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文学与大众文化元素: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时间:2019-05-14 04:55:5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吉本芭娜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登上日本文坛,多部作品荣登畅销书榜榜首,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地热议和追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芭娜娜热潮”。其影响力也随之迅速波及到电影、漫画、音乐以及美术等各个领域。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广泛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与芭娜娜文学中无处不在的大众文化元素密不可分。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 大众文化 漫画 电影
  所谓的大众文化,它主要是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具有多种特点和功能,如商业性、娱乐化、文本的模式化和复制性等。大众文化一般包括流行小说、商业娱乐性的影视、流行音乐、广告文化等形态[1]。因此,大众文化研究的焦点应该是流行小说、流行音乐以及电影,另外,日本大众文化的研究无论如何都不能少了漫画这个早已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这几部分无疑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芭娜娜的小说,囊括了很多大众文化的元素。例如,处女作《月影》这一题目就来自于英国作曲家、音乐家麦克・欧菲尔德(Michael Gordon Oldfield)的同名曲。另外,小说中有很多漂亮的插画,封面也非常精美,这些大多出自日本著名画家奈良美智之手。芭娜娜从小就喜欢漫画,因此不难理解她的小说中融入了漫画元素这一事实。此外,她的小说还被改编为电影搬上了大荧幕,可见她的小说与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本文拟就芭娜娜的小说与漫画以及电影这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展开分析,探讨大众文化元素对芭娜娜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芭娜娜文学中无处不在的大众文化气息。
  一、用文字绘制漫画
  芭娜娜从小就非常喜欢漫画,可以说是在漫画的陪伴下长大。她的小说,登场人物的设定以及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洋溢着漫画般的氛围。这与芭娜娜幼年的一段左眼弱视体验密切相关。幼年的芭娜娜曾经有段时间左眼完全看不到,摘掉眼罩或者可以用右眼看书的时间,她都完全沉浸在藤子不二雄的漫画世界里。幼小的芭娜娜十分喜欢《怪物小弟》、《怪物Q太郎》等,以至于“过于沉迷,读了好多次,书都破破烂烂了”[2]。可以说她将漫画的世界作为“另一个世界”而沉溺于其中。芭娜娜甚至认为,漫画当中描写的主人公肯定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真实地存在着。漫画中描写的幻想世界,对于之后成为作家的芭娜娜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此,芭娜娜曾坦言道:“三、四岁那段集中阅读的时光,对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幼儿期的教育真的很重要”[3]。可见,三四岁时阅读漫画的记忆对于芭娜娜来说几乎就是一种启蒙教育。除了藤子不二雄之外,她还熟读了手冢治虫、大岛弓子、岩馆真理子、内田春菊等日本知名漫画家的作品,这些漫画家的作品特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芭娜娜的小说当中。对于芭娜娜而言,漫画已经化作了血和肉,融入到她的潜意识当中,形成了她对世界独特的感受方式以及文学世界。
  芭娜娜以作家身份出道时,她的作品《厨房》常常会被评价为“少女漫画小说”。日本新锐评论家松本孝幸甚至说过,“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对于我来说,乃是一种可以用与漫画、歌谣、动画片同样的感觉来阅读的语言”[4]。这样的论说也代表了很多喜爱芭娜娜的读者的心声。因为无论从小说人物的形象或者境遇的设定还是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都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类似漫画般的视觉冲击和阅读感受。
  具体分析的话,首先是小说中的人物设定带有与漫画相似的氛围。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芭娜娜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宛如漫画中人。《哀愁的预感》中的雪野,《斑鸫》中的斑鸫等,都是身形瘦弱的女孩子。我们在漫画中也极少见到形象丰满的女主人公,几乎都是如同斑鸫一样,“修长纤细的手臂和腿,皮肤透明到几乎能看到血管”。男性也是如此,《厨房》中,美影对雄一的第一印象是“四肢修长,容貌清秀”。《月影》中五月眼中所见的阿�也是一位“高高的个子,四肢修长”的男孩子,是个“人们忍不住要回头看的俊美男孩”。《哀愁的预感》中的哲生也是个阳光少年。这些人物形象,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一些少女漫画中的人物形象。从人物所处的境遇来看,《厨房》中有着与日本漫画家川原泉的《美貌的果实》(昭和62年2月)类似的气氛,都是表现了失去亲人的女子,心灵受到重创却又重新站起来的故事。《哀伤的预感》和岩馆真理子的《几千夜》一样,也设定了一个看上去温暖幸福却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
  其次,在情节设计上,《哀愁的预感》中主人公“离家出走”的情节,与岩馆真理子、大岛弓子等漫画家的漫画情节也十分相似。另外,芭娜娜的小说中常常会出现超能力与特异现象。那么,芭娜娜的这种对拥有超能力的人物的设定以及对于超现实世界中的特异现象的想象,其灵感也无疑是来自Q太郎等漫画人物形象。芭娜娜本人曾经说过:“我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那些能够从怪异或者异常的事物中感受到人性的东西,这也是植根于与异常事物自然融为一体的藤子世界的人们吧”[5]。芭娜娜非常喜欢这种非现实与现实交织的故事,自己的作品中,也经常将主人公设定在一个现实生活极不平常的父母双双离世、无依无靠的绝境中。在芭娜娜的小说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像漫画中描绘的那样,“日常与日常中的非日常”,“与日常密切相关却不可思议的事情”。《哀愁的预感》中的主人公弥生就具有超能力,她的超能力从幼年时代能够预知电话初现端倪。只要电话铃一响就知道是谁打来的,几乎根本不认识的对方也能够感知出“是一位叫做山本的人”,或“爸爸公司的人”。而且如果打电话的人是父母不喜欢的人,就会“像被火烧到一样放声大哭”。预知电话作为超能力中一种最为典型和突出的表现多次出现在芭娜娜的作品中。如《N・P》中凤美的姐姐。她不仅可以猜中打电话的人,还能够预料天气变化等等。此外,《白河夜船》中的寺子即便在沉睡中也能够听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
  漫画对芭娜娜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创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透过芭娜娜的文字,我们似乎又能够看到漫画的另一种载体。对此,我国学者曾经评论道:“没有少女漫画,就不会有吉本芭娜娜的小说,而又因为有了芭娜娜,少女漫画才与小说这种形式有了如此亲密的融合,实现了大众文化对纯文学的大举渗透”[6]。
  二、搬上大荧幕的芭娜娜小说
  1989年,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被搬上了大荧幕。森田芳光担任导演,主演是川原亚矢子。导演认定小说具有一种“透明的意象”,因此将电影的外景选在了给人同样感觉的北海道函馆。1997年,《厨房》再度被香港导演严浩搬上荧幕,取名为《kitchen 我爱厨房》。这是芭娜娜的作品首次被外国导演演绎。男女主角分别由香港演员陈小春和日本演员富田靖子饰演。故事发生的舞台从东京――伊豆之间搬到了香港――大陆之间,情节上也发生了一些适合香港观众口味的变化,添加了一些滑稽的桥段,如女主人公与变性人比较胸部大小等。令人欣喜的是,由于整体感觉更加接近原作,香港拍摄的《我爱厨房》得到了芭娜娜本人的肯定。2002年春,客居意大利的日本表演艺术家井田邦明又将《厨房》搬上了舞台,在意大利引起了广泛关注。演员除了井田之外全部都是意大利人。2009年,以《厨房》为原作改编的同名电影在韩国上映,不过该影片仅是选取了厨房这个空间,讲述了一女两男同居一室的离奇经历,故事情节以及整体氛围都与小说出入较大。“触电”的除了小说《厨房》之外,《斑鸫》也在出版翌年由导演市川�拍摄完成。故事情节几乎完全按照原作,场景选自西伊豆的松崎市。另外,2007年,《阿根廷婆婆》也被导演长尾直树搬上荧幕。
  芭娜娜的小说《厨房》,先是在日本,接着在中国、韩国被改编为电影搬上荧幕。并且,不单单是《厨房》,《斑鸫》、《阿根廷婆婆》等也被拍成电影,让读者进一步认识芭娜娜和她的文学世界。那么,导演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芭娜娜的作品呢?
  事实上,芭娜娜本人非常喜欢电影,尤其是恐怖电影。她本人曾经说过:“我要爱死恐怖电影了”,“一般的电影我都喜欢,但是看恐怖电影时的热情就更别提了”[7]。由于受电影的影响,在芭娜娜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一些与恐怖电影类似的气氛。《哀愁的预感》中弥生躺在洗澡水里陷入沉思时,突然感到有件硬东西碰到自己的背,回头看却什么都没有。后来发现竟是一只玩具鸭子。晚上便梦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并且还杀害了婴儿。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也不禁毛骨悚然。另外,作者在文学创作时也有意识地使小说更具有立体感、画面感。例如,《哀愁的预感》中弥生的阿姨雪野居住的“是一幢独门独户的老式房子”,这房子在一座离车站很远的大型公园背后,因此“一年四季都笼罩着粗犷的绿得气息”,雨后的街区又仿佛变作森林,“弥漫着浓郁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8]。谈到自己的小说与恐怖电影的关系,芭娜娜曾说:“如若站在读者的角度,一看便知,我的作品和意大利恐怖片导演达里欧•阿基多(Dario Arqento)[9]的影视画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文章和画面比较似乎有点轻率,但我写作时总是一边在脑海里描绘那样的画面,一边努力接近那样的世界”[10]。芭娜娜甚至认为达里欧的“电影就是我的感性的全部”[11]。
  除此之外,芭娜娜的语言表现也让我们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例如,《厨房》中惠理子出场时,这样描写道: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她身上也有着常人的缺憾。比如脸上与年龄相称的皱纹,牙齿也有些参差不齐。但尽管如此,她还是魅力四射,使人想再次见到她。心中暖融融的光像残像悄然散发着光芒――这就是所谓的“魅力”吧。这个词是如此鲜活生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就如同第一切身感受到“水”一词含义的海伦。[12]
  “海伦”这个名字是世人皆知,看到这个名字,读小说的人脑海中都能够浮现出相同的人物形象并瞬间出现“海伦”这个人物的相关画面。由此看来,芭娜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利用感受性词语以及比喻修辞,使作品更具立体感,给人印象深刻。这些特征无疑是电影赋予的影响。反过来看,正因为芭娜娜的作品具有画面感,读者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动态的画面,阅读着芭娜娜的文字就仿佛看电影一般,更易理解小说的内容。
  芭娜娜本人喜爱电影并且深受电影的影响,在其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语言所营造出来的画面感,还是充溢在小说中的氛围,都能够让我们联想到电影。因此,芭娜娜的小说作为一种文本,得到了很多导演的青睐,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这也使得芭娜娜及其作品通过电影这种为大众所熟悉的形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所以说,电影赋予了芭娜娜创作的灵感,芭娜娜的文学又反过来为电影提供了更加适合大众口味的题材。
  三、结束语
  在日本社会,漫画、影视、小说、流行音乐、美术等门类已经结成了紧密的连带关系,以至于这些门类之间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相互影响。于是,小说中洋溢着漫画的氛围,而电影电视剧又会从漫画、小说等文本形式中选择题材,流行音乐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某部小说。芭娜娜小说最初的追捧者,甚至连芭娜娜本人,可以说是看着漫画长大的“世代”。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漫画对芭娜娜小说的影响以及芭娜娜小说中出现的漫画元素。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达,小说“触电”无疑是作家扩大社会影响力、得到大众肯定的一条捷径。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典型形式,能够更加直接而快速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但是,电影制作的成功与否与剧本的优劣也有着密切地关系。电影一直以来,作为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房的好坏是评价一部电影最直接的评判标准。因此,导演选择剧本时也会非常谨慎。那么,选择“畅销书”来做剧本,将其搬上荧幕,这无疑为票房上了一份保险,更容易激起民众的兴趣。电影制作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可以说,“如果影视是一个制造梦幻的工厂,那么,文学写作实际上则充当了原料供应商”[13]。另外,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后,再一次进入到读者的视线中,也会加深文学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因此文学和电影的协调发展以及巧妙融合已成为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文艺发展的要求。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1年度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1BWXJ02。)
  
  注释:
  [1]陶东风著:《大众文化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2][3][11]吉本芭娜娜著:《芭娜娜Bloc》,东京:幻冬舍文库,2005年版,第282页,第283页,第205页。
  [4]松本孝幸著:《吉本芭娜娜论》,东京:JICC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
  [5]木股知史著:《吉本芭娜娜黄页》,东京:荒地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6]杨伟著:《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174页。
  [7][10]吉本芭娜娜著:《菠萝布丁》,东京:角川文库,1992年版,第86页,第87页。
  [8]吉本芭娜娜著,李重民译:《哀愁的预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9]达里欧・阿基多是世界著名的悬疑大师,1940年生于意大利,擅长制作悬疑恐怖片。
  [12]吉本芭娜娜著,李萍译:《厨房》,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3]陈霖著:《文学空间的分裂与转型》,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
  参考文献:
  [1]吉本芭娜娜.芭娜娜Bloc[M].东京:幻冬社文库,2005.
  [2]松本孝幸.吉本芭娜娜论[M].东京:JICC出版社,1991.
  [3]木股知史.吉本芭娜娜黄页[M].东京:荒地出版社,1999.
  [4]吉本芭娜娜.菠萝布丁[M].东京:角川文库,1992.
  [5]吉本芭娜娜著,李萍译.厨房[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陈霖.文学空间的分裂与转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7]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杨伟.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郭燕梅 济南 山东政法学院外语系 250014)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