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本习题,培养思维能力]

时间:2019-06-21 05:07:4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每年的高考试题有较多的题目源于“课本习题”,甚至全国中学数学竞赛也如此。为此,我们的教学应紧扣教材,有的放矢,否则不是“无所适从”,就是“误入歧途”,难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深化和改造课本习题,才能培养起学生们驾驭课本知识的能力。因为课本上的习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度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检查对课本知识掌握好坏的良好的尺度。若对课本习题再进行反思、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本习题是巩固“三基”的途径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本习题学生一定要认真去做,才能对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起着巩固和消化的作用。为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其数学思想,必须要经过训练,而课本上的习题,是训练的最好的内容。通过训练学生对知识进行感知、理解、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内化,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在突出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尤其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涉及的数学思想,占整卷试题的一半以上,而从整卷看,试题非常突出对“三基”的考核,所以巩固“三基”是教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课本习题的所有题目均注重“三基”,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切实抓好“三基”,而抓好“三基”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认真去做课本习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二、典型课本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并非一定要课外另找大量题目训练,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练习、习题只要重视解剖、深入探究,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特别是几何,课本中把一些次要定义、定理等安排在课本的练习、习题中。现行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的高中数学教材,每小节课文都配备了练习,每小单元配备了习题,每章后还有总复习参考题,题数较多,范围较广,类型齐全,有易有难,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满足和巩固“三基”和培养能力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演算这些习题,要一一过手,精心安排给学生练习,并适当组织“习题分析课”与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方法、思维路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及经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距形”“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等定理就安排在练习、习题中,让学生去证明。运用课本上的习题,讲解解题思路比较便利,收效较大,学生印象深刻,能促进学生对课本上习题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中下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并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活跃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课本应用问题的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力
   有些学生一提起解数学应用题,就会认为它有固定的套路或公式,照教师方式模仿就行。这样的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解题,缺少对问题的探索,与当今提出的素质型人才相去甚远。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去分析、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可将问题延伸,开放问题的结论,让学生去讨论、猜想、尝试、探索其结论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某工厂去年的产值是138万元,计划在今年5年内每年比上一年产值增长10%,从今年起,到第5年这个工厂的年产值是多少?这5年的总产值是多少(精确到万元)? 如果直接列出公式求解,那固然简单省事,但有些学生对问题的实质不易理解。因此着重在对问题的分析、思考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分析,自然想到利用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教师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延伸,让学生对增长率的问题有实质性的理解。
   数学习题中的应用题与社会经济领域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联系,如有关利润、利息、股票、贷款、人口、环境等与数学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当今社会、科技与生活中的种种用途。因此,通过习题中的应用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罗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