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提质”之作文实验行动研究:激趣式开头的作文

时间:2019-06-08 04:47:5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一、为什么要提出“激趣提质”进行研究   多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困窘之中,“少、慢、费、差”是当今社会对语文教学的严重而又尖锐的批评,但事实又是如此,身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想尽办法,尝试过各种做法,收效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其他因素,通过横向对比,我们发现其他科目都没有语文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兴趣”的原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除基础学科外,其他科目一律是新开设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本身就有兴趣。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相对其他科目来说不强,由此削弱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我校在2008年提出了“激趣提质”专题,笔者有幸承担了这一个实验行动研究专题。为使笔者的实验更具科学性,能检验出实验效果,我们对2008届、 2009届的初一新生分别进行了调查,其中两届学生的情况差不多,现将两届学生1800人的统计数据列出如下:
  作文调查 对写作文有很大兴趣 对写作文有有一些兴趣 对写作文有没有兴趣
  2008届750人 85 236 429
  所占比例 11.3% 31.5% 57.2%
  2009届750人 92 218 440
  所占比例 12.3% 29.1% 58.7%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初一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的占了很大的比重,超过了一半多;而对作文有很大兴趣的却仅有十分之一。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初一新生来说,激发兴趣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对所任教的学生进行“激趣提质”的实验研究,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把实验行动研究总结如下,希望能为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出一分微薄之力。
  二、行动研究的准备和计划
  1.“激趣提质”的作文教学宗旨是:有趣而学、有为而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情。
  2.实验周期两年,在两届初一级中选两个平衡班任教,分两轮进行。
  3.课程设置:一周七节课(含一节课外活动课),其中作文课三节,阅读课一节。
  4.积累、准备好所用的材料、器具。
  三、行动方法和措施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制定一套科学的、明确的、有趣的计划。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新教材把作文训练独立编排,每一单元有一个训练重点,但却缺少像阅读教学那样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步骤,缺少明显的目标要求。又或许是因为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训练,考查的知识点千丝万缕,因此教师往往在平常的教学中不知从何下手,只好略讲多练,甚至只布置题目就练。往往东抓一下西点一处,一年下来,教师不知教了什么,学生也不知学了什么。因此在作文教学之前,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可操作的,特别是要有趣味的、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计划。制定这样的计划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上一节作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是否有兴趣去学。二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只有那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投入、参与、学习。三是从小做起,目标明确,步骤分明。让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有满足感、成就感。
  结合以上三个原则去制定一套科学的、明确的、有趣的计划,是我们这个“激趣提质”实验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二)第二阶段,激发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初一阶段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衔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学了不少,也写了不少,因此,假如初一的作文教学还沿袭以前的模式,不进行创新、改革,那么,他们的兴趣就会很难得到提高。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上面的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有两个极端,多数人兴趣不大,讨厌作文,认为作文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在主观上放弃了作文练习,应付了事,态度十分消极,所以始终写不好作文。只有少数人对作文有很大兴趣,他们大多数爱看课外书,勤练习,作文越写越好。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因此,在初一阶段,我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如下:
  1.目标激趣
  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革新,人们的交际工具越来越多,但写作依然是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进行交往和工作的重要手段。要找工作,先要会写求职信;要完成某项任务,先要会拟订计划;任务完成后,要总结经验;未完成的话,要总结教训,这些都要会写总结。尽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脑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依然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技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笔者经常以革命导师和作家勤奋写作的例子教育学生,要适应市场竞争,要实现国富民强,没有写作这个武器是不行的。向学生介绍岳飞、文天祥、毛泽东的诗文,让他们了解先辈们和领袖人物是怎样运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操,在历史上留下闪光之页的。
  2.命题激趣
  学生畏惧写作,与教师命题不当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命题必须精心考虑,慎之又慎。命题要注意三个结合:(1)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如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布置写《中学生的苦恼》、《我心中的偶像》、《快乐的星期天》;又如结合学校举行的活动,布置写《我第一次参加的中学生运动会》、《多彩的艺术节》、《我上中学后的第一个教师节》等。(2)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如教《伤仲永》时,结合写读后感《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执教《背影》时,布置写《爸爸,我理解了你》;教《木兰诗》时,布置写《木兰的故事》等。(3)与形势相结合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命题《“自焚”与“圆满”》、《期盼2008――奥运》、《我看十七大》等。命题要力戒笼统、陈旧和空洞,要做到题目的角度小、准确、简洁、新颖、有趣。旧题新作,常作常新。
  3.阅读激趣
  阅读和写作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可以互相促进,相互转化,实现迁移。对此,前人早有认识,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由阅读典范作品去领悟“应该怎样写”的要领。但是,为什么在过去的教学中,于此往往收效甚微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忽略了兴趣的调动,要使阅读与写作有效地实现迁移,还必须借助兴趣。教师应善于从课文的精读到课外的博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激起他们的情感涌动,使他们真正有所“会心”,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理解再理解。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他们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写作才有源头活水。阅读,只有当它激起学生的情绪、兴趣时,才能激起他们“心向往之”的写作动机。有了“心向往之”,才能有起而行之。
  阅读兴趣向作文兴趣迁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起步阶段要注意引发学生模仿的愿望,唤起仿写兴趣。关键是所写的作文应当接近学生的生活,能沟通学生的感情。在初一的课文中,基本每一单元都至少有一篇课文可以作为仿写对象,只要引导适当,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写。
  随着阅读兴趣的扩展和深化,则应从阅读范文、例文中积极探索写作的奥秘,让学生体验作者创作的欢乐,从而强化写作的诱因,培养写作文的兴趣。观察表明,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特别浓厚,一般都是阅读兴趣积极迁移来的。他们平时喜欢阅读,有读书嗜好,对文学欣赏很感兴趣,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经常写读书笔记,用各种形式练笔。多读促多写,阅读兴趣促进作文兴趣,这正是发展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4.堂上激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也不断更新。教师逐渐摆脱了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口来进行教学的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渐渐走进当今的课堂里,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把多媒体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实验证明:学生更喜欢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出现,使昔日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变得生动、有趣得多。在笔者制定的计划中,每一月都有一节多媒体作文课,以此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其中有训练人物描写方法的,例如训练动作描写时,先设计一些动画的分解动作:第一个动作,一位母亲用手抚摸了儿子的头部;第二个动作,母亲用手拿起作业簿;第三个动作;母亲脸带笑容;第四个动作,母亲张开嘴说话。笔者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把分解动作描述出来,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然后笔者就把这些分解动作连贯起来,要求学生运用刚才的话把这个场景描述出来。由于他们已有了之前的练习,所以很容易地就完成了这个动作片段训练。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其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的满足感、成就感很强,最重要的是把抽象、乏味的作文课变成了充满笑声、快乐的,学生喜爱的作文课。
  5.活动激趣
  写作实践活动是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运用文字直接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活动。活动中,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阔的生活土地上,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写生活文”紧密联系起来,变单纯的文体知识和技巧训练为“身入观察”、“心入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去挖掘生活的美,寻找创作灵感,领悟写作技巧,张扬写作个性。我们尤其重视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的环境氛围,如每学期写一次宣传标语,编辑一期文学杂志,办一期手抄报,每一个月办一期黑板报等实践活动。我们两个实验班还定期编辑优秀作文集和优秀文学作品集,使学生乐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从而写出精彩的文章。我们开展过如下的写作实践活动:(l)结合生活写作(如节日庆典台词、节目窜词、演讲词等);(2)观察日记、编演课本剧;(3)写课文插图说明;(4)写校史、家史;(5)名作欣赏;(6)编优秀作文集;(7)编优秀文学作品集;(8)我来写广告(为校园绿化写广告);(9)办报(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10)投稿;(11)师生同堂作文赛;(12)语文活动方案。
  四、行动研究总结
  “激趣提质”的作文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成绩,当他们养成了“眼、手、嘴、脑”结合的良好习惯,并能我手写我心时,就真正体会到了成为生活的主人的欢欣;当他们的作品变成铅字时,他们欢呼,他们奔走相告。实验以来,有多位同学的文章发表在《萌芽报》上,有一半同学的文章在校刊《心语》上发表。在连续两届学生的期末考试中,两个实验班的作文平均分比其他班级高出四分多,并且在期末的调查中,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通过检验实验效果,可以看出“激趣提质”的确是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从入学初大部分同学讨厌、畏惧作文到现在喜欢、爱写作文;从入学初的作文平均分只有65分到现在的78分都可以充分证明“激趣提质”实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五、行动研究体会
  “激趣提质”的理论基础是深厚的。如实验的激发兴趣阶段的“命题生活化,寓写作于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生活的兴趣”就是受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启发,他主张让学生经常游览和远足,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再如“阅读的积累”的做法是受于漪老师的启发,于老师说过:“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生活中的观察搜寻的远远不够的,还要广泛阅读,勤于积累,实实在在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笔下才会越有神。再如,本人还借鉴、吸收了宋人范呼文在《对床夜话》中的话:“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以及于越的“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于是就产生了“先做后写”及每月一节的“多媒体作文课”训练的做法,且很有实效。
  “激趣提质”的作文教学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实验证明:“激趣提质”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实验受到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且在科组中进行大力推广。
  
  
  (王继成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二中学 528100)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