认的领袖、明确的纲领、全国范围的组织)。为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里程碑意义,我指导学生阅读了“资料卡片”中林伯渠对专制主义走向民主主义的看法。在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时,我插入了教材中的“知识链接”,通过阅读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失败的文字资料,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道理。资料的充分挖掘与运用,使教材变“活”了,也使学生充分地“动”了起来。
  参考文献:
  
  [1]徐育.生成,在科学预设与教学智慧发挥之中[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08(Z1)
  
  [2]郭子其.从预设与生成角度谈历史教学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 2009(03)
  
  [3]李玉彬,任传伟.课堂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教师, 2009(S1)转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