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精讲点拨撷谈】精讲点拨用英语怎么说

时间:2019-06-19 04:58:2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有层次地指导阅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课堂上精讲点拨,让课堂教学魅力倍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精讲点拨。
  一、工具人文双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就需要教师关注文本中典型的语言现象,综合考虑文本的内容与表达方法,巧妙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既能牢牢地掌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学会使用语言,又能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在上《大江保卫战》一课时,不少教师过多关注文本的人文性,通过感人肺腑的画面和一曲扣人心弦的《你是谁》将一场大江保卫战演绎得十分生动。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陆华山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没有运用视频,却同样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了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情景。特别是他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更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到了凸显。课文第四自然段重点描述了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不顾铁钉扎进脚内,继续坚持运送麻包的情景。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读的方法去了解黄晓文,并提出:“谁愿意通过读,把黄晓文带到我们面前?”当站起来的学生读的语速较快时,他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指导契机,问那个学生:“为什么你读得那么快呢?”学生联系当时的紧急情况,联系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做出了回答,可以说教师这种朗读方法的指导是不露声色的。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再次提问:“这一小节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明白了作者是抓住了典型人物进行刻画,并运用一系列生动传神的“拔”“扯”“捆”“扎”“爬”等词语将一个铮铮铁汉的本色跃然纸上。陆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细节描写,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进行比较,两者一个是群体描写,一个是个体描写。这样的教学,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
  二、指导阅读有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和学生实际,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阅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能力的提升。
  如在执教《夹竹桃》一文时,关于夹竹桃的“韧性”,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阅读:第一个层次,找出“韧性”,让学生画出文中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在书旁作简单的批注。第二个层次,品味“韧性”,让学生交流那些表现韧性的语句并谈体会。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由夹竹桃的韧性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第三个层次是探究“韧性”。此时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夹竹桃的韧性呢?并由此引入到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遭际。这样逐层深入的阅读,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他们的情感也在学习中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文本把握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但是文本拓展也需适时适量,一味贪多求全,反而会削弱了学科教学的基础性,过犹不及。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早》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时,用投影出示了数百字介绍鲁迅的文字,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作者,但是大段的文字介绍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应接不暇。学生只留下走马观花的印象。而另一位教师则通过凝练生动的语言把对作者的简介放在了教学导入的环节,内容虽少,却让学生印象深刻,并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和阅读期待。
  四、启发想象多点拨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学生智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材中能够引发学生想象的课文比比皆是,但是,只有教师恰当地引导与启发,才能让学生的想象之花绽放光彩。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夹竹桃》一文第五自然段进行片段仿写时,可以通过巧妙的话语点拨,让学生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
  师:同学们,月光下的夹竹桃如此富有情趣 ,在作者的眼中它成了地图,成了荇藻,成了墨竹,多么有意思呀。如果你也在场,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呢?
  生:我幻想它是一个海底世界。
  生:我幻想它是一个城堡。
  生:我幻想它是一个美丽的公主。
  ……
  这些课例,充分开掘了语文课的深度与广度,丰润而不显臃肿。只有教师善于挖掘教学中值得推敲的“点”,层层铺开,或激发情感,领悟文章主旨;或品词琢句,探究表达方法;或引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王 芸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