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新城有什么,缺什么? 泉港新城投资公司

时间:2019-03-03 04:52:4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如果一定要将世界能源城市做―分类,休斯敦和迪拜大体可以被划同一队列,均是得益于周边的油田开发,进而崛起炼化工业,并催生了港口经济和城市;鹿特丹和新加坡则是另一方阵,持续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转口贸易,使这些港口经济发达的城市逐步发展起石化工业,在世界石化产业分工上谋得了一席之地。
  与以上两种模式有所区别的是,泉港、惠州大亚湾等多座新兴国内大型石化基地则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些昔日的小渔村既不靠近原油产地,早几年也没有大港的繁华。受益于中国对海上原油来源的日益依赖和背靠沿海经济腹地的双重因素,它们被国内外石化巨头相中,成为了中国海岸线上崛起的一颗颗璀璨之星。 不过这些新兴石化城市践行的是跳跃式发展之路,直接从工业化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缺乏足够的产业和民间资本积累,城市化进程也是伴随着现代大石化工业而刚刚启动,与休斯敦、新加坡等发达城市更加成熟产业的组合相比,在城市功能、产业要素等方面还有待发展和提升。
  
  石化产业急速扩张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曾对新兴城市的发展有过精彩的一番论断。他认为,新兴城市发展的偶然性在于,当时改革开放背景下地方选择的突破点,就是城市的发展方向。泉港选择了石化产业,历经十年发展,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开发面积近10平方公里,建成投产的相关企业57家,产值超亿元石化企业11家,总投资530亿元,2009年石化产值突破300亿元,2010年石化产值预计将突破600亿元。据了解,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内重大石化项目的规划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元。随着泉港区步入石化基地“十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产业集聚的热潮正在形成。
  台湾石化产业西迁势头强劲也成为泉港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2010年12月2日,台塑集团王文渊总裁一行再次赴闽考察对接。“从下游走向上游”的台湾石化产业在下游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和行销经验,迫切希望外移,打开市场。泉港身后便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地区,该地区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石化产品需求存在着巨大缺口,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对台湾而言,通过在泉港办厂,可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对正逐步从上游走向下游的泉港而言,通过对接台湾石化下游的外移,延伸石化产业链是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尤其是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被列入国家战略以来,闽台两地石化产业对接热度更是节节攀升。据统计,泉港至今已经吸引了20多个台资石化项目落户或达成合作意向。举目外望,泉港除了自身区域正加速聚集石化企业,湄洲湾畔,莆田秀屿、惠安等地也上马了众多石化项目,一个庞大的石化产业集群正在围绕着海西之腹延伸。港口经济崛起
  优越的港口条件是泉港被石化企业相中的重要原因。泉港北距上海港510海里,南望黄埔港540海里,东至基隆港174海里,位处东南海上航线辐射中心。其辖区开发区海岸线总长5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长11公里,可建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码头线长5公里,相当于我国现有万吨级泊位岸线总长的1/5。
  在开发之初,泉港港口更多扮演的是为石化工业配套的角色,经过几年的发展,泉港港口经济如今也已经迎头赶上,成为泉港经济的另一朵奇葩。“港口经济的潜力是惊人的,每天成千上万的货物静悄悄地进出港口,给地方留下的是十分可观的利税。”泉港区副区长李伯群介绍,世界500强美国ADM公司在泉港落户的年产值达30亿元的福海粮油已成为全因临港工业发展的新亮点,这家企业每年给泉港区创造了高达7000多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
  据了解,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肖厝港被定位为福建省三大吞吐量超亿吨的大型深水港口,国家交通部也规划将湄洲湾南岸建成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为了推动物流、深加工、转口贸易等物流业的发展,泉港区政府也积极研究带啶各种优惠政策并取得了企业的积极响应。泉港区副区长李伯群以物流业为例说道,2009年泉港物流税收只有几百万元,但今年出台新政策,泉港2010年1到6月的物流税收已经飙升到2900多万元。
  
  
  工业化强势助推城市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石化产业和港口经济的腾飞,为泉港经济注入了款款清流。建区以来,泉港区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都在16~22%之间,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了泉州的前三名。据泉港区副区长李伯群介绍,目前泉港的财政总收入仅次于晋江,以70多亿元的成绩,在泉州市下辖县市内名列第二,而石狮、南安、惠安等传统经济强县目前财经总收入每年的规模大概在30亿元左右。
  根据世界石化港口城市发展规律,急剧工业化势必强劲助推城市化进程。以往,泉港城镇建设只是为了配套石化产业发展,相对于泉港急速提升的大工业实力,泉港城市化进程显得相对滞后。如今,产业反哺城市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泉港新城,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的路灯列成迎宾队列、芬兰引进的先进环境监测器遍布全区、17.1平方公里的全国最大中央生态公园已列入规划。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财税收入正通过有计划的投入助推新城的崛起,致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据了解,泉港8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内,项目规划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规划投资强调超过12亿元。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在千亿石化港口物流产业带动下,泉港区将有1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加上福建联合石化、台商投资专区等众多石化港口业巨头的数万名产业大军、高级管理技术人员融入,由此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贸流迅速集聚,城镇化趋势将变得更为凸显。全区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2015年、2020年预计将分别达47%、58%和71%,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20万、24万和30万人。同时,相对于其他发展成熟的城市体,泉港这座新城有着大量的可开发用地和规划建设更为先进科学的基础设施,这都为其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产业与小城市
  “泉港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气不足。”据泉港区委常委、泉港区常务副区长颜朝晖介绍,泉港下辖区域原本是惠安惠北四镇,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区。建区后通过大量建设,扩建道路将各个组团联系起来,泉港新区方才初见规模。  不过人们认知上的纽带尚没有连接起来,对于生活在泉港区域的居民而言,惠安县城、泉州市区、厦门的吸引力都要远大于自己所处的泉港新城。同时,石化园区的工人和工程师们也没有全面融入泉港生活,很多人将家安在了紧邻泉港的泉州洛江区。人气不足反映在房价上,便是泉港区目前楼盘均价仅为2000~3000元/平方米,是福建沿海县 市房价的一个低洼地。
  在专家们看来,泉港的城镇化早期是为工业化相配套的,其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工业化水平。这种非常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由泉港自身的特殊因素决定的,一是城镇化从零起步,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纯粹的农业人口;二是泉港地区早先被定位为重化工业生产基地,人口不宜大规模聚集,城市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城市的定位是石化港口相配合的城区。另外,石化工业属高度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产业定位决定城市定位,城市定位势必制约着城市规模。
  同时,由于泉港区是远离泉州市中心城区的一个飞地,接受主中心城区的辐射有限,其目前又存在城区体量偏小而且分散、功能不够完善、层次和品位不高的现状。再加之人们对于石化产业的环保和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愿在泉港购房置业。多重因素相加导致了泉港新城人气不旺。如何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全、生活配套齐全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认同新泉港人的身份,已经是泉港区政府最为关注的议题。
  
  产业结构单一
  
  泉港工业化之路呈现出跳跃式、突变式的特征,在短短数年间就形成了庞大的石化产业规模,炼化能力甚至不亚于发展上百年的世界其他能源城市。但突进的结果就是,产业结构一枝独秀,民间资本、服务业配套、其它产业发展与主产业脱钩现象突出。
  以制造业而论,目前石化产业依然是泉港的主导产业,其与泉港本地传统的五大产业(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和机械制造)之间几乎不具有关联性。泉港石化产业的发展是上游走向下游,按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分析,石化产业落户泉港,一下子就跳过工业化的第一阶段,直接进入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即“重化工业化”阶段。只有随着石化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泉港工业化步入第三阶段,即工业结构逐步“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阶段,才能与泉州地区发达的轻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建立产业联系,携手壮大。 从服务业发展来看,泉港第三产业低级化且发展严重滞后。据了解,泉港2007年三大产业比重为7.7:66.1:26.2,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居高不下,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随着大量石化项目落户,第二产业产值仍将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产值的绝对额会大幅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低于第二产业增长的幅度。金融、贸易、信息、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和营造良好生活所必须的生活服务业的缺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泉港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的形成。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