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尊重写作指导

时间:2019-01-21 05:11:3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受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影响,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命题者也备加青睐话题作文,在近年来的中招考试中,绝大部分省市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它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多地尊重了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那么,我们应如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指导呢?
  一、广积累、小着陆
  积累素材,首先是积累生活素材,侧重于以“我”为中心的个人生活体验,这包括与家庭成员之间相处中的亲情体验,与老师、同学之间学习交往中的学习生活感悟,踏进社会、接触大千世界的心灵触动等。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将这些认识、情感加以梳理、系统归类的良好习惯。另外,老师还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社会的思想,使学生的情感触觉灵敏起来。例如,针对农村学生在城镇求学,半月才回家一次的实际,在学生回家时,布置“给爸爸妈妈洗洗脚”,“给爸爸念念自己的作文”等活动,为学生作文源头注入活水,学生的习作自会有“天光云影共徘徊”之佳境。
  其次是语言素材的积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关键要在精读和背诵上下功夫。试想若不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学生能写出:“‘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时的心语”这样的中考满分作文吗?
  做好了素材的积累,写起话题作文来,就会有“天高地阔”的感觉,这时在审题选材时要注意“小着陆”,就是要从素材库中找出那些“小”事来表现中心。以“生活”为话题,写我的初中生活不如写我的初三生活,写初三生活就不如写初三生活临中考前具体到某一天的生活,以点带面,一叶知秋,反映出学生生活的单调乏味。
  二、扣话题、写真情
  受目前考试“三自”话题作文的影响,审题的门槛降低了,不少老师忽视了审题能力的训练,学生面对话题匆匆下笔,往往导致内容游离中心。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突出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话题的能力。内容方面,一定要“真”,惟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写起来才能具体,才能打动人心。以“亲情”为话题,有位同学写的是《那沉甸甸的亲情吆》,记叙了“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与爷奶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祖孙情,可是要上学了,回到城里的父母身边,尽管也温暖,可总挂念爷奶,特别是妈妈与奶奶的关系处得不好,不让“我”回农村看望爷奶,爷爷奶奶也赌气不上“我”家门,可是爷爷奶奶却为了看“我”一眼,从乡下跑到了城里,到学校来找“我”的这件事,文中处处都流露出亲情的美好与沉重。
  三、巧构思、出亮点
  首先是拟题,拟好题是作文闪出第一道亮丽的有效方法,更是让读者“一见钟情”的关键。怎么拟好题呢?可以运用修辞巧包装,例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的作文,运用比喻、双关修辞,拟作《第一颗青苹果》、《苦咖啡》;也可以采用给话题添加词语的办法拟题,例如: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为《体验孤独》等,还可以尝试“套用法”,即把歌曲名、歌词、影片名、诗文名句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做标题,如《情深深,雨蒙蒙》、《我的眼里只有你》等。
  其次、要形式出亮点。最简单的做法便是“题记”式的开头,例如《相信自己》一文,一生用“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一句作题记,简洁、醒目、富有哲理。也可以将文章分几个部分,分别添加小标题以提示各部分内容,例如《感受四季》可拟为“春之柔”、“夏之韵”、“秋之美”、“冬之谧”。相同的句子形式、不同的内容提示,使行文结构优美、富有情趣。再者,也可以一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老面孔,让童话、寓言、剧本等异类体裁走进文章,例如《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等,构思新颖独特,结构别具一格。
  第三、要语言出亮点。1、学会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行文定会酣畅淋漓。例如:“谁说人生不能放弃?其实学会放弃就是一种幸福。惟有放弃了温暖宜人的春天,你才能拥抱硕果累累的金秋;惟有放弃了童稚般的烂漫,你才能拥有成熟的幸福;惟有放弃了小桥流水的恬静,你才能游进浩瀚无际的大海。放弃了炙手可热的权力,也许你就能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放弃了钟鸣鼎食的荣华富贵,也许你就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过时……在经历大彻大悟后,才知:幸福原来要学会放弃。2、学会语言创新,灵性定能跃然纸上。如一生比喻夕阳是“像煮熟的鸡蛋黄似的,圆圆的黄中带点红”。一生写周末回家,“妈妈见到我后一脸的灿烂”等等。这些清新自然、平中见奇的语言,耐人寻味。
  总之,作文命题的导向激励着我们一线教师务必深入实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