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构建高中信息技术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19-02-09 04:43:3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立足笔者多年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就网络环境下构建高中信息技术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究,提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协作学习 网络教学 有效对策
  
  一、基本概念分析:CL和Web CL
  
  1.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L)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协作的一切相关行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基于Web的协作学习(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国外多简称为WBCL,我们这里称之为Web CL。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支持的协作学习。
  
  二、实践过程介绍
  
  案例描述――《妙用表格布局网页》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时,关于“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模式探究”的教研课题进行以下教学的。
  在上教研课之前,经过十分认真的备课,我带领我校高一年1班的同学步入电脑室,必要的组织教学后,一堂我精心准备的课便有条不紊地展开了。首先我通过电脑室的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欣赏四个不同风格的网页,学生们看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加入很多动态效果的网站都很兴奋,积极性也就随之调动起来。然后,我开始带领学生们进入网页布局的学习,我首先对《再别康桥》网站首页进行剖析,背景――网页元素――布局,引入表格定位网页元素的必要性,并重新制作一张网页,讲解演示表格的相关操作:如插入、合并拆分单元格、表格属性、单元格属性的设置等。同时适当增加插入网页元素等的操作,回顾复习已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我讲解得十分投入、细心,学生们也频频点头,我不禁对自己在这一环节的“表演”十分满意,便要求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动手设计制作:①插入6行×3列表格,并对表格属性进行设置(部分单元格合并以及背景颜色设置);②在表格第2列插入1行×5列的表格;③往网页里插入文字、图片、动画等。我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转入了巡视辅导,可当我发现到处是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时,我顿时陷入了分身乏术的窘境,而当我汗流浃背地从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中成功突围时,下课铃已经响了,天啊,我为本节课刻意安排的最大亮点――“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环节还没开始呢。
  经过一番认真而痛苦的反思,在与同课题组其他老师充分交流探究的基础上,一周后举行正式教研公开课。我在带领我校高一年2班的同学步入电脑室前,便对全班学生“大动干戈”,彻底打乱班级原有座位序列,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们分成十个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组长必须是本学科的特长生)。同时宣布组内“连坐”制度,即同组同学有义务、有责任互相帮助,组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内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组间交流讨论或向老师提问。其次,在事先要求同学预习相关书本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只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简单讲解,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第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向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同上①②③)。以上工作我总共用了五分钟时间。接下来便是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我也心怀忐忑地转入了巡视辅导。接下来的课堂,同学们时而翻书查阅,时而互相探讨,时而凝神思索,时而离座交流等等,而每当他们不得不利用网络系统进行组间讨论时,老师更多地关注或适时参与学生的组间讨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当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上机设计制作任务时,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分钟,也就是说我有充分的时间来组织学生作品的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重要平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局域网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着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
  
  三、促成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化协作学习中有效教学的几个对策
  
  1.网络化协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选择,重视学生网络化学习理念的培养。
  学生新学习方式理念的形成(网络是工具,协作学习是过程,知识、能力是目的)是网络化协作学习的保证。其次对于每一次协作学习活动的安排,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内容的深浅层次,老师都要精心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进行有效地思考和协作。切不可为了“网络化协作学习”而“网络化协作学习”,对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或对学生的智能认识上的偏差(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导致网络化协作学习教学收效甚微。
  2.网络化协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水平和成员组成要合理搭配,构建协作互助的学习型小组,为协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老师在构建网络化协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性格特征,如有些问题会涉及到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英语知识等等,教师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知识背景的成员为一个协作小组,优势互补,以利于学习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开阔,提高学习的质量。
  3.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协作的平台,要对网络化协作学习进行必要的、适时的指导,有效地推动学习的深入进行。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师生共同批判和探讨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共同协商和辩论,可以获得别的方式不能得到的理解,可以学到许多其他渠道无法学到的知识,教师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这个群体所共享,使这个群体的成员建构起有关的知识体系,同时明白协作给自己带来的是双赢的社会价值。“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环节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网络化协作学习中,(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49页)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它决定着学习的走向和深度。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分寸,若教师指导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教师就进行指导,往往会扼杀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认识,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丧失了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容易产生依赖和懒惰心理。反之,如果教师指导的时间过晚,在学生迷失方向而急需教师的指导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往往会使学生处于盲目的和无助的状态,甚至偏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关于协作学习的组态结构模型研究”.2001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01.5.台湾
  2.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3.赵国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Web CL)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2001级本科论文.2001.http://www.elec.bnu.省略/xueshengtiandi/xueshlunwen/2.htm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