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案例_基于SNS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研究

时间:2019-06-12 05:00:0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本文先是解读了SNS与教师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而后探讨了基于SNS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NS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SNS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SNS平台 教师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97-0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应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学校成为巨大的知识库。教师知识的有效管理对于新时期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共同体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显得非常重要。而SNS是一个大型的社会性网络软件,由于SNS网站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传播管理功能,可为教师的知识发展提供资源平台、社交平台和应用平台,也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现实路径。
  一、SNS的基本内涵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或Social Net-workSite)即为社会网络服务或社交网站。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根据六度分隔理论做过一次连锁性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按照此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不断放大,最终可形成一个大型的网络社交圈。至2006年,Bam首次提出SNS的完整定义,即SNS是能为人们提供在线个人空间并与他人分享的网站。之后在学界和企业界,学者们也下了类似的定义,其中引用最多的是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的定义:“SNS是一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允许网民在一个受限制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空间,在空间里面明确列出友情链接用户名单,并且在这个系统里,网民可以查看自己的链接和关联用户的链接”。
  SNS网站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运用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要求注册的用户必须提供有限的个人真实资料,SNS所有其他特性都由此衍生,其价值在于其人际网络的真实性。以“六度分隔”、“长尾理论”等理论为基础,SNS具有社交关系的网络化、社交对象的自由化和社交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基于以上分析,SNS是以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为基础,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能够提高个人和群体的创造性,探测社会行为变迁和培养集体智能的一种电脑辅助沟通形式。
  二、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的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学领域,其基本思想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管理的资源。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发企业的知识资源,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充实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
  知识管理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与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并辅之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的获取、储存、转化、分享、运用过程进行管理以寻求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
  
  结合以上观点,作为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拓展,教师知识管理是一种教师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教育要达到的近期、远期目标,运用自身的知识,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产生、利用、交流和共享。
  三、基于SNS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以SNS为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充分运用了基于SNS平台的计算机技术资源、通讯技术资源和网络技术资源帮助教师有效管理个人知识,把个人认为最重要而且将成为自身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是教师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的过程。经过总结和分析,在寻求新知识的同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更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 教师可通过网络与他人即时沟通和交流,也可通过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进入国内外有关知名教育教学专家的个人空间,有针对性地借鉴自身发展所需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 促进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
  3 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惑或经验利用SNS(例如blog,人人网等形式)等自由发表言论,在展示个人的学习诉求以及认知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交流能力、反思能力与创新能力。
  4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将优秀的教案或案例进行及时整理、归纳,避免了优秀资源的浪费和丢失。对于教师组织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有核心教师的离职以及教师岗位变更的状况,通过知识管理,可以组建教师知识库,形成知识交流的文化氛围。
  四、基于SNS的教师知识管理体系架构
  著名的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专家David Gurtee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网络和知识系统0。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的SNS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来构建人际网络,提供社会网络服务的网站;二是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社会性网络软件。例如微软office、MSoutlook、Lotus Notes与IcQ、MSN等常用软件,以及概念地图、思维概念图工具(MINDMAPS)、网络日志Weblog和维基百科Wiki等社会性网络软件。在Web2.0环境下,基于SNS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要经历如下环节:
  1 知识收集。知识收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起点,在SNS网络平台上,教师作为学习者和交流者注册自己的身份之后,利用百度、google等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同事之间互相访问网络日志获取知识和资源,以及访问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或该领域权威人士的博客或微博搜索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最新研究动向。
  2 知识存取。在知识收集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分模块、分类型进行存取和资料收集、存储。对此,利用SNS平台建立的教师知识库,可实现教师对知识的收集、存取和归纳。利用Blog、Wiki等可方便教师获取、查找所需资源,自由转载日志并进行知识的传播。
  3 自我表达。有别于其他知识管理的主体,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的教学、研究等职业活动密切相关,有其独特的专业领域和知识结构。其中,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更能体现教师的职业特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教师知识管理时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SNS平台,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以网络日志的形式进行发表,或将转载的一些文章进行归纳、总结,作出相关知识点的汇总,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更新自己原有的图式。
  4 隐性知识显性化(外化)。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是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根据知识转换的特点以及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外化(Externalization)就是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Tacit to Explicit)。比如将实践学习中的经验教训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自我表达模块中通过反思对评价后产生的新的隐性知识通过可以表达出来的记录,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
  5 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内化)。内化(Internalizalion)就是将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比如利用SNS网络平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教师将通过实践将全新的显性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进而内化为有利于指导自己教学、学习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从而再次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这样就实现了显性知识的内化。
  6 知识共享和创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在Web2.0环境下,教师利用SNS平台实施了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收集、存取、自我表达,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通过访问和网际交流将显性化了的隐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同时,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及不断的图式更新,也实现了知识的创新。人人网就是一个典型的SNS平台,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借鉴人人网对知识以及独特的人际网络资源的获取、共享、评价和利用的过程,同时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即时性。
  五、基于SNS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路径
  1 营造合作型的教师知识管理文化。如果希望获得长期的进步,必须影响人们的信念。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教师在实施其知识管理流程中的作用应该予以重大关注,因为人的技能、行为、动机、奖励、态度以及工作场合的环境和文化直接关系到知识管理的成败。而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教研活动都存在形式化、低效性等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组、学术沙龙、教育论坛以及教育专家、名师的学术大讲堂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在教师组织中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加深教师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通过自由提问和质疑,使每个人都有提升的空间。
  2 加强学校层面的知识管理。组织内部的每一级领导,从整个流程的最高组织者一直延伸到工作小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在领导或高层的统筹规划之下进行相关工作的。学校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场所,为教师知识管理的有效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学校的显性知识是已经被编码化了的知识,同时,大量的未被挖掘的隐性知识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各阶层的领导应该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和行为逐层深化,同时要及时、合理地将学校的显性知识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完善学校的知识管理。
  3 加强各工具间的协作。作为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相关的技术支持应该有利于各工具之间的协作,但也不能将技术的作用过分夸大,还要考虑到技术的局限性。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还要考虑到知识在不同的语境中诸因素的相关性、可行性,更要关注知识的来源以及信息的管理和可信度。技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同样要求知识管理专门技术人员将教师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收集和管理。
  4 确定目标与诉求并付诸实践。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在教学中融入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技术手段将有助于知识的传递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知识背景以及所担任的学科或职务性质,以教育或管理的目标为基础,找出当前教育教学或相关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以学校发展的大方向为航标,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以及SNS中的相关工具,进行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教学实践,以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更新、日趋便捷的各种网络工具的支持下,教师知识管理的途径也会越来越多。SNS本身作为一个大型的网络系统,将对学习者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将SNS应用于教师知识管理顺应了教育技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与此同时,其强大的资源和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基于SNS平台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使我国E-learning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知识管理系统与SNS的融合,更有利于实现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赵淑梅)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