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对“出轨”,巧妙“出彩”]手机巧妙查出轨痕迹

时间:2019-05-12 04:50:2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日前,在本区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有幸听了多位有经验教师执教的课例。处处洋溢着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启发,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当学生的思维“出轨”时,教师能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预设,把握机会,巧妙地把学生的“出轨”转化为课堂的“出彩”。现摘录部分教学片断与同行们共赏。
  一、激活亮点――让个性星火催生燎原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富有个性化的反馈信息,巧妙地挖掘其中的价值,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去共享、去探索、去研究,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把有效的亮点资源最大化地应用。
  案例:
  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相遇问题”这节课时,课上,教师出示了以下例题: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张叔叔的小轿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①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②出发后几时相遇?
  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很快想出了以下两种解题法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算出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所用的时间,列式为50÷(60+40)=0.5(时)。
  2.先假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使40x千米,小轿车行使60x千米,用学过的方程来解决问题。列式如下:
  生1: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为40+60=100(千米),100÷50=2,1÷2=0.5(时)。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愣住了)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的解法有没有道理呢?
  生2:老师,它的解法肯定是错的,“1”哪里来的?
  生3:老师,我认为他是在凑答案。
  生4:“100÷50=2”在这里表示“速度÷路程”,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认为他这样的列式是错误的。
  (有许多学生对生4的分析点头默许)
  师:这位同学的列式是否有道理呢?我们分小组再好好讨论一下,好吗?
  (学生四人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后,有几位学生欣喜地举起了手)
  生5: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他的列式是正确的。因为从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而面包车和小轿车每小时行驶的总和是100千米,100千米里面有2个50千米,所以面包车和小轿车相遇的时间是100千米的一半,即1÷2=0.5(时)。
  (教师、全班学生以及听课教师都流露出欣喜的目光)
  策略分析: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课堂上,生1的“异想天开”来得出人意料,触及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引来了哄堂大笑。但作为教师,却勇敢地保护了这个“异想天开”,并把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获得答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闪现,是轻易否定,还是积极关注?面对学生的“异想天开”,我们如何点燃这“星星之火”?在精心预设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关注精彩生成,让有效课堂呈现燎原之势。
  二、推波助澜――让探究进入洞天佳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于学生精彩生成的答案往往处理不当。我想,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推波助澜、科学处理,整堂课定会“进入佳境”。
  案例:
  在一堂数学练习活动课中,教师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有四个自然数,它们的和是6666,如果要求这四个数的公约数尽可能地大,那么这四个数各是( ),它们公约数最大是( )。
  师:求这四个自然数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分小组好好讨论一下,好吗?
  (学生们四人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后,有几位学生欣喜地举起了手)
  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将6666分解质因数得6666=2×3×11×101,从6666分解质因数得知6666是由11个606组成,再将11个606分为四个数,第一个数为1个606;第二个数为2个606,即1212;第三个数为3个606,即1818;第四个数为5个606,即3030。因为这四个数都是606的倍数,所以这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06。
  师:说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也就是说,606这个公约数是最大的,对不对?
  生(齐):对!
  (教师再问,学生依旧答“对”,但隐隐约约约有“不对”的声音传来)
  师:我好像听见有人反对!哪位同学?来,大胆些,说说你反对的理由。
  (一位女生站起来走出座位,教师请她到前面讲,其他学生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生2:我认为不对。我的思路很简单,6666就是6个1111,将6个1111分成四个数,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将它分成1111、1111、1111、3333四个数,第二种是将它分成1111、2222、1111、2222四个数,这两种分法的每组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111。
  生3:这样分不行,1111有重复,2222也有重复,这样分就是不行。
  生4:题目要求的是这四个数的公约数尽可能大,又没有要求是四个不同的自然数,说的是四个自然数,难道1111、2222就不是自然数了?我认为是正确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应该是1111。
  (一语道破天机,其他学生均表示同意)
  ……
  策略分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化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师注意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推波助澜,引导他们争论辨析,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求这四个数的公约数尽可能地大”的缘由及方法。学生学得主动,悟得深刻,基于原型的发生式学习更精彩。
  三、点化归真――让意外巧妙化险逢生
  课堂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处理,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意识,抓住教学中的“机遇”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案例:
  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当一学生回答说“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时,教师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
  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
  生2:不,知识是射线。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生3: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知识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
  策略分析:
  在上述例子中,面对意外生成的信息,教师采取点化归真策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这样巧妙地挽回了质疑学生的尴尬局面,让本节课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使课堂教学因此闪现出人性的光芒和锦上添花的魅力!
  这一堂堂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数学课,让我们受益匪浅,真是“课虽停,意犹存”。“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教师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成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一次次“出轨”成为点亮课堂的神奇火种,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充满活力!
  (责编 蓝 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