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习作困难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6-12 04:59:1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写作是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手段。作文既是为了展示学生的个性,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写作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达,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是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而发自内心的话语。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许多有志之士对其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成效都极为有限,至今作文教学仍未走出“高消耗、低效率”的怪圈。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下,甚至出现“怕写”、“厌写”的现象。尤其在农村地区,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危急”更严重。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其兴趣,让他们自愿地走进写作,视写作为快乐,把写作变成生活的需要,构建一个能有效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等,都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写作兴趣缺失
  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农村小学生见识少,生活单一,阅读量少,没有很好的写作习惯,看到作文题目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害怕写作文,产生畏难、应付的心理,自然是对写作缺乏兴趣,缺失自信。
  (二)阅读面窄,语言感知能力差
  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很少开放,形同虚设。阅读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有益,但却受到现实的条件制约,无法让学生去阅读。加之学生又很少去书店买书,学生的阅读面仅仅限定在教科书等基本语文资料上;而且有些学生没有主动的去摘抄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的求知欲不是很高,必然造成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差。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怎么期望他们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遣词造句优美,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三)缺少观察,学生的写作源头干涸
  作文是一个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写作文就是训练自己怎样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但是如果你没有观察生活,哪来的感,又何谈思呢?魏书生说过,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我们身边不是缺少丰富、深刻的哲理,常常是我们缺少发现丰富、深刻哲理的能力。要发现这些,就要通过细心的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人、事、物,写作时就会有话可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1]农村学生相比城镇学生见识少是必然的,但他们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他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洗衣、洗碗等家务都会做,有着丰富的经历,但为何写不出好的作文呢?就是因为缺少观察,没有感悟,老师没有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交给他们如何思考。
  (四)写作训练缺乏科学性,作文指导不力
  一些老师对学生的习作缺乏必要指导,语文教材单元之后都有一项写作训练,课程计划也要求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两节作文课。而在农村,有的教师把作文课拿来上语文基础知识课,有的只在黑板上写个题目,对照课本上的写作要求念一遍,便让学生去写,不去好好引导学生,作文课备课不充分,这样的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学生自然对作文缺乏兴趣。
  (五)作文修改方式单一
  学生完成写作后,负责的老师会花很多时间一本本逐字逐句的批改,然后是整整一节课的评讲,一般先读几篇问题作文,再读几篇优秀作文,至于优秀习作者是谁,学生往往一猜即中,问题作文是谁的杰作,学生也能心知肚明,单一的评价方式已激不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改善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的对策
  (一)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好的内驱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它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农村小学生对作文有恐惧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因此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是选题切合实际,激发兴趣。传统的作文命题往往以单元后的写作训练为主,教师给出题目学生作文。农村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选题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就感到有东西可写,不至于为作文内容犯难,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作文总是带有情景性的。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作文情境的生动写照。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一个彩色的镜头,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的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空话假话,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强度
  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扩大阅读面,多阅读一些名著、古诗以及报刊时文等,利用课堂、课外活动以及周末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二是对教材中规定的基本篇目,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学生对教材基本篇目的理解,把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剖析,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多背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背诵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外,还要帮助学生识记一些名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筛选一定量的名言、名句、名篇,让学生理解并识记;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及时识记一些自己认为好的、感触深的语句或语段。这样,不断积累并养成识记的习惯,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三)指导学生多观察,体味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2]他的话深刻揭示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农村小学生怎样观察事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教师应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所观察的事物。比如,以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田野中有花、有山、有水、有树……根据个人的情况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应该观察的就是: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还有忙碌的农民等。
  其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学生在与人、事物、景物接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认识事物,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见闻或感受自然就成了写作素材。所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体味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
  (四)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隐性优势
  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形成知识;二是借助书本获得间接知识。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开阔视野,但由于农村学校经济的限制性,要利用好农村隐性的优势作文素材,扬长避短。
  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是农村孩子写作的源头活水。农村孩子经常与山水田园为伴,最贴近自然,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农村的天空是那么蓝,云朵是那么白,田野中有绿油油的麦苗,香甜可口的草莓,白胖胖的冬瓜,火艳艳的辣椒,高矮错落的农舍,鸡鸣狗吠的喧闹,鸟雀声的悠扬成韵……如此多的自然风光是农村学生鲜活的写作源头。教师引导从这里入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诉说大自然的情怀,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及其对家乡的热爱。
  农村人的淳朴,传统的风俗民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家长们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相处,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子孙满堂的欢乐和喜庆,各种喜事、心事、乐事、苦事,又成了作文素材的隐性优势了。
  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相对于城镇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更多,也更有感触。各种劳动场景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每一种场景都让他们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五)规范写作教学,使写作系统化、条理化
  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喜爱作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真正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确立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师除了阅读语文教学的专业书籍,还要博览群书,对作文课有整体计划、明确的目标。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基础知识、技巧的传授和写作思维的训练。写作基础知识的讲授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尤其在农村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基本上不讲写作的基础知识,不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只是在教授教材的过程中适时的讲授,没有几年的写作知识,学生写作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得不到较快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法可依,有道可循,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六)改善评价方式
  首先,要改变评价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一贯采用的是小学生写作,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学生没有主动修改评价习作的意识,很自然地认为批改作文是教师的任务。因此,要改变这样的单一模式,实现教师批改、学生自改及学生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良性互动。
  其次,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谈到作文修改,叶圣陶明确的指出:“‘改’‘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第三,教师要挖掘闪光点,赏识评价。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育艺术,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农村孩子因阅读量少,见的世面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害怕作文。但他们亦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更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称赞。因此,要善于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的恰当运用,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中获取自信,体验被肯定的价值。
  当然,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之所以说是系统工程,是因为造成作文教学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于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家韦斯特说过:“在信息社会里,写作,包围着你”。进入21世纪,写作已成为人们在未来社会中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技能,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手段、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为了让今天的受教育者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大显身手,提高竞争力,写作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更是任重道远。
  注释:
  [1]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M].河南: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45.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225.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