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中学语文

时间:2019-06-23 04:58:0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课堂教学要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   1 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
  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完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的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教师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内涵。例如《阿Q正传》一课,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以“阿Q精神在现今的社会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题展开辩论,通过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查阅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查询“鲁迅研究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又与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2 优化教师的“问”,鼓励学生的“问”,做到有的放矢
  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②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欢迎学生突发奇想。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去问,哪怕是极细小的闪光点,也应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精于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问要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要能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动力,回答的愿望。如短篇小说《项链》,按照传统的观点,人们总是把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为爱慕虚荣导致悲惨命运的这么一个女子形象。因此,为了启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开讲之前,先提供学生几段材料:
  女主人公十年的悲惨遭遇,坏事变好事,“由于劳动”,“没走上堕落之路”,成为一个“好主妇”。
  ――茅盾《在部队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虽然十年辛苦之后,她的外表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她那试图凭借色相向上爬的腐朽思想丝毫没有变化,她始终没有认识到她遭受灾难的真正原因。
  ――董星南《〈项链〉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本身对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进行分析,说出对主人公的看法。结果,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鉴赏作品时要放开思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让学生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3 优化学生的“练”
  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而要讲练结合,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仍举《项链》一课为例,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之后,布置学生给课文续写结尾,这一种扩展性练习,既可以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4 优化学生的“动”
  在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后都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有选择地开展。
  4.1 背诵比赛。背诵古诗文等是比较枯燥的事情,学生不太感兴趣,如果硬背,效果颇为不佳。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采用背诵比赛的办法,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提高了背诵的速度,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具体做法: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各组选出一个或数个选手参与;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还可以限定时间进行背诵比赛。
  4.2 朗读比赛。像《春》、《黄河大合唱》等语言精美的散文诗歌,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朗读,然后课堂上随机抽人朗读,可一人一段或几段不等,然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接近知识,获取知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