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新课标卷)

时间:2019-04-13 05:11:1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点“求异”思维   江曾培    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2012年2月4日《文汇报》)
  1.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
  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
  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D.“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
  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
  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
  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
  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
  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学术上应杜绝“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似的“山寨版”,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议始也。
  �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及�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朔望必诣�。或谓�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于上,或以告�,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始信之。上由此益重�。
  �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左迁太常少卿 坐:因为
   B.普寻出镇 寻:不久
   C.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游:交往
  D.而�朔望必诣� 诣: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和厚多恕”的一组是(3分)
  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②雅厚张洎而薄张�
  ③�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④太宗言及多逊事,�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D.李�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
   译文:
   ⑵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①,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①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
  8.这首诗前三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6分)
  答:
  9.指出这首诗尾联用典的出处。该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有礼者敬人。爱人者,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⑵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 天光云影共徘徊。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老人与斗牛
  汤姆・特里斯 著 孙宝成 译
  若干年前的一天,为斗牛场养殖斗牛的老胡安・塞尔维拉,遇到了他那些一流斗牛的买主。他却面色阴沉,心情沉重。销售的牲畜中包括强壮的公牛博尼托,这头牛以身躯巨大而闻名于整个墨西哥。
  几个月来,塞尔维拉的斗牛一直销售不畅,因为他拒绝卖出这头自己从牛犊开始养大的优良公牛。可是,随着积蓄慢慢花光,他再也撑不住了。他的农场破败不堪,急需资金来挽救败局。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卖掉博尼托。
  “饶恕我吧,博尼托!”公牛被领走时,老人低声说,“我不想卖你啊。”
  从那之后,每个星期五的上午,胡安都会向斗牛场的裁判们询问其后的星期天将会使用哪一头牛出场。
  或许自己往日对博尼托温柔、友爱的照料使得它不适合进斗牛场。一头合格的斗牛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在场上的动作要优雅,尤其要渴望杀戮。博尼别的方面都很出色,但胡安不相信他的博尼托会去杀戮。
  然而,在一个星期五,裁判们给他的答案却是:“是的,该大家伙出场了。”
  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斗牛场里挤满了人。听说博尼托将要出场,人们兴奋地议论着。
  首场人与牛的对抗很是令人兴奋。勇敢的公牛英勇搏斗,却很快就被动作熟练的斗牛士杀死。当第四头公牛的尸体从竞技场上拖走时,到了主要比赛的时间了。
  在场地的一头,一扇红色大门敞开了,强壮的博尼托冲向场子的中央。人群顿时陷入沉寂。
  在博尼托两侧的肩头,扎着两根颜色华丽的标枪。在人们在它冲进场地之前就已经给它扎上了标枪,以便刺激它发怒。
  骑马斗牛士紧随其后,继续在它宽大的肩头上残忍地扎下标枪。然而,尽管疼痛难忍,博尼托却没有丝毫犹豫。它朝着折磨自己的人发起了连续攻击,一次次把他们逼近安全墙内。它的血浸湿了晒干的草地,但它从未疲惫地低下牛角。
  博尼托反复狂奔而过,斗牛士每次都要冒生命的危险。人群的喝彩震耳欲聋。
  突然,人们都倒抽一口气。博尼托的角顶到了他右大腿的肌肉,把他扔到地上。人们飞快地把他从场上带走,替换上另一名斗牛士。
  新的搏斗开始了。新来的斗牛士使得衰弱的斗牛陷入被动,他把长剑插入了牛的肩胛骨之间。然而,让斗牛士吃惊的是,博尼托并没有倒下去。红色的剑一次次撕开博尼托的皮肤,可是每一次都没有击中致命点,博尼托依然发起凶猛的进攻。观众的情绪近乎疯狂,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喊叫。
  忽然,在狂热激动的喊声中,有人发出了呼吁,这种声音变得响亮而清晰起来。因为那头巨大公牛令人惊叹的勇气和力量,观众恳求着:“饶恕公牛!饶恕公牛!”
  裁判站起身回应人们意想不到的呼吁。他挥舞着自己的白色手绢,这是结束斗牛的信号。
  博尼特赢了。在墨西哥斗牛场的历史上,一头牛能被饶恕,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头巨大的动物感动了观众,他们恳求留它一命。
  博尼特不安地用蹄子触着地。观众焦急地等待着。官员们凑到一起,计划把英雄的斗牛从场上撤下去。这时候,所有的目光忽然被吸引到场地的一头。
  一位矮小的老人从观众席上跳下去,镇定地走向博尼托,那是胡安・塞尔维拉。他毫不畏惧,稳步朝前走。
  “博尼托……我的心肝――我是胡安!”他喊着。博尼托把头转向他,但他丝毫没有放慢脚步。观众紧张起来。“可怜的博尼托!他们都对你做什么了?”他轻声说着,眼泪流下了脸颊。
  胡安走到博尼托身边,轻轻抚摸着它的额头,就像以前他许多次做过的那样。那只雄伟的动物镇定下来。
  “来吧,博尼托。咱们回家去。”他温柔地说。
  看台上的数千人都着迷地站起来,他们注视着矮小的老人和那头不可征服的公牛慢慢地走出斗牛场,回到他们的家。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2期)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胡安・塞尔维拉往日给了强壮的公牛博尼托温柔、友爱的照料,使得它不适合进斗牛场,后来在观众的恳求下,人们没有杀死它,而是让胡安把它牵回了家。
  B.斗牛是一项很危险的运动,斗牛士在与博尼托较量的时候每次都要冒生命的危险,但越是惊险越有刺激,观众不止一次为博尼托的出色表现而喝彩、呐喊。
  C.动物保护协会的人不忍看到博尼托一次又一次被刺杀,于是发出了“饶恕公牛”的强烈呼吁,而这呼吁渐渐得到众人的响应。
  D.这篇小说的主题与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既相似又不同,它似乎给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耐人寻味。
  E.小说多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公牛博尼托形象;同时,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温和善良、充满爱心的老胡安形象。
  ⑵文中写道,在博尼托出场之前,已有四头勇敢的公牛被斗牛士杀死。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
  
  ⑶“人群的喝彩震耳欲聋”“观众的情绪近乎疯狂,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喊叫”,人们为什么如此狂热激动?(6分)
  答:
  
  ⑷身材矮小的胡安为什么能把雄伟凶猛的博尼托带出斗牛场?有人说是因为胡安的镇定勇敢,有人说是因为爱。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竹笛诗魂俞逊发
  林克仁
   挚友俞逊发离开我们,竟已有五年了。深夜孤灯下,我仍时时忆起他的高大身影。
   想当年俞逊发过往南京,必定落脚我家,晚上总要促膝长谈――我俩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最喜爱楚辞,枕边一册在手,随意翻翻,都不亦乐乎。他十分豁达、坦诚,如同笛竹那样的耿直、热情。谈起流派,他认为不要分什么南流、北派,好的都要学,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演奏。我们在八十年代初就探讨了笛吹双声,还交流了许多笛艺的理论问题。当时我已感觉他已将艺术触觉伸向理论领域,在酝酿构思理论与著作。我们都认为,理论兼有指导演奏的宏观优势,缺乏理论的演奏只能陷入一种盲目“傻吹”的境地,就毫无文化可言了。谈起笛艺文化,历史上主要指精英文化,是由历代精英创造的代表性的文化样式,就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样。作为昆曲的先导,元曲也是文人文化之菁英。起初元曲是用箫演奏的,后来世俗化了,才改用笛。所以箫的内涵很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正宗。我写《中国箫笛史》,把箫放在前面,也是由其渊源关系决定的。这一点我们要向台湾的同行学习,他们很早就有洞箫比赛。
   可能由于地域文化相连,也可能是缘分使然,俞氏与我林家三兄弟非常投缘。记得1988年我在省政府礼堂举办师生独奏会,他和刘波等三人前来助兴,结束后由于赶演出任务,他们是连夜买了站票一路站到上海,以至于回沪后感冒高烧不止,对友人之情由此可见一斑。九十年代初我的大弟子徐昌茂在盐城举办独奏会,逊发夜半赶到黄海之滨,不愿打扰任何人,翻墙头爬进校园找到徐家,显示了他独有的游侠风度。2004年元旦他又一次现身我的独奏会,那天好客的弟子一日三趟酒,安排不下只好加上夜宵,现在想来令人好生心疼。八十年代初他还出席了市文化局由林克群主持的研讨会,一幕幕往事记忆犹新。可以说凡江苏重大活动都会有俞逊发,他是江苏笛坛的保护神。
   我还记得某年春节,俞氏和闵惠芬女士来宁演出。因天冷,体育馆气温低,演奏中他的笛膜松了,但他在台上依然气定神闲,一吹到底。事后他说:“此乃天意也。”当时一位大学生要买他的光盘,因未带钱,要求以后汇款,他立即说:“好的,拿去吧。”事后也不知钱汇了没有。在俞氏身上,此类事常常发生。
   江先渭老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对我说:“没有俞逊发的挖掘,就没有《姑苏行》的今天。”
   俞逊发是笛坛巨匠。无论是一笛独吹的《琅琊神韵》,或者是与民乐队合作的《秋湖月夜》、《汇流》,甚至是交响合奏《第四交响曲》,无不闪烁他的睿智与才华。他的笛音如诗如歌,如吟如叹,倾倒了多少痴男怨女,文人墨客,他是当之无愧的竹笛诗魂。“文革”时期,当民族艺术被淹没在高、强、快的盲流中时,他慧眼识珠,缩编了《姑苏行》,将之吹遍五湖四海,为被扭曲的文艺舞台争取了一线生机,保留了一点公道。改革开放之初,他立即感受到政治气候的突变,以旺盛的时代精神谱写了《汇流》,接着,诗情画意的《秋湖月夜》是对那一时期流行音乐泛滥的反制。《第四交响曲》则提升了笛乐的历史地位。他成为频频获奖的专业户。
   他精妙的艺术与高尚的人格交相辉映。在对待生死这一大事上,他也能坦然面对,表现出强大的人格力量。他临终前曾说过:“死是和空气,和阳光,和雨水一样自然的事情,就不要去惧怕它的到来。我以为,生命之外还有‘生命’,那就是‘精神’。”
  (2012年1月26日《文汇报》)
  【注】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箫笛名家。
  ⑴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俞逊发在八十年代初就已将艺术触觉伸向理论领域,与作者交流了许多笛艺的理论问题,对作者写《中国箫笛史》有着许多启发和指导。
  B.俞逊发认为,理论兼有指导演奏的宏观优势,缺乏理论的演奏只能陷入一种盲目“傻吹”的境地,就毫无文化可言。
  C.由于地域文化相连,俞氏与林家三兄弟非常投缘,因此,凡林家兄弟及其弟子的重大活动俞逊发都会参加。
  D.俞逊发是笛坛巨匠,是江苏笛坛的保护神,他为提升笛乐的历史地位,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E.俞逊发精妙的艺术与高尚的人格交相辉映,他不仅才艺出众,而且为人坦诚、热情、豁达、乐观。
  ⑵本文主要记叙了俞逊发生活的几个断片,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高尚的人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⑶作者说:“江先渭老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请问这句话中的“此”字指代的是什么?文中引用江先渭的话又何作用?(6分)
  答:
  
  ⑷作者称“俞逊发是当之无愧的竹笛诗魂”,其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加以简要回答。(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B.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C.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以致屡屡发生“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D.航天科技战线全体成员上下其手共同努力,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进行精准对接,使得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空前的增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茅台很纠结,既不反对外界称之为“奢侈品”,又羞于自己承认自己是“奢侈品”。
  B.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C.当民警与群众一起抓住小偷的时候被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偷车的居然是一名挺着六个月大肚子的孕妇。
  D.妈妈们都担心,宝宝这样刻板地理解和执行老师的要求,不只性情上日趋胆小和急躁,在行为方式上是否也丧失了灵活变通的能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进高中了,同学们也许会发现,现在的语言学习与以往不同了,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起来。除了必修的五册课本大家可以利用一个半学期学完外,剩下的一个半学期的时间,大家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其他课本。 ①阅读使人明智
  ②视野一开阔,同学们可能会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胸怀、心境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有了一般人不具备的素质,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动力十足,信心百倍起来
  ③阅读有了兴趣,视野便海纳百川,一下子变得开阔高远起来
  ④阅读让人灵魂得到净化,知识成倍地增加
  ⑤有了选择的余地,被动变主动,大大的调动了大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⑥所有的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广泛的阅读
  A.①③②⑥④⑤ B.②③⑤⑥①④
  C.③②④⑥①⑤ D.⑤③②⑥①④
  16.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2011年1月26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的“中国新春音乐会”上,刘伟用脚演奏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曲段《梁山伯与祝英台》。
  ②全场的观众沸腾了。
  ③刘伟是代表中国前去演出的。
  ④刘伟,2010年“中国达人秀”总冠军,被人称为“无臂钢琴师”。
  答: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故乡是一双手,牵挽着游子的风筝;故乡是一方天,凝视着游子的云彩;故乡是一座山,呼唤着游子的小溪。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畜牧、有土地……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去从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后来,这孩子真的成了庄园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A答非所问,本应谈“求异存同”,却大谈“求同存异”。B说法绝对,作者认为,“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C理解片面,选项中只谈“求异”的意义,忽略了“存同”的前提)
  2.A(说法绝对。文中说,“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而且,喜“同”恶“异”并非“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
  3.B(说法绝对。文艺创作中并不排除适当的“模仿”与“借鉴”,只是不提倡“陈陈相因”“雷同重复”)
  4.A(坐,连坐,受牵连)
  5.D(②表现李�为性情中人,也有个人的好恶;⑤不贪功,把任用贤能的功劳让给皇上。其他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
  6.C(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
  7.⑴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得分点:“数”“短”“闻”字各1分,“为……所”被动结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⑵我当廷尉时,李公正执掌政权,从未有过一次请求,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得分点:“方”“秉”“所以”“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8.这首诗的前三联即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日暮江岸宁静恬美的景色与自由飞翔的鸥鹭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隐约心曲。(言之成理即可)
  9.“勾践灭吴”或“范蠡泛五湖”。尾联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意思对即可)
  10.⑴仁者爱人 人恒爱之 ⑵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⑶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11.⑴A、C(A强加因果。“或许自己往日对博尼托温柔、友爱的照料使得它不适合进斗牛场”是胡安的善良愿望,他希望博尼托能够避免杀戮;“让胡安把它牵回了家”不准确,是胡安跳到斗牛场地,安抚博尼托,把这斗不可征服的公牛牵回家去。C“动物保护协会的人不忍看到博尼托一次又一次被刺杀,于是发出了‘饶恕公牛’的强烈呼吁”错,观众中有许多人这样呼吁,但这些人不一定就是动物保护协会的,他们是被这头巨大的动物感动了,才恳求留它一命)
  ⑵要点提示:①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对博尼托命运的高度关注;②与“首场人与牛的对抗很是令人兴奋”相呼应,为下面写博尼托出场蓄势(作铺垫);③将四头勇敢的公牛与即将出场的博尼托进行对比,衬托博尼托的勇猛无畏与坚毅顽强。(言之成理即可)
  ⑶①人与牛的对抗本是很刺激的娱乐活动,庞大而强壮的公牛博尼托与斗牛士的轮番对抗更加惊险而精彩,尤其有看头;②博尼托不像其他斗牛那样很快被斗牛士杀死,而是异常坚忍勇猛,虽然身负重创,却从未疲惫地低下牛角,它一次次向斗牛士发起凶猛的进攻,愈战愈勇,表现出英雄般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它的坚忍顽强、永不服输(不可征服)的“硬汉子”精神感动了大家。(意思对即可)
  ⑷示例:因为胡安对博尼托的爱。①博尼托这头闻名于整个墨西哥的优良公牛是胡安把它从牛犊开始养大的。②遇到了他那些一流斗牛的买主,他却面色阴沉,心情沉重,因为不舍得卖掉强壮的公牛博尼托。③当实在因为经济困难农场濒临倒闭而不得不卖掉博尼托时,老人低声说,“饶恕我吧,博尼托!我不想卖你啊”。④胡安每周都打听博尼托什么时候会上场,充满着担心与关切;⑤看到博尼托身负重伤而被观众饶恕时,胡安跳进斗牛场,走到博尼托身边,流着眼泪安抚它,并牵它回家。
  因为胡安的镇定勇敢。①老人从观众席上跳下去,镇定地走向博尼托,他毫不畏惧,稳步朝前走。②博尼托把头转向他,但他丝毫没有放慢脚步。……(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亦可)
  12.⑴D、E(本题共5分,选D3分,选E2分,选B1分。A“对作者写《中国箫笛史》有着许多启发和指导”不大准确,“启发”也许有,但“指导”文中没有写。B遗漏信息。“俞逊发认为”应为“我们都认为”。C“凡林家兄弟及其弟子的重大活动俞逊发都会参加”说法绝对。原文说,“由于地域文化相连,也可能是缘分使然,俞氏与林家三兄弟非常投缘”,又说“可以说凡江苏重大活动都会有俞逊发”。)
  ⑵答题要点:①豁达、坦诚,②耿直、热情,③重义气,④肯钻研,⑤很乐观。(答题时应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阐述。答对1点给1分,5点全对给满分6分)
  ⑶答题要点:①“此”字指代的是俞逊发发掘并缩编了《姑苏行》,弘扬了笛乐艺术,提升了笛乐的历史地位。②文中引用江先渭的话旨在肯定俞逊发在发掘、抢救和弘扬民族艺术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⑷答题要点:①他的笛音如诗如歌,如吟如叹,倾倒了多少痴男怨女,文人墨客;②他与民乐队合作的《秋湖月夜》充满诗情画意;③他最喜爱楚辞,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④他临终前说的话“死是和空气,和阳光,和雨水一样自然的事情,就不要去惧怕它的到来”都富有诗意般的浪漫情怀。(能谈到其中三点即可,意思对就行)
  13.A(A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一言不发。句中用的是本义。B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句中望文生义,以为是“相隔很远的人通过3G 手机联系就像近在身边似的”。C置之度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句中应改为“屡屡对社会大众的生命漠不关心”。D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句中应改为“齐心协力”,或直接删去“上下其手”)
  14.D(A成分赘余,可删去一个“自己”。B语序不当,应先说“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再说“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C成分残缺,前一分句没有主语,可改为“民警与群众一起抓住小偷的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15.D(注意话题的集中与上下句的连贯。由于横线前面提到“选修”,接着就应该是⑤句“有了选择的余地”;承接“调动了……主动性”,③句就接“阅读有了兴趣”;上句说“视野……开阔……”,②句就接“视野一开阔”;⑥总括上文,点明阅读的意义;①④承接上文谈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16.2011年1月26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的“中国新春音乐会”上,2010年“中国达人秀”总冠军、被人称为“无臂钢琴师”、代表中国前去演出的刘伟用脚演奏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曲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后,全场的观众沸腾了。
  17.示例:友谊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友谊是一缕阳光,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友谊是一泓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18.【写作提示】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理解所给材料的关键是“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这句话。由此,可以得到下面的启示:
  ①我们不要让别人剥夺我们的梦想,梦想是成功之源(成功从梦想开始);
  ②我们不要去剥夺别人的梦想(不要“偷走”孩子的梦想);
  ③勇敢追求,坚韧执著,永不放弃,梦想花开。
  责任编辑 刘静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