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尴尬事件小品剧本_让课堂上的尴尬不再尴尬

时间:2019-05-24 04:45:5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教育引言   叶澜教授说:“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
  教学现象
  在一次区研讨课上,我讲《大禹治水》这篇文章。课上我首先提问: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外资料来谈一谈,哪儿让你最感动?一学生小手直举,小嘴直嚷:我知道,我知道,禹有一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妻子刚为他生下了儿子,儿子正哇哇大哭,禹进去看了一看。(其实,该学生根本没有认真去读课外资料,原文是说儿子正哇哇大哭,禹也狠下心没进去看一看。)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感人的气氛顿时全无。当时我犹如当头一棒,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
  案例透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变得乐学,想说,敢说了,也变得富有个性了,课堂上时时会发出一些惊言妙语,奇思妙想。许多教师纷纷意识到:虽然教案是可预设的,可学生是鲜活的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以自我为中心,主观臆断,不愿倾听学生的心声,不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或者干脆装着教案在教学,缺乏对学情的充分估计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生只要稍微有一些“出轨”的苗头,教师就马上拉回到原定的教学思路上。上述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教育探寻
  一、善待尴尬,正确认识尴尬是“生成性”资源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愿意看到“尴尬”现象,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尴尬似乎更令人担心。其实,类似的尴尬并未表明教学进程的“卡壳”,更不表明教学活动的失败。
  1,不要把复杂的活动简单化。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尴尬”现象是自己的提问或组织教学有问题,未能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导致认识的偏颇。更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把学生的这种“节外生枝”,归咎于学生,要么对学生进行“温柔的强制”,回到原先的教学思路上,要么就全盘否定来个“封杀”!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2,应该辩证地看待尴尬。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尴尬给教师带去了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极大地挑战,但反过来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这些课堂上即时呈现的尴尬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它的出现不仅表明了你的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而且在这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涌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而应该将这些课堂的“尴尬”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细心体会,尝试艺术地处理,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审视尴尬,巧妙挖掘尴尬中的“问题资源”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水平、理解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认知的偏差,导致了尴尬的产生。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作为一次新的学习。
  在上述案例透视中,一学生在引用课外资料时说禹进家门看了一看。教师不妨紧紧抓住这个资源,巧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想象:假如大禹真的回去了,会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大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的妻子和儿子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在这样一个具体的情景中,更能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与舍小家而顾大家的高尚品格。两种做法相互比较,一个是全盘否定,一个是因势利导,巧做文章,可想而知,后面一种更能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更符合人性化的设计。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引出些尴尬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处理的方式要得当。如果教师仅仅把问题的对错作为评价的标准和教学的目的,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死板和趣味索然。只有站在学生发展的制高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对课堂中出现的尴尬,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才能让课堂流溢生命动感。
  三、优化尴尬,充分利用尴尬中的“亮点”资源
  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公开教学渐进尾声,屏幕上投影着一组训练题:“一()蚂蚁,一()甲虫”。“一只蚂蚁,一条甲虫”的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在刹那间。突然出现了一种“杂音”――“一(位)蚂蚁,一(名)甲虫”,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笑声中”标新立异“的男孩面红耳赤,胖乎乎的小手直搔后脑勺。“好孩子!能说说理由吗?”年轻的老师眼含情,嘴含笑,轻抚小男孩的面颊。小男孩满怀自信地反问道:“《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上不都这么说吗?”“没错!”老师带头为小男孩鼓掌,“诗人也这么说。”接着,老师为大家背诵了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可不可以说》。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可不可以说/一架飞鸟,一顶太阳……可不可以说/一朵大伞,一束雪花……可不可以说/一头教导主任,一匹将军……孩子们听了,又是一阵的开怀大笑。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在这里“一位蚂蚁,一名甲虫”的说法得到了认可,师生共同咀嚼着诗性的美,课堂上情趣共济,充满着人性的魅力。
  这种由学生引发的尴尬事件,虽然打乱了教案中原定的程序,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创造性正是源于这类不断出现的“尴尬”――生成性资源,切莫因为怕学生“搅乱”自己的教学方案,禁止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而应该抓住尴尬中的亮点资源,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活力所在,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教学。
  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善待尴尬并优化尴尬,那么,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就不再会为尴尬而尴尬!那么,我们的学生看到的就不是笑话,答题学生得到的也不再是尴尬!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时常会涌现出:一些不曾预约的精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