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品德课【浅议如何上好品德课】

时间:2019-05-24 04:46:3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教师要想上好品德课,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完整的备课”;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语句,可以采用“故事喻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在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有关思想品德规范的意义,鼓励学生自觉地、坚持不懈地锻炼,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完整的备课”;“主体性”;“故事喻理法”;“实践性”
  How discusses the very good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shallowly�
  Liang Jing�
  【Abstract】If the teacher wants the very good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 to want to understand correctly anything is “complete preparing a lesson”; When teach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prominent student’s independent;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f meets the sentence which understood with difficulty, may use “the story explains the principle” the method, carries on to the student guides suitably; In student’s daily practice, the teacher wants to pay attention guides the student on own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related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standard the significance, the encourage student on own initiative, relentlessly exercises, forms certain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behavior custom. �
  【Key words】“complete preparing a lesson”; “independent”; “the story explains the logos”; “practicality”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钻研新教材,积极探索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实效。本文将欲有针对性地对如何上好品德课,谈几点看法。�
  1 正确认识“完整的备课”�
  传统的备课是以本为本,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认为“完整的备课”应该包括“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与调适”、“教学后的反思”三部分。其中,“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要设计话题、活动板块、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于教学中的记录与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善于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例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中的《我们去发现》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上课铃响了,我满怀激情地带着课前准备好的教案来到教室里,开始了我的教学。当讲到课本上的“有一天,瓦特看到水开了,壶盖儿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姨妈:‘壶盖为什么会跳舞呢?’”一段文字时,有的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老师,瓦特看到水开了,不是问他的‘姨妈’ 壶盖为什么会跳舞?而是问他的 ‘奶奶’ 壶盖为什么会跳舞?我是从一本课外书上看到的。”顿时,学生开始了激烈的争议。突如其来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停止我的“备课”教学。我灵机一动,和大家一起讨论起了这个生成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说:“大家仔细想一想瓦特看到水开了,便问他的‘姨妈’或‘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舞?”你觉得瓦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瓦特是个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有的学生回答。我高兴地说:“刚才,你们能结合自己课外所学到的知识,发现课本上说的和课外书上说的不一样,这不正好说明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好孩子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努力,多看书,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将来也当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或发明家。至于瓦特到底是问的谁,课下我一定好好查一查,下一节课告诉大家答案,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同时,我发现刚才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会心的笑了。�
  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了理性分析,深刻反思了“如何控制课堂秩序”、“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等问题。通过反思,我才真正意识到:课前备课不是定案,只是预案。教学时,教师不能围绕着死的教案转,那样会适得其反,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
  2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者,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其一,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通过采取“分组讨论”阐明观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二,在品德课上,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使情景再现。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为一些新奇事物所吸引的特点,把小品、童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搬到课堂上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玩儿中接受教育。�
  例如,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别难过,有我呢》一课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组讨论,然后上台表演,体验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帮助和被帮助后心怀感激的心情。其中,张邹飞一小组表演的非常棒。张邹飞扮演“解说员”,解说故事情节:贺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可是他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课上不认真听讲,喜欢做小动作,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可是,最近他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了,学习习惯也好了,这次数学考试他考了99分,非常高兴。(贺天伴随着解说,进行现场表演。)可是,正当他高兴时,他的同学刘玉权却对大家说:“贺天是抄的他同桌的,我才不相信他能考99分呢?哼!”(刘玉权随着解说,进行现场表演。)这时,我问贺天:“贺天,你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贺天说:“我现在最想得到的是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这时,小帮手张子璇上台了。(张子璇随着解说,进行现场表演。)她走到愁眉苦脸的贺天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非常友好的对他说:“贺天,别难过了,我相信你。身正不怕影子歪,大家会弄明白的。”我又问贺天:“你得到同学的帮助了,感受如何?”贺天回答:“我很激动、从心里感激她,我想对她说声“谢谢”。”将心比心,我又引导学生树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解决”的思想。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种现场表演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采用“故事喻理法”�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语句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喻理”的方法进行适当地引导。所谓“故事喻理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
  例如,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别难过,有我呢》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也请你怎样对待别人。”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没有做详细的解释、说明,而是讲述了课前我从网上搜集到的《镜子里的小花猫》这个非常动听的故事。故事如下:“小花是一只漂亮的小猫,他跟着妈妈住在一只大木板箱里。有一天,妈妈出去了。小花也想出去玩玩,他弓着腰呼地一跳,跳到大木板箱外面去,东转转,西瞧瞧,走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个大柜子,大柜子上装着一面大镜子。小花一步一步走到大柜子跟着,咦,这是怎么回事?大柜子里跑出一只小猫来了!瞧他,一身油光光的毛,黄一条,白一条,长长的胡子一翘一翘的,跟小花一模一样。小花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那只小猫,那只小猫也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小花。小花觉得很奇怪,张开嘴巴问:“你是谁?”那只小猫也张开嘴巴,可是没有说出话来。小花更觉得奇怪了: “你干吗老看着我?”那只小猫没理小花,还是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他。小花生气了,把腰一弓,猛地扑过去,伸出爪子去抓那只小猫。这可不得了!那只小猫也把腰一弓,猛地扑过来,伸出爪子来抓小花。小花给吓坏了,转过身子就跑,跑回大木板箱里去。妈妈回来了,小花告诉妈妈: “妈妈,妈妈,一只小猫来抓我!”妈妈仔仔细细地问了一遍,笑起来了:“小花呀小花,你真是个傻孩子。你用抓子去抓人家,人家能不抓你吗?要是你跟人家和和气气的,人家也会跟你和和气气的。你不信,再去瞧瞧。” 小花听了妈妈的话,又走到镜子跟前,和和气气地笑着对镜子里的小猫说:“你好!”那只小猫也和和气气,很友好地向小花笑笑。”讲完故事,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听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呢?谁愿意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小花对镜子里的小猫好,镜子里的小猫就会对它好。”有的说:“我觉得镜子里的小猫之所以对小花凶,是因为小花对它也凶。”……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发现学生自己能从中悟出“人与人是平等的,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也请你怎样对待别人。”的道理。
  4 注重教育的“实践性”�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他们的实践活动是初级的,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日常生活等。在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有关思想品德规范的意义,鼓励学生自觉地、坚持不懈地锻炼,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注意及时检查督促,给予恰当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例如,在学习《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的《爱清洁,讲卫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我们的牙齿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为什么我们要刷牙?刷牙要注意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愿上台展示自己刷牙的过程。展示过程中,我发现王钊能根据儿歌“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每个地方五六下。早晚刷牙勤漱口,洁白牙齿人人夸。”做出相应的刷牙动作,但还存有一定的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对他的动作做出评价。有的说:“我觉得他用力太大了。”有的说:“我觉得他的上牙、下牙刷法很正确,但是咬合面应来回刷,不该上下刷。”还有的说:“我觉得他刷牙的次数不对……”在学生搞明白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后,我让他们亲自实践,对于表现好的,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对于表现稍差的,给予了纠正和鼓励。通过实际练习,“告诉”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从生活实际说明讲卫生爱清洁的道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品德课,教师的知识要渊博、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搜集资料、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性锻炼。课后,教师还要进行及时、深刻地反思,以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品德课。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