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民族――危险!]灯塔显得冷漠而危险

时间:2019-02-20 04:54:0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无论如何,死人都不是好事。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死了,人民会悲痛,会怀念他;一个对别人无益的人死了,他的亲人会悲痛,会怀念他;一个对别人、对亲人都无益的人死了,虽然无人怀念他,但一个活生生的人――曾是你的同事、是你的同学、是你的邻居――离你而去,无论如何都不是快乐的事。即便是个罪人,他可能也曾做过些有益于别人哪怕是有益于一个人、哪怕只做过一件好事,他死了,这个曾受益的人也会痛惜的,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实。不然,为什么作恶多端的萨达姆、麻幌等要经过多次提审核实之后才能最后核准是否对其执行死刑呢?
  无论如何,死人都不是好事。
  一个不认识与你毫无关联的人死了,你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悲痛、哀悼、同情、为其亲人担忧,为失去一位同类惋惜,这可能是正常的。如是相反,把一个人死了当成新闻、当成谈资、当慰藉,甚至当成大快人心之事,那便是一种不健康心理了,而把别人死了当成是一种发财的机会,简直是心理扭曲。
  不幸,这种不健康心理和扭曲心理,在国人中绝非少有。
  杂文《一个人死了》惟妙惟肖地演示了一个人死了,有个单位(或称一个办公室)的人那种幸灾乐祸又绝非纯幸灾乐祸的几种心理和精神状态,概括了国人的普遍素质。
  一个单位,平日一贯死气沉沉,今天却“有了一些生气”,同事的脸上“都洋溢着莫名的兴奋”,这兴奋如同要增加工资……
  小王:介绍死者的惨状时几乎早餐从胃中喷出,但他忍住并坚持把所见讲完。
  张大姐:往日从不看报此时却急着问报纸来否?
  小李:每月做一张简单的统计表都磨蹭几天,这会儿却搜集了多项关于死者的资讯。
  老刘:死者不是最值得关注的,赔偿多少才是应该论证的。
  老马:往日最喜欢参与社会新闻的人如今却“闷闷不乐”,死了一个人,全单位的人都兴高采烈,喜出望外,老马还算“心肠好”嘛,然而一句话使他暴露――“报料”晚了,“打一家报纸一百元,打四个就是四百啊!”没得到四百元“报料”费,竟然“比死者家属还悲痛”。
  不要小觑这些在一个死者面前的种种扭曲的心理,恰恰是在别人极度悲痛之际,国人那种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心态,乃是十足的自私、愚昧、文化教养极其匮乏的表现,这种缺乏文化素质的心态,导致国人漠视生命的文化心理,这是民族的大忌!
  草菅人命,不珍惜生命,其渊源久矣。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主和统治者视奴隶和民众如草芥,打死一个奴隶或平民百姓如同宰一只鸡、碾死一只蚂蚁。一次战争死几百几千人如同儿戏,一次饥荒和瘟疫死几千几万人如同闹剧。
  世界上,什么最宝贵?人的生命最宝贵,道理十分简单,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而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为什么国人对生命如此淡漠呢?
  传统的思维模式:今天倒下了,明天又是一条好汉。
  鲁莽的性格:要钱没有,要命拿去!
  电影导向: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英雄范例:为了保卫国家财产牺牲了也光荣。
  树立榜样:带病工作,直至死在岗位上。
  典型的力量:小车不倒只管推。
  伟人的号召:我赞成这样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成语:视死如归。
  ……
  这样的传统,这样的思维,这样的理念,哪一条是灌输珍爱生命的呢?既然生命不需珍爱,于是,死了一个人,大家便格外高兴;死了一个人,各自获得了足资满意的至宝。有的人精神为之一振,有的人得到考核细节的机会,有的人占有独家发布消息的资源,有的人发现了赔偿的新价码,当然,也有沮丧者――他因未掌握报料的有关信息,本该到手的四百元报料奖金眼睁睁成为泡影……
  一个单位(一个科室)的人如此,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乡、一个城市如此,一个民族都如此,那么,这个民族就十分危险了。不知道尊重别人生命的人,也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这样的民族,悲剧在所难免。
  杂文《一个人死了》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五个人的说话与表情,概括了五种类型的心态,五种人的扭曲心理与文化心理。
  原来,杂文可以这样写――
  时间――早上刚上班;地点――单位办公室;人物――小王、张大姐、小李、老刘和老马;话题――昨天厂门口轧死一个人。这些成为了作品的全部内容。
  杂文可以这样写――
  不讲深奥的道理,只是极简洁地叙述一件死人后上班者热议之事,通过各人的表情与谈话,读者便看到各色人等对死了一个人的文化心理表现。
  杂文可以这样写――
  该描写即描写,该刻画即刻画,该嘲讽即嘲讽,该抒情即抒情,调动文学各种技巧为“我”所用。如作品开头“一进单位就发现今天与往日不同,似乎于死气沉沉中有了一些生气。好几个同事的脸上都洋溢着莫名的兴奋。莫非要加工资了?我暗自猜测。”借用了小说、评词手法,渲染氛围,吊起读者胃口,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作品结尾:“下班时经过厂门口,我看到经过清扫的马路上隐隐还有些血迹,仿佛在告诉人们昨天有一个人在这里死去了……”怅然、失落、忧虑……通过结尾的诉说,给读者深深的悲哀之感,胜过千言万语。
  这样的杂文读后,令人深长思之。
  插图/冷漠/约瑟夫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