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技巧】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

时间:2019-06-11 04:55:0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感想。简而言之,兴趣是低年级写话的核心。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根据低年级孩子好想象,难表达的现实状态,不妨给孩子搭建一个写话的平台,降低写话的难度,还他们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图画为载体,进行写的训练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训练时,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1. 绘图写话。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所见或想象、幻想,甚至可以是某本课外读物中的插图,用笔把它画下来,接着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最后为它写一段文字介绍或编一个合情合理的小故事。作为教师,可以选择几个作品展示,它将更有效地激起孩子们对绘画和写话的兴趣。
  记得班上有位小女孩,双休日和姑姑合作创作了一幅画(姑姑画图,她着色),画上是一只小兔怀抱一个萝卜开心地笑着,着色相当漂亮。我问她能不能给这幅画编个小故事呢?她闪着眸子连声说好的。中午,饭一吃过,她就急不可待地让我分享她的劳动成果。“母亲节到了,小白兔想送给妈妈一个礼物,送什么呢?小白兔想啊想,忽然,他看见一块萝卜地,地里的萝卜叶子又绿又嫩,小白兔高兴地叫起来:我要送给妈妈一个大萝卜!小白兔左挑挑,又看看,终于拔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萝卜。小白兔抱着萝卜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觉得天仿佛更加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的灿烂!当然对于这样的图画,这样的故事,我除了由衷的表扬,还把他贴在了展示栏里。结果同学们在羡慕赞扬之余,第二天,又有了好多高质量的作品。所以,这种以绘画写话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较好地避免学生写无物之文。
  2. 延伸课文插图。低段文本往往配有很多色彩鲜艳且形象逼真的图画,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这些图画,精心挖掘整合,你会发现这些画面背后的精彩。比如:二年级上册《称赞》一文,编者为故事配了4幅有序的图画,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小刺猬背着红苹果回来与小獾再次碰面的内容,如果你有心,可以让孩子想象小刺猬的苹果是哪里来的,又是怎么得到的?他们会想象是小刺猬给苹果树爷爷挠痒痒,树爷爷笑得腰肢摆动,结果苹果下落到地;他们也会想象是小刺猬央求树爷爷:“冬天快到了,家里有小小刺猬,小小小刺猬,树爷爷,您能给我几个红苹果过冬吗?又如二上年级语文书的封面图画,一只松鼠正高兴地仰望空中飘来的一只风筝,老师也可以点拨孩子想象:其实天空里何止小松鼠的风筝呀,想象一下,你仿佛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风筝,比一比谁看到的风筝最生动、最吸引人。
  二、以课文为蓝本,设计续仿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要低估低年级孩子对教材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际上他们对以下2种方法还是兴趣盎然:
  1. 续写。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的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最后在孩子们观察插图中书生的表情,猜测书生的知错心理后,我顺势引导:那么就让我们给他一个知错就该改的机会。第二年的春天,书生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葫芦,葫芦不久又开花结果,可是,这时他又发现了可恶的蚜虫,你猜他会怎么做?
  2. 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低年级的课文多为并列段式,这就给学生作了极好的模仿方式,教师可以由此对学生加以拓展训练。比如,有学生模仿《四季》,写道:“树叶黄黄,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有学生仿写《秋天到》这首儿歌:“秋天到秋天到,南瓜奶奶皱眉头,玉米爷爷藏珍珠”。像这样,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续写,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3. 改写。有些文章我们也可以逆而行之,加以改写。比如,《风娃娃》一文,前一部分讲的是风娃娃为人类做好事,但后部分却是好心办坏事。在结束本文教学时,我对孩子们说:如果风娃娃早就知道做好事不能光凭力气,他一定不会吹跑孩子们的风筝,不妨让我们改变一下,模仿课文的写法,让风娃娃重新来到广场,看到什么需要帮助的事,它怎么做?最后怎么样了?
  三、以即时生成作素材,小题大作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有的。无论是课中还是课间,和谐的音符有之,不和谐的也有之;如果我们有一颗敏锐的心,能及时地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加以语文化的处理,小“题”也可大作。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一次鲜活的呈现,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一次鲜活的呈现,会激活学生内在的诗意细胞,从而成为一个个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偶发事件,一种自然现象,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都可以为我所用。记得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自修,外面居然无声无息地飘起了几年不遇的大雪,似乎是柳絮纷飞,又恰似银蝶弄舞,飘飘洒洒,煞是好看!眼尖的孩子早已无心读书,都情不自禁地欣赏雪景,赞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个孩子竟然还冲进了雪帘。眼看着这雪景,我忽然觉得这是一项多么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景,有情,此时若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岂不是一次绝妙的写作机会?我决定立即改变我的教学计划,让此次意外的邂逅成为我课堂中新的生长点。经过指导,孩子们寓情于景,欣然提笔。
  四、以课外阅读作活水,穿针引线
  我时常翻阅《少儿画报》,里面的故事简单又有童趣,而且多为并列段式。我就突发奇想:何不顺手牵羊,用某些故事的开头作话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续编下文?比如,画报里有这样一篇故事,说的是一只小蚂蚁被风吹走以后,落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来一只青蛙帮助了他,用汽车载着小蚂蚁安全送他回家。全文不过100多个字,大幅的画面吻合婴幼儿的认知特点。看完这则故事,我马上觉得它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第二天,我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情景:有一天,一只小蚂蚁到外面散步,忽然,狂风大作,小蚂蚁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这一阵怪风刮到了半空,开始了惊险的“旅行”……
  风停了。小蚂蚁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从半空跌落下来……
  奇妙的想象开始了!小朋友,你想小蚂蚁会不会遇到危险?如果能安全着陆的话,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他会怎么样?后来他又会怎样回家呢?随着话题的逐步展开,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也逐渐浮现,这个说小蚂蚁从空中跌落时,正好有一片树叶飘落,小蚂蚁便像乘着降落伞一样安全着陆了;那个说小蚂蚁正好落到了弯弯的小草上,便像坐着滑梯一样,有惊无险。至于小蚂蚁怎么回家,更是众说纷纭。孩子乐说,当然也就乐写了。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努力,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低段的孩子虽然缺乏写作的技巧,可他们的思维最真、最纯,只要教师为其搭建一个个说话和写话的平台,我相信孩子的写话绝不是言之无物,持之以恒,定能释放出美的语言,美的片段。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