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中风 [防中风千万别“秋冻”]

时间:2019-02-20 04:52:3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进入秋季,又到了每年中风病的高发期。该病在我国具有高发病、高死亡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其发病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加强自身日常的健康管理对防治中风至关重要。
  秋风瑟瑟,天气一天凉似一天,眼下已进入中风病高发时期。专家提醒广大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秋冬季节一定要多喝水、少挨冻,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别轻信广告乱投医、乱输液。
  
  多喝水:大多患者发病前均缺水,每天需保证饮水1200毫升
  
  “如果说生命第一需要是空气的话,第二需要就是水。水不仅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还肩负着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内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和参加代谢,调节体温等重要的生理作用。”专家介绍,天凉时因人体排汗减少,尤其是老人口渴的感觉差,常常水分摄取不足。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机会。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当天都有缺水的病史。
  成人每日饮水应保证在1200毫升以上,加上食物中含水约1000毫升,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水约300毫升,每天人体总共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因为口渴时表明人体已缺水,应每隔一小时就喝一杯水。但老人睡前不要多喝茶,因为茶有兴奋及利尿作用,多喝了会影响睡眠。夜尿多的老人床头最好放一杯水,起夜后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少挨冻:寒冷是中风重要危险因素,及时增减衣物别听信“秋冻”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赵建国说,寒冷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会使中风病发病率增加。这是因为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另外,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血栓形成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在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时一定要及时增减衣服,一味地“捂”、多穿衣服也不合适。因为秋季中午气温较高,不及时减去衣物会增加出汗。此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也会促进脑梗死的发生。除了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别轻信广告:药物包治中风纯属无稽之谈,接受正规医院综合治疗是关键
  
  李大爷中风后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见到广告上说有种药“服用3个月,保您能行走”就信以为真,结果服用一段时间后,不但未能行走,反而加重病情。赵建国解释说,中风后遗症病情很复杂,可分为痰热腑实型、气虚血淤型、风痰阻络型、肝阳亢盛型、阴虚火旺型等类型,李大爷所购的药湿热成分较多,只适合气虚血淤型、风痰阻络型的病人服用,而李大爷患的是肝阳亢盛型中风,服用该药后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血压升高、鼻孔出血等症状,药不对症,故而病情加重。
  现在许多广告为吸引患者只介绍药品的优点,不介绍副作用,而且很多还有夸大宣传之嫌,患者轻信广告盲目用药既伤健康又费金钱。
  中风治疗与康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要指望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包治中风,必须在整体观和个体化原则的指导下,接受正规医院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少输液:没有一种输液药物可降血脂,定期体检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有许多中老年人习惯在秋冬季节到医院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对此,专家指出,这完全是认识误区,这种误区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甚至在某些医务人员中也存在。譬如说,目前还没有什么静脉制剂可以降低血脂,可偏偏就有很多人定期通过输液来降低血脂。
  人体血管的总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光靠输液是不能稀释血液的,定期输液还不如在生活中多饮水。脑血管病要依据病因综合防治,单靠一两种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目前尚没有预防脑血管病的灵丹妙药。合理的临床用药原则应该是:能口服治疗的就不注射给药,能少输液的就尽量少输液。预防中风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定期到医院做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预防中风的措施和药物,如果有条件,可由熟悉本人病情的医生做长期保健顾问,这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