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内容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探讨

时间:2019-06-11 04:54:0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生物科技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从事生物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运用中有关的问题结合起来;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的渗透教育,重视发现与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尤其在生物学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性试验研究的条件,不断增强他们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
  
  中学教学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
  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高中《生物》中的第八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以下就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谈我所作的一些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又如,在讲“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联系2002-2003非典型肺炎病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2.1 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2 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在森林重庆的大背景下,我区提出了“公园大渡口”建设,建成了“42园七带一长廊”,我充分利用这一天然的教学基地,让学生来到这些“天然氧吧”,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3 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态平衡系统,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重庆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桃花溪水质污染源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歌乐山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3. 从正面引导,让学生知道环境优美,生活舒适
  在课外活动时,给学生放动画片“外星人鸟瞰地球”,让学生换个角度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环境受污染的情况,每个学生大受震惊,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此急需保护!也可播放“鸟瞰新重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变化及森林重庆建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4.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从身身边边做起,参与环境保护
  重庆市是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同时作为一个年轻的直辖市,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选修课中,我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注意留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并进行分析.在学习了生物多样性后,让学生调查研究重庆市外来物种的生态情况,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处理意见,学生成功地对大渡口区的水葫芦进行了调查,课后有的同学自觉地调查了重庆市的外来物种紫荆泽兰的分布等。另外,南山植物的病虫防治、重庆市蓝天工程的实施等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理解环境保护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理解更加深该,让学生对环保的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