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认同的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研究|德育处五个认同方案

时间:2019-06-12 05:00:2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专业人员的身份标定了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向,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受到自身内在因素和专业外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身份认同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理据。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身份认同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共生共享,身份认同程度决定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身份认同的结果。教师通过德育专业价值认同、德育专业角色认同、德育新师生观认同和德育文化所认同等身份认同的策略来促进自身德育专业能力发展。
  [关键词]教师 德育专业能力 身份认同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2-03
  伴随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以培养人来为社会提供特殊服务的专业人员身份得到广泛的认同,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成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标志性重要内容。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教师所应具备专业品质和专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遵从专业规范并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过程。现实中教师德育工作出现敬业不够、不求进取的平庸化,一些教师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违法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德育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社会转型条件下出现的道德文化危机在现代人身上的一种反映;也有师德建设成效不显的原因,师德建设注重外在教化和制度规范,忽视教师能动地对道德的自主建构。但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丧失了德育专业能力的自主发展,而身份认同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因,教师通过身份认同能引发自身反思,提升自律意识,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
  一、专业身份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将身份释义为“自身所处的地位”,根据西语词源的资料,今日英语identity(身份)常用于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或者就是它本身。身份在心理学上意味着归属和差异,在社会学上意味着社会位置和角色类别,在文化学上意味着存在于现代个体中的自我意识,“身份就是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身份作为当代社会科学无所不在的概念,始终具有凭据的意味,是个人借以确定自我的某种社会性存在。“身份是由一系列的自我观点组成的,源于社会,存在于社会情境之中”。基于身份的内涵,教师专业身份是社会成员因获得教师职位而获得的一种社会位置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属性,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是通过自我确证得以实现的社会性存在。
  从产生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师在现代社会中履职的身份,不是先赋而是自致的,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道德主体确立自身的教师专业身份。亚里斯多德主张:道德随着践行道德的能动者而发生变化。不同身份的人所遵循的道德是不同的,身份的确立既是个体在心理上的首肯也是社会给予承认的凭据。在个体没有获得教师专业身份的时候,教师专业身份只是作为一个外在的信息而反映在头脑当中,是对外部事件的觉知,相对于己是个外部的存在,可以去认识去评价但不会用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当个体获得了教师专业身份的时候,教师专业身份就变成了和己息息相关的内部信息,是作为内部心理事件来知觉的,个体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被积极调动起来,成为个体必须持续关注的内容,处于个体意识活动的中心。教师专业身份一旦确立,个体就会据此来界定他自身和一定社会群体的关系,这种身份感会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相对地得到长期的维持,使个体内在性地包含着对教师的观念、态度和情感的心理体验,并藉着这种凭据般的身份特征来发展教师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教师专业身份赋予教师一套规定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教师需要清楚用什么样的行为来践履,什么样的行为不合要求,以此形成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
  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专业身份的形成是教师自我选择和自我定位的过程。教师专业身份既是结构性的也是建构性的,其结构性表现在教师所占据的社会位置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社会对教师的价值预设和期待,具有制度的规约性;其建构性表现在教师自身对教师的认识、期待和价值判断以及对社会期待的认同,具有文化的特性。在现代身份被理解为一种规划,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得到一种现实的肯定和支持,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凝聚着社会的期望和专业性质的要求,成为衡量教师专业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尺,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身份的自主建构意味着教师藉此凭据般的身份特征来发展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是作为专业活动行为主体的教师在个体一般道德基础上,发自内心地对德育工作各种要求的认同,是教师所秉持的德育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在从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行为,对专业伦理规范的自觉遵守和践履并以德性的面貌展示出来的一种品质,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整体性把握的个性特征。
  二、身份认同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共生共享
  共生(symbiosis)本来是生态学上的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的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共生,后被借用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把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共享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双方共同享用对方所给予的好处,一方的发展提高就促成了另一方的发展提高。身份认同是依赖于一定客观社会存在通过个体主观意识建构的连续性动态过程,是行为体认识和同化其对象的规范,自觉地以所认可的对象规范来要求自己,按所认可的对象规范行事。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都会受到自己已有的内在水平框架的制约,这个内在的水平框架就是对某些事物的认同,经过同化和建构后已经变成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标准。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也会受到这样一个内在框架的制约,本文从教师内在的主观动因出发,主张将身份认同作为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框架,它是以教师自身的专业身份为认同对象,指向自身的本体性定位,身份认同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因,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共生共享。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同,是对“我”即教师的概念和意象的认同,是主观的理解,是内部生成的;二是他者认同,是身份的主体间性的特质,当教师的身份与他者眼中的身份一致时,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才能形成;三是文化认同,是教师个体的我与教师群体文化之间的归属关系,是否与群体文化具有同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划分根据是教师在其专业生活中所要处理的三种主要关系,即教师与自我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及在学生身后的家长和社会的关系、教师与教师整个共同体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教师专业生涯中不可回避和不能脱离的关系,构成了教师专业生活的整体世界和生命流动的样态,教师德育的理想与信念、教师德育的自尊与自信、教师德育专业情感的纠结与行为的表现都在这三种 关系中得以体现,教师就是在这三种关系中寻求德育工作的定位,进行价值选择,塑造自己实体性的形象和象征性地位。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就是教师对自身归属的主动寻求,是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意义持续、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对教师在社会中地位及所应承担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和行事规则的认定,意味着我是教师,我就要有教师应该有的观念、态度,应该承担教师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和形式规则,其外显就是以“教书育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身份的核心要求和标志性特质,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对教师专业身份形成自觉认同的结果,没有教师德育专业能力的自主发展与成长意味着教师还没有形成身份认同,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程度决定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身份认同和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三、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身份认同策略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具体表现为教师对专业价值观、专业观、专业角色和专业规范的认同和践履,即教师所应持有的工作观念、工作态度和工作情意;教师所应持有的忠诚对象、认同内容、行事规则等内涵。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以身份认同的形式进行自主建构,建构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德育工作的自我创造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创造性是教师德育工作具有的本真意义,是教师德育工作的标志性身份。教师身份认同要以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外显为目的,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同步,是教师主体在学校中进行德育工作而履行身份职责的一种行动。
  1 教师的德育专业价值认同。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特殊专业,其专业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统一在一起的。教师专业身份虽然经历了传统的圣职、专业劳动者和专业人员的三种不同性质的转变,教师的专业理想和专业信念会打上教师个人的烙印,但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与使命,是不容质疑的客观要求。“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教育在实践层面取得成功的命脉所系”。同时教师也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创造者,是实现教师自我职业价值的主体。教师通过对专业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充盈,从而获得教师专业的幸福体验。因此,热爱教师专业,在专业生活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是教师专业价值认同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专业价值认同即是行为体对教师专业身份和特征的认定,也是对专业生活中教师价值和意义的发现和肯定。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框架被打碎、价值和意义普遍丧失的条件下,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要走由内向外的道路,由外在教化转向内在生成,专业价值认同是必由之路。
  2 教师的德育专业角色认同。教师专业身份是由多个角色糅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人们常常以专业角色来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义务和社会要求去行动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新时期教师德育角色与传统教师德育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德育中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表者和道德教育的主导者,新时期德育中教师角色定位随教师身份内涵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既是道德教育者又是道德学习者,既是道德示范者又是道德实践者,既是道德知识传递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德育角色是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反映了教师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教师的德育专业角色认同是社会对“我”的规范和期待的认同。教师德育角色认同是教师对专业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确认和心理肯定,并持续建构角色意义,使自身行为与角色要求相一致的过程。教师德育角色认同不是外加的和规训化的行为,而是自己主观能动的表现,教师要给自己的教师生涯赋予怎样的意义和生命体验,这也是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本义。
  3 教师的新德育师生观认同。教师专业身份是一种关系身份,教师专业身份不在教师本身之内,而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之中,没有学生这个特定的他者存在,教师也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教师的所作所为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是教师存在的前提条件,教师在与学生的“遭遇”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建构自己的身份特征和实践教师专业身份,同时与学生建立起师生关系。教师是以教育专业角色为特征的,实践和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活动主体;学生是以认识和成长为特征的,实践和发展相统一的未成熟教育活动主体;师生通过交往、协同、融合和统一,构成主体间性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在生命和生命的交流之中,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情理互动和行为协同而达成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专业身份的这种主体间性特征,表明身份认同不仅需要自我认定,还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定,学生眼中的“我”和教师专业身份中的“我”同一,身份认同才能形成,而教师对学生的呼应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合作关系,是教师在道德教育活动过程中与学生之间协同的意识和心态的反映。
  4 教师的德育文化认同。德育文化是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差异,文化被认为是人类区域共同体的独特标志,文化被认为对文化共同体内部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有因果决定的意义。我国的德育文化向来重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合一,在各育之中德育至上,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重义轻利,在道德教育方法上重内省自觉。这样的德育文化也涵养了教师德育文化,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德才兼备,在职业取向上注重人师的养成,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知行结合,躬行实践。教师的德育文化包含教师德育的习俗与规约,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包含教师的德育记忆,如教师要向学生表达爱;包含教师德育的文化符号,如重庆巴蜀中学教师在孔子像前宣誓入职等,其中德育习俗、专业伦理、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是教师养成德育专业能力的客观要求,认同这些内容的教师才会主动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能力,并自觉地将这些内容建构在教师专业身份之中。在教师对德育文化的认同过程中,教师将自己与德育工作联系在一起,获得德育专业人士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可以使教师有很强的专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促进教师德育专业能力的自主成长和发展。
  (责任编辑:赵淑梅)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